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水上交通运营效益评估

2012-07-06 10:01:14张璟陈金辉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黄浦江世博世博会

张璟,陈金辉

(上海海事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上海 201306)

0 引言

上海世博会(以下简称世博会)累计接待游客7 300万人次,打破1970 年日本大阪世博会6 422 万人次的记录.本届世博会特有的水上交通不仅有效减缓陆域交通的压力,也为中外宾客饱览世博夜景提供有力保障.依江而建、隔江分布的世博园区客观上决定水上交通必然在世博会中扮演重要角色,其低碳环保经济性也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不谋而合.在世博会期间,水上交通共运送游客2 400万人次,占世博游客总量的33%,效益显著.

世博会水上交通属于公共产品,以“社会效益为主,经济效益为辅”为目标,是顺应世博会对交通的特殊需求而产生的,对分担世博期间的交通压力起到重要作用.世博会水上交通体系的外溢经济效益在实践中具有间接性和不易量化的特点,不易被人认识.因此,对世博会水上交通的运营效益进行衡量与评估,有利于重新定位和认识水上交通(旅游)业在城市运营中的地位,同时也有利于将其成功经验应用到后世博时期水上交通体系的运营中.

1 水上交通运营效益概述

1.1 相关研究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有关社会经济效益评估的研究相对较丰富.陈世勋等[1]通过“有无对比法”对上海市轨道交通体系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估算和分析;李铮等[2]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和灰色系统理论对民航空域系统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关于水上交通运营效益方面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孙玉琴等[3]预测研究世博会对黄浦江游船旅游的促进效应;李建丽等[4]预测研究青岛邮船产业的客源规模和经济效益.而对水上交通(旅游)运营后产生的效益进行评估的研究则更为缺乏.

1.2 概述

“有无对比法”是通过比较“有项目”和“无项目”这两种情况的效益和费用,以求得增量效益和费用数据.所谓“有项目”是指实施该项目后的状况,“无项目”则是指未实施该项目之后的状况.本文根据世博会的有关统计资料,采用“有无对比法”的思路,初步评估世博会期间水上交通体系的运营效益.世博会水上交通运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5]:

(1)园区内黄浦江两岸之间的游客运输(即园内运输).主要是通过世博园内浦东和浦西两岸6个轮渡站(即L1,L2,L3,L4,L5和L6),16 艘世博客渡船以及5条航线(即L1—L2,L2—L3,L3—L4,L4—L5,L5—L6),将游客运送至对岸园区的运输.

(2)园区外水门至园区内水门的游客运输(即入园运输).主要是将东昌路、十六铺、其昌栈、秦皇岛路等4个水门的游客通过游览船接送至园区码头.

(3)园区内水门至园区外水门的游览营运(即出园运输).按照市场运作的方法,通过13 艘游览船,按规定的浦江游览观光航线,将游客送离园区.

(4)园内观光.主要是在世博会开幕后,根据游客对观赏园内水上夜景的需求而开辟的一条新航线.游客乘坐游览船从M2码头出发,沿进口航道至卢浦大桥上游100 m 水域,掉头进入出口航道,顺出口航道返回M2码头.在这一航程中游客能饱览世博园内多姿多彩的夜景,整个过程持续约40 min.

表1[6]为世博会期间4条航线的运力安排及实际客运量的相关信息表,该表可直接反映整个世博会期间各条航线的实际营运效率.

表1 世博会水上交通各航线运营情况

2 水上交通运营效益的一般构成

运营效益通常包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其他效益.按其是否可采用经济尺度来计量的原则,可以分为有形效益和无形效益.有形效益指能在市场上定值的效益;无形效益则是指不宜用货币衡量的效益,或者只是理论上量化的可能效益.上海世博会水上交通的运营效益中:有形效益主要包括取代公交设施投入的效益、节省用地效益和经济收入效益;无形效益主要包括缓解渡江游览客流压力效益、满足部分游客观赏黄浦江景色需求的效益、改善城市污染状况的效益;另外还有一部分是溢出于世博园区外、世博会举办时间外或水上交通行业之外的效益,称之为外溢效益,主要包括水上旅游环境改善的效益、提升上海国际都市形象的效益等;而世博会水上交通的运营经验对后世博时期水上交通和旅游业的运营所带来的启示和借鉴作用被称为后续效应.具体见表2.

表2 世博会水上交通运营效益的构成

通过对世博会水上交通运营效益内容构成的分析,并结合世博会期间水上交通统计资料实际数据,考虑相关资料可获得性,对世博会水上交通的运营效益进行量化估算和非量化说明.

3 有形效益的分析与评估

3.1 公交设施替代效益

世博会水上交通的投入运营,有效减缓世博园内外地面公交客运承载的压力,减少地面公交系统基础设施的大量投入,节约社会资源,具体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3.1.1 节约公交车辆购置费用

根据世博会水上交通统计资料,在184 d 的世博会期间,水上交通客运总量为2 400 万人次,每天的平均客运量为13.043 万人次.据上海市交通统计资料:常规公交及专线车的单位车辆日均客运量为404 人/辆.若水上交通运送的游客完全由地面公交车辆承运,则需要在园区内增配323 辆公交车.若公交客车按中档市价30 万元/辆计,则共需初始投资9 690万元.根据国家民用汽车报废标准,公交车使用年限为10 a,采用直线折旧法,在世博会期间需增加投入公交车购置费总计约484.5 万元.世博会期间所需要的游览船和客渡船实际是政府通过招投标方式吸引上海游船公司参与的,政府本身并不需要购买船只,这样水上交通的投入运营间接节省约484.5 万元的公交车购置费用[6].

3.1.2 节约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费用

在以观光旅游为主的世博园内,增加323 辆大型机动车辆无疑会给世博园内外道路交通系统增加巨大的压力,造成新的交通拥挤和堵塞.如要维持现有的交通状况,必须增加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如增加道路面积、停车泊位等,以适应新增车辆的运行.

(1)新增道路面积.2008 年全国车均道路面积约为90 m2/辆,单位面积道路投资约为200 元/m2.增加323 辆大中型客运车辆后,要维持当前的道路交通状况,则园内道路面积需增加约29 070 m2,总共需投资约581.4 万元.若使用年限按标准10 a计,并采用直线折旧法,则世博会期间增加的道路折旧费用约为29.07 万元.

(2)新增停车泊位数.上海市车均泊位供给数为0.2个/辆.以现有的停车泊位使用密度为标准,增加323 辆车后共需增加停车泊位65个,按普通停车泊位规格(5 m×2.5 m),共需投资19.1 万元.同样采取使用年限为10 a 及直线折旧法,则世博会期间需增加停车泊位折旧费用约为0.96 万元.

综上,世博会期间水上交通对减轻地面公交系统投资压力所节约的社会资源约为514.53 万元[6].

3.2 节省用地效益

世博会水上交通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它主要是在黄浦江水域环境中运营,从机会成本的角度看,可避免公交车运营所需的大量城市用地,长远收益可观.上海世博会水上交通节省城市用地的效益可用B=AP表示.式中:B为上海世博会水上交通节约用地的效益;A为增加公交车所需占用的土地面积;P为城市土地机会成本.[1]这里假设房价是城市土地的机会成本,根据目前世博园区附近房价约为35 490 元/m2,以及由于水上交通的投入运营而节省的道路面积和停车泊位面积共计约29 882.5 m2,可求得世博会水上交通间接节省修建公交车所需道路用地约106 053 万元.

3.3 经济收入效益

开发世博会水上交通体系主要是为了方便参观世博园的游客.水上交通虽然是由政府主导开发、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公共产品,但是为了实现其可持续运作,为游客提供更加方便舒适的服务,相关运营主体决定向接受水上交通服务的游客适当收取费用.

世博会水上交通向顾客提供游江、娱乐等方面的服务,同时向游客收取一定的费用.这里的经济收入主要由3 部分构成:出园游览门票收入、园区水上夜景游览门票收入、其他派生性服务收益.

3.3.1 出园游览门票收入

世博会期间,水上交通出园游览航线是指从园内M1,M2,M3水门出发,经世博水域、陆家嘴、北外滩到十六铺水门和秦皇岛路水门下客,航行时间约80 min.根据“服务世博、低于市场、大众接受、企业微利”的原则,离园票价定为:基本票价80 元/人,团队客票价60 元/人.

据统计,在世博会的184 d中,出园游江的游客总数为223 933 人[6]:

出园游江总收入=223 933 人× 80 元/人=1 791.46 万元.

3.3.2 园区水上夜景游览门票收入

为了满足游客夜游黄浦江的需求,世博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发园内游江航线.该航线从M2码头出发,沿进口航道至卢浦大桥上游100 m 水域处,掉头进入出口航道,然后顺出口航道回到M2码头,航程约40 min,其间让游客欣赏世博夜景、音乐喷泉等特色美景,票价为40 元/人.据世博会水上交通有关资料[6]统计,在184 d中,园内游江航线总共接待游客89 446 人次,则园内水上夜景游览门票收入为357.784 万元.

3.3.3 其他派生性服务收益

为了更好地服务世博,充分开发水上服务功能,同时使运营企业在满足世博水上交通需求的前提下,获取一定的经营利润,世博会水上交通运营中心根据世博游览船的特许经营范围,在开展世博黄浦江游览项目宣传促销活动的同时,开辟以下服务项目[5]:(1)船舶运行过程中,向游客提供食品、饮料、纪念品等服务;(2)船舶运行间隙,利用船舶靠泊在码头的时间,向游客提供茶点、餐饮及休闲服务;(3)12:00—16:00 向游客提供浦江下午游及茶点、餐饮等休闲服务.

这部分收益主要是通过向游客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所取得的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之间的差额获取的,是世博会水上交通经济收益的一个重要来源.

4 无形效益的分析与评估

无形效益是指不宜用货币衡量的效益,或者只是理论上量化的可能效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1 缓解渡江游览客流压力

由于环境舒适、交通便捷,游客还可以在渡江的同时欣赏黄浦江的水上美景,水上交通客渡船自然成为众多游客往返黄浦江两岸园区的首选.这对缓解世博园内交通压力,保证园内交通秩序的稳定起到重要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水上交通直接保证本届世博会的成功举办.

4.2 满足部分游客观赏黄浦江景色需求

通过世博游览船,游客们在观赏世博园的同时,还能欣赏陆家嘴金融区、外滩等上海的著名景点,让他们进一步认识上海,提升其满意度,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4.3 改善城市污染状况

由于客运量大、单位游客耗能少等特点,在保证同等运量条件下,相对于城市公交车辆等交通工具,水上交通的污染性废气排放量较少,这有利于减轻城市大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其城市生态环境效益可依据以下模型计算:

式中:B为废气污染减轻效益;TQ为水上交通替代的公交车辆数,t·km;PF为公交车单位排放废气量,L/(t·km);ZL为治理废气单位成本,元/L.[1]由于计算的复杂性以及数据的或缺性,这部分效益本文暂不进行衡量.

5 外溢效益的分析与评估

5.1 提升上海国际都市形象的效益

世博会素有“经济、科技、文化领域的奥林匹克”之称,为世界各国展示自我实力搭建宝贵平台,也为塑造和提升国家形象提供难得的机遇.世博会水上交通运营中心参加开幕式、开园式、中国国家馆日、高峰论坛和闭幕式等大型活动期间的水上交通运营,以确保世博会水上交通运输的绝对安全.黄浦江是上海的旅游象征,是都市旅游资源密集带,世博会水上交通对提升和塑造上海国际都市旅游形象起着重要作用.

5.2 水上旅游环境改善的外溢效益

上海水上交通(旅游)业通过世博会的操练,在管理水平、服务理念以及市场宣传经验等方面都得到空前发展,上海市的交通、海事、安保等部门及各家游船公司的联合运作能力,以及对大客流的管理、疏导能力得到明显提高,这些无疑为上海水上交通(旅游)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软环境.另一方面,为了举办世博会而增建的游船码头和船舶设备,也改善了上海水上旅游业发展所需的硬环境,从而为后世博水上交通(旅游)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种由于水上旅游环境的改善而带来的效益具有外溢性、延续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5.2.1 软环境的改善

5.2.1.1 水上交通运营体系整体改善

在世博会之前,浦江游览一直存在竞争激烈、经营秩序混乱、产品同质化、缺乏特色、服务不规范等问题,严重制约着黄浦江水上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经过世博会的洗礼后,浦江水上旅游在监督和管理方面形成“统一指挥、协同配合、大局意识”的合作精神,在服务和经营方面形成“和谐团结、微笑服务、持续改进”的精神风貌,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后世博时期水上旅游监督管理机制的完善以及服务体系的合理升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另外,水上交通运营体系本身对世博后的游船运营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5.2.1.2 人们对水上交通(旅游)业的了解加深

在世博会以前,很多人对水上交通(旅游)的认识甚少,或者认为它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交通工具,加上其在现代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局限性,水上交通在社会中的普及度相对较低.世博会的召开为水上交通(旅游)业作了一次巨大的宣传广告,它的经济舒适、绿色环保等优点让人印象深刻,这让人们重新认识水上交通,大大促进水上旅游业的复兴,直接打通后世博时期水上旅游业发展中市场开拓的道路.根据上海市交通运输港口管理局航运监督管理处预测的相关数据,世博后黄浦江游船旅游市场在未来5 a 内将按每年50 万人次的速度递增,趋势图见图1[3].

图1 黄浦江游船旅游市场规模趋势

5.2.2 硬环境的改善

5.2.2.1 码头基础设施的完善

为了筹办世博会,世博局相关部门专门对游船码头及设施进行重新布局和扩展,使水上旅游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的更新完善,为水上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世博会新建4 座水门,分别是其昌栈水门、秦皇岛路水门、十六铺水门以及东昌路水门;增设3个游船码头,即位于浦西原南市水厂的M1码头、位于浦东白莲泾港口上游的原木材公司码头处的M2码头以及位于卢浦大桥上游浦东后滩处的M3码头;设立L1,L2,L3,L4,L5,L6等6个轮渡站;另外还新打造35 艘世博船舶,这些设施、设备为黄浦江水上旅游业的后续发展提供良好条件.根据《上海水上旅游客运发展规划》,未来黄浦江沿岸公共游船码头的泊位将达到30个,主要分布在黄浦江和苏州河.另外,规划将以十六铺码头为核心,与世博M2(游船)码头、陆家嘴东方明珠游船码头、秦皇岛路码头、其昌栈游船码头一起作为多个停靠点,形成“一主多辅”的多级码头体系,为上海水上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5.2.2.2 新景观和新航线的建设

世博会期间开通的园内水上观光航线将成为黄浦江上的黄金游线,途中景点包括浦东园区的中国馆、世博文化中心、世博轴、阳光谷、宝钢大舞台、沙特馆、日本馆、大型音乐喷泉等,浦西园区的石油馆、中国船舶馆、通用汽车馆、信息通信馆等.世博会后,世博演艺中心与世博轴、中国馆、沙特馆、主题馆、世博中心等建筑物被永久性保留,成为继外滩万国建筑群、东方明珠等后黄浦江沿岸的又一标志性建筑群,为黄浦江水上旅游增添新的国际一流景观.

此外,经过世博会的开发与规划,黄浦江未来水上航线的设计也实现多样化.首先由于航线长度增加,可使原来的两桥游延伸至三桥游;其次,游览区域扩大,通过将世博前的浦江游览航线与世博场馆的参观路线相结合,使保留下来的世博场馆和经典老建筑交映生辉,大大增加浦江游览的吸引力,对吸引客源、开拓市场意义非凡.

6 后续效应分析与评估

后续效应主要指世博会水上交通体系的运营经验为后世博期间水上交通运营所带来的启示.长期以来,黄浦江水上旅游的市场秩序较为混乱,投诉率较高.世博会的水上交通运营中心克服世博会期间的大客流、恶劣天气等种种困难,直接确保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并获得很高的满意度,在此过程中摸索和积累的一系列管理和运营经验,对后世博时期上海市水上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水上交通运营管理机制[5]是一大亮点,即对世博游览船的运行和管理实行“四个统一”的管理机制.世博游览船在世博会水上交通运营中心所属的游览船运行部的组织和协调下,对各承运公司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销售、统一结算”.“统一管理”指以世博水上交通运营中心为主体对世博游览船的各项事务进行统筹管理;“统一调度”指对参加营运的船舶、码头和票务实行统一调度指挥;“统一销售”指水上交通游览船运行部以水上交通运营中心的名义统一对外销售船票,制订销售计划,统一票务管理;世博游览船由多家公司共同运营,为了确保整个运行过程的有效进行,相关部门对游览船在财务管理方面采取集中管理、统一结算的政策.“四个统一”的运行管理机制使得游览船各有关主体在世博会水上交通运营中心的组织与领导下井然有序地开展各项工作,避免多头管理的弊端.另外,世博会水上交通的安全评估层级机制、风险网格化管理模式[7]、客渡船舶调运机制、大规模客流应对和危机管理等在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对黄浦江水上旅游业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水上旅游本是一个跨部门、跨产业、跨文化、跨区域的综合性产业,其涉及面很广,需要政府相关部门、水上运输企业、码头公司、行业协会等多个主体的共同参与.目前,上海市的水系资源同时由国家部委和上海市政府两级管理,职能划分不清晰,常常出现“各自为政”的现象.因此,在后世博上海水上旅游发展过程中,有关部门和企业可以借鉴“四个统一”运营管理机制的经验,成立水上旅游管理协会,对上海市的水上旅游进行统一管理,制定各项统一标准,并建立完善的协同机制,进行整合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确保上海水上旅游业的和谐发展.

7 结束语

水上旅游的世博效应是一种波浪效应,除直接效应之外,还有强大的乘数效应.就空间维度而言,其效应会突破水上旅游行业而波及其他行业;就时间维度来说,它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投资,其效应会波及未来10 a,20 a,甚至更长的时间,因此对其效应进行定量衡量和非定量说明具有重要意义.以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为起点,随着未来黄浦江沿岸的开发及沿线旅游资源的深度挖掘,浦江游览将集金融、贸易、旅游、文化、休闲、创意等产业为一体,在后世博时期继续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

[1]陈世勋,陶小马.上海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社会经济效益估算分析[J].经济研究,2004(1):1-5.

[2]李铮,戴福清.民航空域系统社会经济效益评估方法[D].天津:中国民航大学,2008.

[3]孙玉琴,蒋辰燕.黄浦江游船旅游市场现状及世博后效应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2):1-10.

[4]李建丽,真虹,程爵浩,等.青岛邮船产业的客源规模及经济效益预测[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10,31(3):78-85.

[5]上海世博会水上交通运营中心.2010 年上海世博会水上交通运营方案[R].上海:上海世博会水上交通运营中心,2010:1-49.

[6]上海世博会水上交通运营中心.上海世博会水上交通运营实施方案实施情况的评估报告[R].上海:上海世博会水上交通运营中心,2010:1-65.

[7]张锦朋,卓大立,胡甚平,等.沿海水上交通风险的网格化管理[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09,30(3):27-34.

猜你喜欢
黄浦江世博世博会
黄浦江的昨日今生
小主人报(2022年8期)2022-08-18 01:38:34
为申办2030世博会,釜山将全力以赴
金桥(2022年7期)2022-07-22 08:32:58
十年磨剑,世博再出发
上海工运(2020年8期)2020-12-14 03:11:48
黄浦江边的“引力波”
现代装饰(2020年4期)2020-05-20 08:56:06
黄浦江上游防汛墙改建结构型式探讨
晚清世博会参展棉纺织品的分析
喜游世博会
中国火炬(2010年8期)2010-07-25 11:34:30
难忘世博难说再见
中国火炬(2010年11期)2010-07-24 14:40:05
世博会历史
制冷技术(2010年1期)2010-02-15 14:56:40
给“世博”拍张照
儿童时代(2009年11期)2009-11-27 05:3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