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书信中“足下”是什么意思
邓万祥
战国时代以前,臣下对君主,用“足下”相称,意为“您”。战国时代以后,“足下”就属用于称呼的敬词了,不仅是下称谓上,同辈之间也可以用“足下”来称呼。
那么,为什么尊称对方用“足下”这个词呢?据刘敬叔《异苑》卷十记载:春秋时代,晋国的晋献公因为宠爱骊姬,导致儿子重耳逃亡他国。在逃亡中,重耳因为长期的营养不良生了病,他喃喃呓语着想喝一碗肉汤。随行的忠心耿耿的介之推,就割下了自己大腿上的肉,为重耳充饥。
后来,重耳成为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而对他有过大恩的介之推却带着母亲退隐山林,淡泊名利,无论如何都不肯下山受赏。晋文公便放火烧山逼他下山,没料到,介之推与母亲抱着一棵树被活活烧死。于是,悔恨不已又伤心欲绝的晋文公,除了命人厚葬介之推母子之外,并将这棵树砍下来,制成一双木屐,每当他穿着这双鞋,就想起那段患難与共的往事,不由得慨叹:“足下,悲乎!”
因此,足下一词,虽然和脚有关系,但词意并不是将朋友踩在脚底下,而是取其睹物思人,感怀昔日之情,而衍生出对朋友敬称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