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河朝鲜族发展纪实

2012-06-30 08:02饶河县地方志办公室金香爱曹兆奇
黑龙江史志 2012年4期
关键词:永丰朝鲜族岭南

饶河县地方志办公室 金香爱 曹兆奇

中国的朝鲜族是十七世纪时由朝鲜半岛迁徙过来,主要分布在东北的吉林、辽宁和黑龙江三省,少数散居在内蒙古和内地一些城市。

饶河地处偏远,与俄罗斯一江之隔,辖区内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据史料记载,饶河境内居住的朝鲜族始于十九世纪末清光绪六年(1880)前后;当时,有3名朝鲜居民,自延吉经密山府来饶河,在义顺号(今:大和镇)一带山区挖人参、采中药材。这些朝鲜居民到了饶河境内后,被这里丰富的山资源所吸引,一年下来,所采集的中药为自己创下了丰厚的回报。1887年,在这三名朝鲜人的带领下,一些贫苦的朝鲜居民从家乡来到义顺号(今:大和镇西)开始村居。从此,在饶河境内有了朝鲜族居民生活的据点。

20世纪初,饶河小佳河大地主苑福堂见义顺号一带朝鲜居民种植水稻有利可图,遂招收8户来自苏联的朝鲜人,在小佳河一带开垦水田。1911年后,延吉与苏联海参崴一带的朝鲜族贫困居民为谋生也纷纷来到饶河开荒种田。到1931年,饶河境内朝鲜民族居民大约有5000人;他们的祖籍大多属于北朝鲜咸镜南、北道,平安南、北道,江原道等地。这些朝鲜族居民擅长种植水稻,他们来饶河后多以开发水稻田或种植鸦片为业,经商人员极少。他们的居住点,大多傍水而居,如外七里沁河南岸的五林洞(旧居址在河南),大别拉炕河、小别拉炕河中下游、大带河下游的三义、岭南、小佳气河、西通山东北等地都是朝鲜族群众的居住点。这些地方至今尚残存弃耕之荒地、坟壕,且出土一批近代鲜民吃饭使用之铜勺、陶类等器物。1935年,饶河县朝鲜民族聚居或同汉族混居之居民点达28处之多。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1周年

1938年后,日本归并朝鲜族村庄,挠力河以北朝鲜族大多归并四平山(今平东屯)、太平镇(今和平)二村。挠力河南大都归并小佳河、西林子、三义、新屯(旧岭南)、饶河街(今饶河镇)、大别拉炕村等地。1943年,日本又将大别拉炕、三义、西林子等朝鲜族居民住户全部移到七里沁子(今红旗岭农场泉水村,序数十一队)。大别拉炕村鲜族移到新立(今红旗岭农场之大牙克河桥北),其余聚居在饶河、小佳河、岭南屯。由于日本势力的入侵,饶河烽烟四起,盗贼横行,一些朝鲜族居民不堪日本人的凌辱,开始向密山、勃利一带迁徙。同时,一大批朝鲜族青年群众纷纷参加抗日队伍,成为当时抗联七军之中坚。此时,县内朝鲜族群众不足1500人。1945年,东北光复后,一些朝鲜居民又陆续返回饶河。

1969年珍宝岛战役打响后,饶河镇江村的朝鲜族居民大部分迁至三义或永丰。1977年小佳河公社自鸡西、密山等地迁来一部份朝鲜族,建立东鲜村。到1985年,县内朝鲜族聚居村屯仅三个:永丰、岭南(在三义村)、东鲜。此外,县城饶河镇内尚有一批朝鲜族职工干部及家属,共有人数不足200人。加上永丰、东鲜、岭南及县内各农场、林场分散居住的朝鲜族,总计1364人,占全县总人口数1.3%。

2010年,全县朝鲜族人口为1613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08%。其中岭南村80户298人,永丰村90户340人,东鲜村33户145人,分别占朝鲜族人口总数18.47%、21.08%、8.98%。随着经济的发展,朝鲜族群众每年去韩国打工的人数不下50人,年收入达到几万元。

2008年9月3日,饶河县朝鲜族群众纪念抗战胜利63周年文体大会在南山举行

猜你喜欢
永丰朝鲜族岭南
岭南荔枝红
永丰余造纸(扬州)有限公司
岭南建筑的前世今生
雨岭南
朝鲜族初中生阅读动机的构成研究
跨界朝鲜族农乐的早期传入、分布及发展研究
传统的重建:现行朝鲜族婚礼的人类学解读
不辞长作岭南人
KORE A TOWN
黑龙江省宾县永丰陶粒用板岩矿地质特征及开发利用方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