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文霓 禇志萍 袁新华 石慧 吴玉 璘
女性生殖道感染(reproductive tract infections,RTI)是女性常见病和多发病,可引起盆腔炎、流产、早产及新生儿感染等后果,严重影响妇女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较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由于大多数生殖道感染是可预防和可治疗的,因而采取积极有效防治措施,降低RTI的患病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9月~2011年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体检的已婚育龄妇女3540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0.34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10例,中学1983例,大专以上1347例。无智力障碍、精神疾病等,排除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
1.2 方法 对3540例已婚育龄妇女的妇科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填写医院统一制定的《育龄妇女常见生殖道感染调查表》,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姓名、年龄、民族、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家中人口数,经济状况等),月经/婚孕史,避孕史,既往疾病史,目前生殖道感染情况(包括滴虫性阴道炎、念珠菌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宫颈炎、淋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衣原体感染、盆腔炎等)。同时采用发放生殖道感染防治手册、看录像、张贴宣传挂图、面对面讲解等方式进行生殖健康知识宣教。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AS 9.1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被调查的3540例已婚育龄女性中,共有861例患有生殖道感染,总患病率为24.32%。其中慢性宫颈炎患病率最高,为446例,患病率12.60%;念珠菌阴道炎次之,为224例,患病率6.33%;第三位是细菌性阴道病,为113例,患病率3.19%;第四位是滴虫性阴道炎,为58例,患病率1.64%。宫颈炎患病率明显高于念珠菌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发病率等其他感染类型,进行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1.25,215.28,321.59,P<0.01)。具体见表1、表2。
表1 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数在各年龄组的分布情况
女性生殖道感染(reproductive tract infections,RTI)是影响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的常见妇科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政府对妇女生殖健康状况的日益重视,卫生部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相关部门制定了生殖道感染的防治规范和措施方案,与此同时也对广大卫生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表2 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发病率
生殖道感染是由正常存在于生殖道内的微生物,或经性接触或医疗操作过程中由外界进入生殖道内的微生物引起。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根据病原体的来源和主要传播途径,将生殖道感染分为内源性感染、性传播感染和医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是由存在于阴道内正常微生物过量繁殖引发的疾病,如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细菌性阴道病等。性传播感染性疾病是与已感染的性病患者发生性接触引起,如淋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梅毒、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艾滋病毒感染、滴虫性阴道炎、阴虱、疥疮等。医源性感染是由阴道内正常菌群和病原微生物及体外污染物引起,是由检查手术过程没有按照无菌操作常规进行而引发的感染,如在阴道检查、放、取宫内节育器、人工流产手术、诊刮术、分娩等过程中引发。通常引发疾病如宫颈炎、盆腔炎、孕期和产褥期感染性疾病[1]。常见生殖道感染病症有阴道分泌物异常,外阴瘙痒、灼痛、肿块或溃疡形成,下腹痛伴发热、腰酸、乏力,非月经期阴道出血,特别要注意接触性阴道出血等。
念珠菌阴道炎患病率近年有上升趋势。宫颈炎和细菌性阴道病主要集中18~24岁,25~39岁年龄组,念珠菌阴道炎主要集中25~39岁年龄组。可能与此年龄段妇女正处于生育旺盛期,工作生活压力大,家庭负担过重,以及由女性担负主要避孕责任,卫生知识缺乏,卫生习惯不好等因素有关。女性生殖道感染虽然发病率高,危害较大,但妇女就诊比例却普遍较低。而且对于育龄妇女而言,这种危害不仅限于妇女本身,还有着更为广泛的不良影响。生殖道感染常见的不良后果有:盆腔炎、女性不孕、异位妊娠以及流产、死胎、早产、胎膜早破和新生儿感染等,更严重者可危及性命,如发生宫颈癌和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目前认为,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导致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性传播感染(sex transmitted infection,STI)可增加艾滋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的风险。因此,卫生工作者在保障群众生殖健康水平方面有着重大的责任和义务,医务人员应当利用一切机会对群众进行健康教育和咨询,做好生殖健康知识宣教工作,如利用孕产期保健、计划生育服务、妇女病普查,以及病患就诊时等一切机会做好健康教育,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并且医务人员应尊重每一位患者,不应有任何歧视的行为,鼓励病人依从治疗,同时努力提高医疗技术和水平,严格遵循技术规范和无菌技术,避免医源性感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观念的转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性传播疾病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从沿海发达城市蔓延至我国各地,包括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目前,性病发病率的增长不容忽视,在我国淋病位居第一,尖锐湿疣为第二。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淋病、沙眼衣原体感染、梅毒、滴虫性阴道炎四种疾病每年的新发病例超过三亿四千万。这四大疾病为可治愈的性传播疾病,而且大多数生殖道感染性疾病也是可预防和治疗的。随着国家对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发病状况的重视,近几年生殖道感染防治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为了切实维护群众的生殖健康权益,卫生部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方案,并为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及宫颈癌等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更多技术性支持。目前我国医疗机构实验室常用的女性生殖道感染筛查方法有:阴道分泌物湿片显微镜检、阴道分泌物革兰氏染色、宫颈分泌物涂片革兰氏染色、宫颈分泌培养、快速血浆反应素(RPR)环状卡片试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TPHA)、沙眼衣原体检测、宫颈细胞学检测等。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手段的增强,慢性宫颈炎中的非淋菌性宫颈炎诊断率日益上升,已远远超过淋菌及其他传染病菌感染,并且呈低龄化趋势,成为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在阴道宫颈炎患者中,淋球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病原体的感染较多,尤以非淋菌性感染为甚[2]。非淋菌性宫颈炎的病原体是CT和UU,都是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它们通过粘附在泌尿生殖道上皮细胞的表面,引起上皮细胞损伤而导致疾病[3-4]。由此可见,随着经济实力的提升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医疗检测技术及手段的提高,对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按照本次调查设计要求,2009年9月~2011年2月接受体检的3540例已婚育龄妇女,均针对性地实施了生殖道感染干预措施,实施了个性化的咨询服务,并对高危对象建立健康档案,详细记录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诊断和治疗措施等,并定期跟踪随访。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1)积极开展生殖健康知识宣教。通过发放宣传手册、折页,看录像、听专题讲座,以及板报、宣传贴画等形式进行宣传等活动,提高已婚育龄妇女卫生保健意识和生殖健康知识水平,使其自觉自愿地接受生殖健康知识教育,采纳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预防性传播感染性疾病最好的方法是建立安全性行为。避免与性病感染者有性接触,避免不洁性行为,提倡使用避孕套,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对于青少年提倡推迟首次性行为时间。一旦有性传播感染症状,及早到正规医院诊治,同时要与性伴同治。对医源性感染者的预防,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常规进行医疗检查和手术,特别是进行经阴道和宫颈的操作。同时按照规定对诊疗环境和医疗垃圾进行规范处理。对于内源性生殖道感染的预防,首先要识别易感人群,如孕妇、口服避孕药者、长期服用抗生素和类固醇激素药物者、糖尿病患者、经常进行阴道冲洗和盥洗者,这些人群容易感染念珠菌阴道炎等,所以要尽量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用药,增强机体抵抗力,避免菌群失调等[5]。
(2)加强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沟通。通过与患者面对面交流,消除患者思想顾虑,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有病及时求治,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尊重每一位患者,医务人员不得有任何歧视的态度和行为。认真倾听患者的诉说,让患者得到应有的尊重,促进医患间建立信任关系,促使患者自觉就医诊治,同时改变观念和态度,改变不良行为和个人卫生习惯。总之利用一切诊疗机会,包括妇科检查、围产保健、计划生育服务等机会进行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
(3)依托计划生育系统的网络资源,整合卫生、计生、妇联等部门的优质,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更有效地组织育龄妇女的进行生殖健康检查和防治,并且积极鼓励男性参与生殖健康教育中来,尽最大可能性、更广泛地做好生殖健康知识普及工作,形成育龄妇女和男性共同参与、全社会共同关注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社会氛围。
[1]毕蕙,狄文,董燕,等.生殖道感染防治技术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50.
[2]符策琴.琼海城区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J].实用临床医学,2011,12(11):70-71.
[3]蒋汝刚,付翔,周静,等.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相关情况及求医行为调查[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1,19(2):94-97.
[4]刘廷华,刘玉兰,张艳梅.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现状及干预措施的探讨[J].当代医学,2009,15(7):27-28.
[5]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