陆蓉 杨祎 梁猛
[摘要] 本文针对高等教育中的专业课程设计进行改革与研究,使其充分发挥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通过理论课引导、改善实验环境、合理设计题目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促使学生独立认真完成设计内容,通过自由选题、设计、实现系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素质。
[关键词] 创新 实践 能力 人才
中图分类号:G 423.07
引 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通信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也就不断增加。信息的发展体现了光电子技术存在的重要性,光电子技术已经成为国家的经济支柱。新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1]。培养出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是目前高等学校的教育方向[2,3]。
培养创新型人才要特别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4]。在大学四年的教学安排中,实践类课程所占比重偏少,内容陈旧,特别是专业课程设计缺乏特色性、针对性、循序渐进性和实效性。为此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希望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程设计的重视力度,从而使专业课程设计在创新人才培养中起到它应有的重要作用[5-7]。
探索专业课程设计的教学意义
专业课程设计是理工科的学生在进入到专业知识学习阶段后,能够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到一起,进行综合设计的一门实践类课程。通过专业课程设计中的各个环节:查阅参考资料—熟悉原理—方案设计—仿真模拟—搭建系统—调试—数据分析—报告总结,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综合素质。专业课程设计不但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学以致用,还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的思维方法及严谨的工作作风,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及创新的意识[9-10]。专业课程设计在大学生的培养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1.促进理论实践相结合
对于理工科学生,尤其是光电子技术专业来说,一旦进入专业课的学习,学生会觉得知识面一下拓宽了,要学的内容很多,有时候相互之间也很难看出联系;学习起来枯燥无味,不容易理解,会有很强的畏难情绪。通过实践环节对理论知识进行强调和理解,在具备了感性认识之后更容易掌握理论知识,同时学会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是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一种互动。
2.培养专业兴趣
学生在课程设计中通过努力实现一个小系统,会因为成功带来很大的喜悦和成就感,从而对专业产生兴趣,提升自信心。
3.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课程设计内容以综合性和设计性为主,题目具有连贯性,从浅到深,实验体系逐渐完善,能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的思维方法及严谨的工作作风,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及创新的意识。通过专业课程设计,学生可以掌握软硬件的模块化设计和调试方法,以及对专业仪器仪表的认识和熟练应用,为其走向就业岗位打下扎实的基础。
4.增强就业竞争力
现在本科生找工作难,不仅仅是因为就业人数的逐年增加,还因为用人单位现在更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由于专业课程设计的内容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通过专业课程设计的训练,积极参加各种专业竞赛,这些丰富的实践经历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就业机会,增加就业竞争力。
光电子技术专业课程设计建设方案
我们对光电子技术专业课程设计的实践研究与探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设:
1.加强前期引导,提高设计效率
理论教学引导:理论教学方面注重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研究兴趣,将课程设计中的实际问题融会贯穿到理论教学中,不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使学生对课程设计产生了一种期待,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良好的实验环境:针对于部分对实践感兴趣的学生,提供开放的实验环境,老师给予一定的指导,让学生可以在实验室内自由做实验,从基础实验做起逐渐加大难度,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喜悦感,提升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自信心,并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也为后续的课程设计积累经验,产生新想法、新思路,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合理设计题目:根据学生的层次和兴趣,设计出适合不同学生的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选题和组队。学生也可从前面开放性实验的新思路中继续深入题目,实现功能更加完整和性能优良的系统。
根据学生的兴趣,把题目分为软件设计和硬件设计实现两大部分,题目中还包含了现在不断普及的单片机、FPGA、ARM的模块,使学生在学习光电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把单片机、FPGA、ARM作为一种工具或手段,从而实现光电真正结合的目标。这种方法不但帮助学生扩展了知识面,还扩大学生的就业方向。例如:数字光发送接收系统要求学生做出数字信号源、光发送、光接收三大部分,可以采用分立元件、单片机、光源、光检测器等来共同实现这一系统;光时域反射仪的设计与实现也包括窄脉冲发生、光发送、弱光检测三大部分,除了分立元件、FPGA/ARM、光源、光检测器,还有光环行器等无源器件的应用。
根据学生所具备的理论知识基础,把题目难度划分为三个层次:较为简单的综合设计类题目,让基础差的学生能够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通过努力实现题目的基本要求,增加自信心,学习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一般难度的综合设计类题目,让处于中间部分的学生能够理论结合实际,通过老师指导和团队合作,较好地完成题目要求,并对其加以一定的完善;具有一定难度的题目由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来完成,他们对题目有浓厚的兴趣,本身有较好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自主地完成题目要求,并且有一定地深入。
2.优化实践过程,提高实践能力
自由选题: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并自由组成2~3人的小组。
查阅资料:学生根据所选题目,分析题目要求,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熟悉题目的基本原理,有了较为明确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给出原理框图或流程图。
方案设计和仿真:在清楚原理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结合实验室提供的实验条件,开始设计方案,并借助现有的各种仿真软件先进行理论分析,初步证明方案的可行性,再进行成本分析,证明方案的可实现性,最终给出详细的设计图和设计说明。
搭建系统和调试:根据所设计的内容,选择合适的器件和仪器仪表,搭建系统,通过不断的调试,达到基本的题目要求。
数据分析和完善:测试所搭建的系统性能,进行各类数据分析,和同类系统进行比较,分析所存在差别以及导致因素,进行新一轮的调试,从而进行功能完善,争取达到最佳的效果。
报告总结:在完成题目要求、实现设计内容后,必须要写一份详细的专业课程设计报告,报告中给出题目要求、分析过程、方案设计、调试过程,最终实现方案和系统性能,并分析其中的不足和可进一步改善的内容。总结报告也是专业课程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学生对所有工作的陈述,原理是否清楚、思路是否清晰、方法是否正确、结果能否符合要求从中可以一目了然,学生在整个工作的态度和能力也能看出来,这是进行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一项练习。
在专业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打破以前限定实验器件的要求,除了实验室提供的常用器件、芯片及耗材,还给出一定经费,对于实现特殊功能的芯片或器件由学生自己去购买,这样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和主观能动性,给设计带来 “闪光点”,还间接锻炼学生的考虑成本、选材和采购的综合设计能力。专业课程设计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让学生结合自身的优势进行分工合作,不但有利于学生发掘自身的优点,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互相帮助加强同学间的沟通;指导老师在整个过程中密切关注着每个小组的设计进展,给予合理地引导和及时地督促,帮助学生解决难以跨越的问题,提醒学生合理地安排时间,可以按期完成设计要求。
3.改革考核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我们把专业课程设计考核分三阶段进行考核。
第一阶段考核—理论设计阶段,经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后,清楚基本原理和题目要求,结合现有条件,设计方案并通过仿真论证方案可行性。此时考核,使小组的每个成员本都要清楚基本原理、设计思路和方法。
第二阶段考核—系统调试阶段,选择合适的器件、耗材,搭建系统,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不断的调试。调试过程需要学生的认真操作、细心观察、 详细记录、仔细分析、查找原因,并找到合理解决的方法。本阶段考核有利于学生总结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如果出现方向性的错误,老师及时纠正,可帮助学生锻炼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进展较慢又较为胆怯的小组,老师也可以及时地发现问题并解决,增加小组克服困难的信心。
第三阶段考核—验收阶段,各小组完成系统调试并符合题目设计要求,可申请老师验收。本阶段考核,要求各小组展示设计内容,测试系统性能,数据收集与分析,并总结理论设计和最终结果之间的关系。通过本次考核学生能够从中找出不足,积累经验,为系统的性能完善提出新想法。
实践表明,分阶段考核使学生开始熟悉科学研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研究习惯。分阶段考核给学生一定的紧迫感,督促学生抓紧时间完成阶段任务,不至于拖延时间。分阶段考核能够有效地避免学生蒙混过关的现象,使专业课程设计具有好的教学效果。分阶段考核有利于老师掌控课程设计的时间安排,控制整体进度;有利于老师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给予纠正;有利于老师明确小组成员的区别,给出合理的考核成绩;有利于老师发现能力强的学生,进一步给学生提供更优良的环境发挥自己的特长。
结束语
专业课程设计是高等教育里面一门重要的实践类课程,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改革通过理论教学引导、合理的题目设计,让学生进行自由选题、方案设计、系统调试和实现、数据分析和完善,并采取分阶段的考核方式;做到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充分体现专业课程设计的目的,有效地改善专业课程设计的教学效果。
通过这样的改革与实践能够真正地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但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还可以养成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良好习惯。通过专业课程设计还能够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参与教师项目,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申请学校的学生科技立项课题,推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黄建钢.培养模式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10, 9:41-42.
[2]周燕,郑晓齐.首都高校人才培养竞争力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3:90-94.
[3]顾秉林,王大中,汪劲松等.创新性实践教育-基于高水平学科建设的创新人才培养之路[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31(1):1-5.
[4]杨学义.提升大学创新能力服务国家战略大局[J].中国高教研究,2010,3:60-61.
[5]林健.工程师的分类与工程人才培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31(1):51-60.
[6]马继刚.综合性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7]武高辉,杨韬.本科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3):21-23.
[8]黄品梅,黄道平.开发综合设计性实验促进创新人才之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6):93-95.
[9]蒋毅坚.地方工科院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高等教育,2010,第13、14期:30-32.
[10]于萍,于平.改革专业实验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增):29-32.
作者单位:西安邮电学院电子工程学院光电子技术系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