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山水水总关情——黑龙江省绥化水文局创建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纪实

2012-07-03 02:53于甫纯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12年1期
关键词:水文局绥化文明单位

□ 于甫纯

在小兴安岭南麓,松嫩平原腹地,有一片闻名于世的“寒地黑土”,这就是全国产粮大市和商品粮基地绥化市。

绥化,地形复杂,幅员辽阔,有嫩江、松花江、呼兰河“两江一河”穿境而过,素有“两山一水七分田”之称。

水,是城市的血液,是农业的命脉。

水,与地方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与人民生产生活血脉相连。

当绥化人民面临旱涝之灾、抗灾自救的时候,人们没有忘记那群在抗灾一线拼搏奋战的绥化水文人;

当绥化人民喜获丰收、安居乐业的时候,人们依然没有忘记那群默默奉献的绥化水文人。

他们是幸福的使者,踏遍绥化山山水水,为这里的人民谋求幸福指数。

他们是文明的使者,在市文明办的指导下,1998年就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标兵,2002、2006、2010年又被重新命名。

上篇:队伍篇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是绥化水文人始终坚持不变的原则。

“创建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确保标兵旗帜永远鲜艳”,这是绥化水文人始终拼搏努力的方向。

“打铁先须自身硬”。绥化水文局把创建一支“讲政治,树文明,钻业务,重服务”的水文队伍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要想队伍“硬”,班子首先硬。绥化水文局领导班子首先就是一个学者专家型领导集体。多年来,他们先后有12篇论文在国内、国际刊物上发表,并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项,省首届“创新杯”创新成果奖和一项国家专利。同时,有的成员还先后荣获省水利厅、省水文局、国家水利系统先进工作者,以及省水利系统“十大杰出青年”、绥化市“十佳公仆”等多种荣誉称号。

领导率先垂范扛起科技大旗,对职工是一种无形的鞭策和鼓励。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和公平严厉的奖罚制度,激励着绥化水文局干部职工自觉掀起“刻苦钻研、苦练内功、崇尚文明、确保标兵”的热潮。

在全省历次业务大比武中,业务状元、团体第一的桂冠均被绥化水文局摘取。全局先后涌现出“计算机能手”李成辉,“刻苦钻研业务骨干”耿明,“一专多能万能工”胡宾,“不畏强手、勇于夺魁”的韩宝坤等一大批业务强手和先进工作者。

在全省科技成果的展示中,绥化水文局依然力拨头筹。2002年以来,干部职工共发表论文32篇,其中国际交流1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项。他们自行研制的ECS系列桥测车被列为全国水文仪器设备推荐产品,并获国家政策性补贴。自行研制的水文遥测平台获国家专利,并在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广泛应用。自主开发的凿冰机、测深杆、信号器等在水文工作中被广泛推广。

中篇:建设篇

常言道: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绥化水文局干部职工深知,绥化虽然有“寒地黑土”之美誉,但这里并非年年风调雨顺。

据《绥化地区志》记载,自建制以来,绥化水灾年就有90多次,旱灾年60多次,其中大旱之年15次。如何变害为利,变灾年为丰年?这是绥化水文局一直潜心探讨的问题。

水文中心工作是水文服务社会的基础。“人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多年来,绥化水文局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在信息采集、业务服务、职工生活保障、文明环境、设施建设等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塑造了绥化水文新的文明形象。

——水文站网是水文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为此,绥化水文局确立了“在保证历史站网功能的基础上,把交通闭塞的水文站向重要公路转移;立足绥化大本营,向经济发达地方辐射和大江大河发展”的战略性目标。通过精心研究、科学规划,目前,已有12个在公路桥旁建站,其中有10个站设在省级以上公路桥旁,其余两个站均有砂石路面,距公路桥不超过6公里。目前,一个以绥化、海伦两个勘测队和兰西国家重要水文站组成的基层水文新格局已经形成。

——基础设施建设是创建文明标兵的载体。2003年以来,绥化水文局办公生产用房建筑面积达4 207.35平方米。另外,建成全自动测流缆道2处,半自动测流缆道1处,手动缆道5处;水位自计平台12处,标准化雨量场5处;职工集资住宅4 867平方米。机关办公大楼宏伟壮观,各水文站风景别致。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006年,绥化水文局进行了水情自动采集传输系统建设,当年投入试运行。目前,80处雨量站、20处水文(位)站全部实现了自动采集、自动传输、固态存储。水情分中心可以自动接收测站信息,经分析、处理、入库、预报,自动向省防、松辽委、国家防汛总指挥部传送水情信息,所有水情信息能在20分钟内全部到达国家防汛总指挥部,基本实现了信息化。

为了实现办公信息化、自动化,绥化水文局相继投入100多万元建成了局域网,购置了服务器、集线器等网络设备,添置了HP绘图仪、复印机、扫描仪、投影仪、dell计算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机关职工达到了人手一台计算机。财务、固定资产、设备仪器、人事、档案等均采用专用软件管理。水文测验、水文资料整编、水文预报全部采用计算机智能处理。

——档案是水文事业最宝贵的历史资料和财富。“人过留名,水过留档”。2003年,绥化水文局在建设办公楼时按标准设计120平方米档案室,配备了集密架、资料柜、微机、激光打印机等先进设备,使阅览、著录、存储环境达到了先进、标准、正规化。为了形成一个比较科学的水文档案管理工作体系,引进了“清华紫光综合档案管理系统”,对部分档案进行了数字化存储;对1958年以来共2 149张比较珍贵的底图进行了修补;对清朝时期的有关洪、枯资料进行了复制和归档。目前,综合档案室已从原有的文书、会计、科技、声像4种载体档案984卷册、图书资料303卷册增加到文秘、会计、科技、人事、仪器设备、声像、照片和实物8种载体档案2 098卷册、图书资料1 086卷册。

——健康文明的群众文化活动,让绥化水文局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的旗帜更鲜艳。为了把文明单位建设抓细抓实,局里先后制定了“文明职工”、“文明科室”、“文明队站”评选条件,及时开展评比活动。为了给职工提供活动场所,局里在局机关和碧水花园先后辟建了职工多功能活动室和老干部活动室,定期组织职工和老干部开展文体活动。

每逢传统节日和重大节日,绥化水文局各种文体活动更是丰富多彩,演讲、书画、摄影等文艺大赛,各种球类、棋牌体育娱乐活动等,让职工各展其才,尽情发挥,使水文局时时展现出一种团结和谐与文明向上的精神风貌。

“墙里开花墙外香”。绥化水文局没有独自分享精神文明建设的甜美成果,他们与北林区太平川镇胜利村结成“一帮一”文明创建对子,为村里送去微机、打印机和科技图书,为“五保户”送去10台DVD影碟机,着力支援这里的新农村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下篇:服务篇

山山水水总关情。因为热爱这片山山水水,热爱这片寒地黑土上的人民,绥化水文人无时无刻不在服务和奉献着。

绥化人不会忘记,每次洪水来临的时刻,冲锋在第一线的是绥化水文人。2009年绥化遭遇50年一遇的大洪水,绥化水文人启动应急测报预案,机动队和监测站全员上阵,昼夜奋战两周时间,进行流量测验600次,收发水情电报4万余份,发布条件预报36站次,作业预报18站次,预报合格率在85%以上。为地方领导的决策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水文依据,受到时任市委书记胡世英、市长肖建春的认可和表扬。

绥化人也不会忘记,每当地方工农业建设需要水资源配置依据时,绥化水文人总是双手捧上他们心血和汗水的结晶。几年来,绥化水文局先后承担了《绥化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呼兰河干流采砂规划》等50多个项目,使当地工农业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绥化人更不会忘记,当他们工农业用水顺畅、居民吃上放心水的时候,是绥化水文人踏遍了这里的山山水水,查水源、测水质、保水量,默默无闻地做着奉献……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已走过13年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历程的绥化水文局,创建精神文明单位的战鼓仍然紧擂,服务水利、服务地方建设的脚步依然未停,正引领绥化水文局广大干部职工信心百倍,昂首阔步,忘我拼搏,用勤劳和智慧,重新迈步,再登新高,再创辉煌!

猜你喜欢
水文局绥化文明单位
何藩纪实摄影创作中的主观因素研究
绥化天气雷达系统建设实施过程的关键点回顾
对灵新煤矿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探索和思考
省林草局召开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动员大会
新闻评论应注意在“度”和“点”上着力——《绥化日报》加强舆论引导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凝心聚力 互促共进 实现机关党建与文明单位创建合拍共振
安康市人民检察院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单位
水利部水文局与中科院声学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作推进会在北京顺利召开
省水利厅纪检组长郭永平到紫罗山水文站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