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杀手

2012-07-07 11:45阿碧
检察风云 2012年18期
关键词:连环杀人凶手

文/阿碧

连环杀手

文/阿碧

据美国中央情报局统计,全世界大约有50名以上连环杀手在逃,仅在美国就有30名之多。2012年8月14日,在逃多年的连环杀人凶手周克华在重庆沙坪坝区童家桥一带被警方击毙。周克华是近年来我国境内最可怕的一个连环杀手。从2004年至今,周克华涉嫌先后在重庆、湖南和江苏三地作案,11人死于其枪下。令人们感到恐惧的是,周克华作案大多是枪击受害者头部要害部位,令受害者没有生还的机会。司法专家表示,大多数连环杀手像周克华一样,都有一颗冷酷的心。这些连环杀手为何心理冷酷到变态的地步?如何在茫茫人海中识别并抓获隐匿的连环杀手?要知晓这些问题的答案,则需要借助现代犯罪心理学和其他科学研究的新成果。

连环杀手有心理障碍

面对自己的同类蜕变成残忍冷血的连环杀手,人们除了识别、躲避、追捕、消灭,其实可以有更加积极的应对方法,那就是研究其犯罪心理。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精神病学实验室人员近期对一重刑犯监狱的连环杀手进行研究后发现,绝大多数连环杀手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而且这些障碍的形成多与他们成长过程中所处的社会和家庭环境有关。

该实验室主任菲吉·奥斯特罗斯基介绍说,研究人员对阿尔莫罗亚德华雷斯重刑犯监狱的犯人进行行为测试,建立其行为与大脑的联系,然后比较他们与普通杀人犯及正常人在处理问题上的不同。研究人员发现,导致他们成为连环杀手主要有三方面因素,一是童年期遭受过性或心理上的虐待,使大脑机能出现紊乱;二是较高比例的连环杀手脑部受过创伤;三是先天妄想型人格。

研究还发现,该监狱所有的连环杀手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都喜欢寻求刺激,并且这种性格倾向可追溯到童年时期。有的犯人上小学的时候就有过吸食毒品的记录,有的犯人很小就表现出暴力倾向,例如把猫放进微波炉等。很少有连环杀手的杀人动机是在长大后才突然出现的,他们从少儿时期就开始出现了犯罪的诱因。比如,记者追溯周克华的成长经历发现,他有一个不幸的童年,父母长期不和,居住地离村子较远而缺少友谊,从小就比较孤僻。

孤僻是不少连环杀手的重要特征。一般能真正融入社会且比较合群的人,成为连环杀手的可能性则小得多。有的连环杀手看上去很随和,朋友也很多。然而,他们有一颗孤独的心,在内心深处不信任他人,真正交心的朋友也很少。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德里克·米勒和约翰·卢尼注意到,不少青少年连环凶手不把别人当人看,而是把人看成阻碍自己的物品,因此变得冷血而多次杀人。追究其心理根源,他们也有因孤僻而被“不当人看”的时候,而且受到这样的对待越多,就越容易用这样的方式对待别人。

与普通人相比,甚至与普通的凶手相比,连环杀手基本上都是心理变态患者,他们都有以下六种共同的心理特征:(1) 冷漠、缺乏同情心、对身边的事情麻木。(2) 非常缺乏责任心,漠视一切社会准则、规定和风俗,即使法律也没有任何作用,常理对他来说没任何意思。(3) 没有能力维持一段持久的关系,包括亲人、爱情和朋友的关系,很难与人产生感情。(4) 情商低,对沮丧挫折的事只有很低的容忍度,容易愤怒,而且充满攻击性。(5) 从来不会感到内疚,也不知什么是内疚,失去理性,对任何刑罚都不怕。(6) 非常喜欢将责任推到别人身上,经常为自己所做的行为找借口。

从情感上来说,在和平时期,普通人很难对他人痛下杀手,更不用说多次杀人了。即使在战争时期,许多战士在射杀敌人之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愧疚感。而多数连环杀手则不一样,他们不只一次地杀人,他们没有丝毫的愧疚感,而是杀人后有极大心理满足感,或视杀人为乐趣,甚至认为杀人是一种崇高的行为。虽然连环杀手会面临死刑或终身监禁,但是也不应该完全放弃他们,应当对他们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和精神治疗,找出他们犯罪的心理根源和生理根源,为以后的预防犯罪和案件侦破提供理论依据。

连环杀手大脑异常

任何心理都是由大脑产生,异常心理也不例外。因此,在100多年前,就有科学家希望通过解剖连环杀手的大脑来搞清楚究竟是什么因素令他们失去人性。1898年,至少残忍杀害了14人的“法国开膛手”约瑟夫·瓦彻被处死后,大脑被分割切片,分发到科学家们的手上,每人研究一片,但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1966年,查尔斯·惠特曼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个塔楼上射杀数人。他认为自己的脑子不正常,遗下一张要求尸检的字条后自杀。医生发现,他的大脑中有一个核桃般大小的肿瘤,压迫了大脑的“下丘脑”和“杏仁核”。1996年,在苏格兰屠杀16个孩子的托马斯·汉密尔顿在死后被进行了解剖,发现他患有甲状腺疾病,相信与精神错乱和强迫性的暴力行为有关。

虽然大部分连环杀手与不良成长环境有关,但是部分连环杀手则是大脑受伤所造成的,受伤的部位往往是大脑中的杏仁核或前额皮层区。比如,美国佐治亚州的连环杀手理查德·斯达雷特成长于富裕家庭,家庭和社会环境都很好,所受的教育也很好。然而,他在11岁时遭受了从高处摔下的意外伤害,曾严重昏迷过两次。在那以后,他性情大变。从他结婚生女之后开始了杀戮行为,一共杀死了10名妇女。后来,神经科学家检查后发现,凶手的大脑前额皮层已经受到损伤,可能就是源于少年时期的那次摔伤。美国犯罪学家米歇尔·斯通表示,大约有30%的连环杀手经历过各种各样的严重的大脑损伤。可能连他们的家人都不知道这个情况,但是在案发后经过比较专业的大脑检查中可以发现。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犯罪学家阿德里安·雷恩很早就对监狱中的杀人犯、暴力狂、心理变态者、反社会人格障碍者进行各种大脑影像学扫描,发现他们大脑的沟回、核团、皮层具有结构与功能上的损伤,这些大脑异常让人不怕受惩罚,道德判断也遭到破坏,无法理解自己的行为对别人造成的情感伤害。用神经科学研究犯罪方兴未艾,对大脑的扫描还将进一步深入。美国西尔斯大学法医心理学家凯瑟琳·拉莫斯兰德展望,随着数据越来越多,扫描越来越精确,未来也许可以对潜在的连环杀手进行大脑改造以预防他们犯罪。

如何识别连环杀手

如何识别连环杀手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因为连环杀手绝大多数看起来并非凶神恶煞,他们表面上和普通人差不多,有的人甚至看起来温文尔雅,更不像杀人凶手。绝大多数连环杀手平时看起来都很正常,在特定环境和特定时间段需要作案的时候,他们的面目才会变得狰狞可怕。

连环杀手不是突然出现的,他们早就有杀人倾向,可能在他们真正杀人之前10~15年,就一直在大脑中预演杀人的过程,通过白日梦或电子游戏的方式来体验杀人的快感。如果平时发现这样潜在的“连环杀手”,警方则需要对该人加以关注,必要时通过特殊手段留存他的DNA或血液资料,以便在出现凶杀案时进行比对筛选。

连环杀手往往不是冲动型杀手,由于长期在头脑中预演了杀人过程,他们在真正杀人时都会比较冷静。他们在杀人之前往往会实现踩点,选择好作案地点或作案对象,然后对受害人进行跟踪,在合适的时机采取行动杀人。杀人后也不会漫无目的地惊慌逃窜,而是若无其事地回到家中“正常生活”,或是按照事先设计好的路线逃离。

如果在某个连环凶杀案中有多个犯罪嫌疑人,警方往往会从他的童年或青少年时期的经历入手。如果连环杀手童年时有异常的成长过程,比如经常受虐或施虐,常常遭受家庭暴力或校园暴力,性格孤僻不合群,青少年时期爱惹是生非、打架斗殴,等等。从作案目的去推测,也可以从数个嫌疑人中识别凶手。比如,极端宗教分子可能杀害那些公开不信教的人士,或是杀害他自认为对神有亵渎的人士。又比如,有的连环杀手喜欢瞄准妓女,多次杀害妓女,这是因为他的母亲可能是妓女,他觉得羞耻而杀害妓女;有的连环杀手则在曾经嫖妓的过程中受到过妓女在言语上的辱骂而感觉自尊心受到伤害。

用DNA技术抓获连环杀手

2006年在美国出版的《连环杀手百科全书(第二版)》是一本研究连环杀手的专著,搜集了全球2309个案例,而其中428个未破案,占到全部案例的18.5%。对于未破的连环凶杀案,DNA技术是很好的破案工具,因为可以在多个凶杀案现场或嫌疑人生活区域收集相关DNA证据,以此确认多个案件是否为一人所为。有了这个确认之后,才能从多个案件的关联点来寻找凶手作案的目的,寻找到有用的线索。在周克华案件中,警察们通过收集周克华多处藏匿地的排泄物来获得DNA证据,并结合其他相关证据推断他是系列银行抢劫凶杀案的真凶。

美国《科学》杂志也报道过类似用DNA证据破案的案例。美国加州的犯罪学科学家利用家族性DNA搜寻法,将连环杀手朗尼·富兰克林逮捕归案。57岁的朗尼·富兰克林在案发前是美国加州洛杉矶市一名退休的车库服务员和清洁工。25年来,美国加州警方一直怀疑他与过去20多年中发生在洛杉矶南部的至少10起命案和一起谋杀未遂案有关。后来,借助于一种名为家族性DNA的新技术和案发现场的比萨饼残渣,洛杉矶警方终于找到了绰号为“残酷睡客”的真凶。

从2008年开始,美国加州议会允许警方使用这种家族性DNA的技术搜寻凶手。利用这种技术,调查人员可以将案发现场采集到的DNA证据与该州采集的服役人员的DNA数据库进行比对,搜寻相近但不是精确的匹配目标。利用这些信息,实验室的软件列出了DNA数据库中最可能是第一类亲戚的犯罪嫌疑人名单,第一类亲戚是指父母亲、子女和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当有问题的两个人都是男性时,实验室又开始寻找Y染色体上的DNA短串联重复序列,这是一种判断父子关系或同父母兄弟关系的精确方法。

2008年,从“残酷睡客”犯罪现场采集到的DNA数据调查没有结果。但是,2010年4月的第二次采集却获得了一个潜在匹配:一个名为克利斯朵夫·富兰克林的非法持有武器重罪犯。当然,克利斯朵夫不可能是凶手,因为多起凶案发生的时候他正在牢里服刑呢。沿着谋杀时间进行追溯,进行DNA搜寻的办案人员将目标集中到了克利斯朵夫·富兰克林的父亲——朗尼·富兰克林。通过对整个案情的内部审查,DNA实验室告知洛杉矶警局:老富兰克林的DNA与犯罪现场采集到比萨饼碎片上残留液中检测到的DNA完全匹配。实际上,洛杉矶警局一直在跟踪老富兰克林,并且从案发现场拿到了这块比萨饼碎片。2010年7月7日,警察在朗尼·富兰克林的家中将他逮捕。

数学研究破译连环杀手作案时间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数学家米哈伊尔·西姆金和瓦里·罗伊丘亨利通过研究发现,连环杀手实施谋杀的时间间隔分布似乎遵循一个名为“魔鬼阶梯”的函数公式。

他们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连环杀手安德烈·齐卡提洛的行为模式。安德烈·齐卡提洛是史上最著名的连环杀手之一,他承认在1978年到1990年之间至少杀死了53人。因为大部分受害者均在俄罗斯罗斯托夫州遇害,齐卡提洛还被称为“罗斯托夫屠夫”。齐卡提洛的谋杀似乎并无规律,有时长达数年没有活动,有时却在短短几天内实施了多次谋杀。

为了弄清齐卡提洛杀人的时间间隔是否遵循某种数学定律,研究人员假设,与癫痫发作的情形类似,连环杀手是因为大脑中某些神经细胞暴发性亢奋而刺激其实施谋杀。经过统计,他们发现连环杀手大脑神经细胞的暴发性亢奋时间间隔似乎遵循“魔鬼阶梯”函数公式。经过和案卷对比,连环杀手杀人的时间间隔也遵循这一公式。

西姆金和罗伊丘亨利认为,他们的研究意义重大,警方可以借此计算出连环杀手实施下一次袭击的大概时间,可阻止罪行发生并抓获凶手。目前,如何高效抓捕连环杀手还是个不容易解开的国际性谜题。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学家们正在以多种方式破解这个谜题。

编辑:郑宾 393758162@qq.com

链接:五类连环杀手

连环杀手为何出现变态的杀戮心理?这跟他们的杀人目的有一定关系。按照杀人目的,连环杀手一般可以归入以下五类中的某个类别。

第一类是为了性满足,这类性连环杀手都有性虐待倾向,常常出现充满暴力的性幻想。普通的性交无法令他达到高潮,一定要透过粗暴的性行为,虐待对方、折磨对方,甚至奸尸,才可以从暴力中得到快感。美国连环杀手杰夫瑞·达莫曾于1988年1月至1991年7月间杀害17人,凶手杀害同性男子,然后通过奸尸的方式满足自己的变态性心理。

第二类是想证明自己比警方强。这种自信又自大的连环杀手,喜欢故意留点线索让人追查,他享受那种仿如下棋般斗智的快乐。比如,美国连环杀手丹尼斯·雷德从1974年到1991年至少杀死10人。30年来多次写信给媒体报料,也多次给当地警署寄去作案相关资料进行挑衅。2005年2月25日,他终于被警方捉拿归案。

第三类是为了某种不正常的信仰而杀人。从1984年6月至1985年8月,美国连环杀手理查德·拉米雷兹至少杀害19人。庭审时,他被指控14项谋杀及与强奸、抢劫和谋杀有关的其他30项重罪。传讯中,理查德炫耀着自己对魔鬼的信仰。他向记者摊开手掌,展示他在手心画的倒五角星,说了句:“撒旦万岁。”

第四类则是视杀人为行为享乐模式,发现带来乐趣后便开始习惯,最后成为嗜好,直至自己死亡或被捕,杀戮才会停止。2001年9月以来,中国连环杀手黄勇曾残忍杀害了17名青少年,他把尸体都埋在自家院内。而他的动机是“既可以满足自己当杀手的愿望,又可得到钱财”。黄勇的归案很离奇。他感觉“杀腻”了,想去自首又没勇气。所以,他三次想杀死第18名青少年,又三次中途停下来。最后,他放了第18名男孩,也知道这名男孩会去报案。

第五类则是通过连环杀人来实施抢劫犯罪,他们认为杀死受害人可以让自己更安全。周克华就属于这一类,他并不反社会,也不以杀人为乐,他主要以抢劫财物为目的,用完再抢。而且他枪杀的对象也很明确,就是那些刚刚取完数万现钞走出银行的人。

猜你喜欢
连环杀人凶手
处死“凶手”
绑架杀人潜逃24年终落网
五连环(三)
可怕的杀人风
恼人的连环信
三连环
真正的凶手
可怕的杀人风
杀人的泳池
法国紧急搜捕连环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