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流变对民间剪纸艺术的影响

2012-07-09 20:31杨雨佳王杰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2年9期
关键词:民间艺术剪纸

杨雨佳 王杰

[摘要]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大力发展,农村地区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农民的生存经济模式、生活方式以及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民间观念的流变全面地、彻底地瓦解着民间剪纸艺术的现实需求和思想支撑,最终导致民间剪纸艺术在中国的没落。

[关键词] 民间艺术 剪纸 观念流变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0年度榆林市科技重大专项“民间艺术生态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榆林学院科研项目“陕北民间剪纸生态研究”(项目编号:11YK12)阶段性成果之一。

剪纸在魏晋时出现。南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所谓华胜就是妇女头上的装饰品,以金银箔或者彩箔剪成花鸟贴在鬓角上。刘茹的《通鉴外记》里也有华胜的记载:“晋惠帝正月赏宴,百花未开,令宫人剪五色通草花”。唐诗人李商隐在《人日》诗中写道:“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可见剪纸艺术起源魏晋时期。[1]

剪纸二字顾名思义,无非是以剪刀去铰纸片。“民间剪纸艺术”是指农民对生活、自然的认识、感悟以剪纸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剪纸是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可以说农民通过一定的操作活动使自己的意志(目的、意向、意愿)在剪纸过程中获得体现。而这些剪纸者是非专门从事艺术之人,剪纸创作是自觉意识行为;剪纸内容与农村农耕文明、民间习俗密切相关,剪纸是农民反映自身生活的物化体现。

民间剪纸艺术在民间异常活跃,极大地丰富着民间的生活,对民间的社会稳定和传统文化的延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中国的社会经济的大力发展,农村地区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农民的生存经济模式、生活方式以及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民间观念的流变全面地、彻底地瓦解着民间剪纸艺术的现实需求和思想支撑,对民间剪纸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种观念主要体现在下面几方面。

迷信观念的衰落对民间剪纸艺术的影响

处在历史维度中的民间文化观念,其内涵的统一性表现为一种动态的统一,即内涵成分变化性与连续性的统一。[2]民间剪纸艺术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一直拥有最旺盛的生命力,它总能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在漫长的时间推移过程中,不断容纳和丰富。由此显示民间剪纸艺术观念的活泼生机。

中国有着两千年长的封建社会,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根本依存就是封建农耕文明之传统观念及其文化规制。其中有相当部分是建立在巫术、迷信和原始崇拜基础上的。以现代视角来看,这种民间文化观念基于底层并多少带有反文化规范,反社会改造意识的观念形态。这种特性在封建社会因为有其同质、同源的基础,并未使得民间剪纸艺术在发展上出现障碍。但是我国的艺术观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之后一下子进入半封建半殖民社会,许多传统观念遭到巨大的冲击。[3]而当民间的“思想田野”进入现代文明社会后,便迅速地遭到溶解,根植在农耕文明之上的民间剪纸艺术一下子成了“无源之水”。

民间剪纸艺术与巫术有着密切的关系,毫不夸张地说,巫术、迷信可能是剪纸艺术繁盛的最主要原因。在陕西迷信巫术中,有一种“送病娃娃”的剪纸。在当地,如儿童患病,用黄表纸剪一骑马扎髻的纸人。作法时将剪纸小人燃烧后,在病人头前、身上绕两遍,口中念念有词:“送到头,头上轻;送到身,身上轻;送散了,不见了,百病再不来犯了”。念毕,剪纸已成灰,然后同时洒在碗中,泼到十字路口。以为儿病已经随恶鬼逐除,魂已回到儿童身上。民间此类活动甚多,所以与之对应的剪纸也多。如:“招魂娃娃”、“逐灾童自”、“五道娃娃”、“倒吊驴”、“丫头簸簸箕”等。这类剪纸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民间常认为有灵气,对其毕恭毕敬,不敢高声语,期望它能驱魔降鬼、治病救人。

巫术、迷信的产生和存在有其原因,数千年中国民间的社会生产力始终没有能够为老百姓提供足够的日常生活需要的现实条件,如面临胎婴存活率低,生活资料匮乏,天灾蝗害不断,疾病瘟疫横行的现实境遇,寻求精神上的支持无疑比任凭自然摆布的态度更有积极意义。加之,巫术、迷信在科技、医疗不发达的年代,都能给人类客观世界和某些现象给以令人信服的解释;亦或曾起到一些“有效”的救赎功效。原因在于建立在“信奉”心理基础上的巫术和迷信活动确实能激发民众信心、勇气、热情、和斗志等情感功效。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文明的发展,特别是当今社会科学、医疗等知识的普及,科学观念深入人心,巫术和迷信观念迅速失去信仰基础,建立在其上的民间剪纸艺术立刻失去现实需要的支撑,遭遇突然死亡。与巫术、迷信相关的民间剪纸艺术的缺阵,使得民间剪纸艺术的丰富性和复杂性遭到极大的损害。从这一现象上来说,民间剪纸艺术的发展过程是科学逐渐战胜愚昧和迷信的过程。[4]而且这一过程是不可以逆转的。造成民间剪纸艺术的衰落的趋势。

民俗观念的衰落对民间剪纸艺术的影响

中国民间自古就重习俗,这些习俗与农耕文明的节气、时令、气候、水土有关;另与民间的祭祀、祝寿、纪念、迎送等乡间活动有关。习俗实际上是民间“集体意识”的体现,也是民间文化观念的体现。它有着制约大众心理、伦理、行为的作用,是一套保证“民间社会”正常运转的“规定”。同时,民间剪纸艺术体现着习俗的“记忆”和“继承”的功能,展现人们的美好祝愿和祈盼。

在腊月二十三到二十五日,民间剪“老鼠嫁女”的作品。其故事大概为有一对老鼠夫妇,商量把女孩嫁给世界上最强大的丈夫,离开鼠洞过上亮堂的生活,他们历尽艰险,最后选择自认为最强的猫作为姑爷。当他们声势浩大地把女孩送到猫前,猫毫不犹豫将她吃掉了。在正月和腊月正值老鼠的繁殖高峰,在这一时间剪“老鼠嫁女”的故事,反映了民间想根除鼠患的愿望。

立春这天民间有剪“鞭春牛”的活动。古时,民间有“迎春”、“鞭春”、“咬春”的习俗,俗称“打春”。其中“鞭春”就是百姓称的“鞭春牛”。这个活动实际上是“劝农”的行为,告诫农民别忘了时令,记得及时务农。与民俗相关的剪纸非常多。如:农历四月,剪“五毒”;七月剪“牛郎织女”;八月剪“玉兔捣药”、“五谷丰登”;十二月剪“连年有余”等等。

民间文化观念是建立在功利性需要基础上生长起来的,这种观念也是遵循现实的自然规律,特别是相关的民俗观念。民俗科学地“记录”和“指导”着民间农业劳动的方方面面。在农民阶层缺乏“写读”基础的时代,剪纸艺术发挥着重要作用和意义。

然而当农业生产跨入现代文明社会,情况则大不一样。品种的改良,化肥的应用,科学的指导,水利设施的兴建,使得人们摆脱对民俗的依赖,开始淡漠民俗活动。至今天民间的各种民俗活动越来越少,活动过程越来越简单,大多数民俗节日只是成为人们放松身心的“娱乐”日子。当然与它相关的民间剪纸艺术也不复存在了。

“恒常主题”观念的衰落对民间剪纸艺术的影响

民间剪纸还有一类重要的表现内容,那就是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各种祈盼,它们构成了民间剪纸艺术的“恒常主题”,包括祈子延寿、纳福招财、加官进禄等。在陕北有“抓髻娃娃”的剪纸。抓髻即是女孩子都上梳辫的发型,有的地方叫羊角辫。但陕北剪纸中抓髻娃娃不仅指发型,髻取鸡之谐音,有求偶之意。陕北人把男孩生殖器叫“鸡鸡”,陕北民歌中有“十七八女娃门上站,公鸡倒把草鸡断(赶走)”、“当院飞过两只鸡,人家好比配夫妻”。抓髻娃娃有多种纹样:一种是女孩两手抓鸡,上衣起摆处、围裙上、鞋上配以对鸡;一种是女孩两手抓髻,腰部用莲花装饰,花中套以石榴花,有性爱之意;一种是女娃两手抓鸡,腰部装饰以云纹,暗喻怀孕;还有一种是腹中孕子为娃娃头、石榴,暗喻生子。[5]类似这样的剪纸还有很多,如“麒麟送子”、“莲生贵子”、“五世同昌”、“招财童子”、“摇钱树”、“鱼跃龙门”、“五子登科”等。这一类剪纸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民间婚嫁、生子、祝寿、搬迁、开业等事件中都是离不开剪纸的装扮以及以此为美好祝愿的表达。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革,农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严重地冲击了民间剪纸艺术的生存和发展。例如在今天,农村婚嫁仪式已经“城市化”了。用轿车迎娶;中西并用的仪式;现代风格的新房布置等成为主流的模式。而“多子多孙”、“连中三元”等与中国现实的思想观念不容的,这些观念早被人们抛弃。另外即使民间还有着发财致富、生活美满的愿望,但是也不再以“招财进宝”、“摇钱树”等直接的、肤浅剪纸形式来表达。如此民间对剪纸艺术现实需求更为降低,民间剪纸艺术的生存生态环境遭遇进一步的破坏。

结论

民间剪纸艺术在中国的没落与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关系。农村地区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改变了农民的经济模式、生活方式以及思想观念。民间观念的流变全面地、彻底地瓦解着民间剪纸艺术的现实需求和思想支撑。农民不再把生活重心放在鬼神上,也不守着古训只为传承剪纸所附的规制;不再讲究在现代社会中失去意义的传统礼数和空洞祈愿。科学观念的普及,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多样化,无不时刻挤占着民间剪纸艺术的生存环境,最终导致民间剪纸艺术的衰落。

实际上这一过程是科学战胜迷信的过程,是社会从低级走向高级的不可逆转的过程。民间剪纸艺术的这一变化也许正是它时代性特征,是客观世界对它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宫楚涵.剪纸[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24.

[2]吕品田.中国民间美术观念[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146.

[3]冯健亲.略谈艺术学学科建设中的模糊性特征[A].艺术学研究[C].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21.

[4]王树村.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史话[M].天津:百花艺术出版社, 2007:63.

[5]袁占钊.陕北文化概览[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298.

作者单位:榆林学院艺术系 陕西榆林

猜你喜欢
民间艺术剪纸
剪纸欣赏
民间艺术演绎作品的著作权保护
剪纸
民间艺术篇
美妙的剪纸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
剪纸
畲族民间艺术述论
剪纸鉴赏
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