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发 刘建海(赣州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峡山水电站工程位于贡江干流于都县河段的峡山村处,距于都县城约30km。峡山坝址距上游峡山水文站1.59km,坝址控制集水面积16013km2,多年平均径流量136.9亿m3。峡山水电站的正常蓄水位109.80m,总库容9600万m3,电站装机容量35.1M W,多年平均发电量13261万KW·h,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航运等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利枢纽工程。
峡山水电站泄水闸为3级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5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300年一遇。泄水闸全长241m,由17孔表孔溢流堰组成,单孔净宽12m,泄流总净宽204m,最大下泄流量12690m3/s,相应单宽流量62.21m3/s。
泄流单宽、孔数及堰顶高程的选择主要从泄流、排沙、工程布置、闸门制安、工程投资等方面综合考虑。为尽量使发电厂房主机间段、船闸坐落在河床内,以满足进出流的水力条件,同时避免大量开挖,根据坝址地形情况,泄水闸长度应控制在235m左右。因此,设计中对泄流净宽分别为17孔×12m、15孔×14m,堰顶高程分别为101.50m m、102.00m进行了比较,对泄流能力、工程量和工程投资进行了计算,其计算成果见表1。
由表1可知,相同堰顶高程情况下,泄流净宽17孔×12m方案投资明显低于泄流净宽15孔×14m方案;相同泄流净宽情况下,堰顶高程101.50m方案投资略高于堰顶高程102.00m方案。经过综合比较分析,为增大泄水闸的泄流、排沙能力,选择泄水闸的泄流单宽12m,孔数17孔,堰顶高程101.50m。
表1 泄水闸布置各方案调洪成果、工程量及投资比较表
泄水闸布置在河床中部,左侧与船闸连接,右侧与发电厂房连接。泄水闸全长241m,由17孔表孔溢流堰组成,单孔净宽12m,左侧6孔半坐落在弱风化变质砂岩上,右侧10孔半坐落在弱风化花岗岩上。闸室基底高程91.50~98.00m,闸顶高程118.70m,闸顶宽度18.7m。
图1 泄水闸平面布置图
泄水闸采用宽顶堰,堰顶高程101.50m;闸室上游结合齿槽布设2.5m宽灌浆平台,下游设消力池。泄水闸闸墩长17.5m,中墩、左边墩厚2.0m,右边墩厚3.0m。中墩上游采用圆弧端头,下游为流线型;边墩上、下游为方形。
泄水闸工程泄水流量大,工程地质条件较好,闸室结构型式的选择是确保泄水闸安全运行的控制性环节。设计中对倒T型、倒E型及倒Π型等3种结构型式进行了比较。倒T型结构,虽然基底应力较大,稳定条件及抗不均匀沉陷的能力相对较差,但其布置简单,施工方便,工程量较小;倒E型结构,基底应力条件和稳定条件比较好,但须采用闸墩分缝,从而导致闸墩厚度增加,造成泄水闸总长度达257.2m,使得水工布置困难和工程量加大;倒Π型结构基底应力和稳定条件优于倒T型,工程量比倒E型少,但其跨越三孔,闸室分段长度28m,使得闸室设计和施工难度增加。从结构设计、施工难易、工程量及水力条件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后,最终决定采用倒T型结构型式。
闸室稳定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闸室整体抗滑稳定计算及基底应力校核;二是闸室检修时的抗浮稳定分析。根据泄水闸的布置特点和剖面设计,选择了5个典型结构单元进行闸室稳定计算,分别为建基面98.00m和96.50m弱风化变质砂岩的闸室单元、建基面97.5m和95.80m弱风化中粗粒花岗岩的闸室单元、建基面91.50m混凝土回填区的闸室单元。
闸室抗滑稳定分析结果表明:泄水闸的抗滑稳定、基底应力和抗浮均能满足规范要求;闸室稳定的控制性工况为正常蓄水情况,此时闸室上下游水位差最大。由于闸室基础弱风化岩层厚度大,完整性较好,整体强度较高,产生不均匀沉降超过设计允许范围的可能性较小;同时,深层不存在缓倾角夹层等软弱结构面,闸室也无深层抗滑失稳之虞。
泄水闸消能防冲设计的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下泄流量8560m3/s。由于泄水闸宣泄的流量变化幅度较大,为尽量减少对航运和下游岸坡的影响,采用底流消能方式。为确定消力池的池深和池长,分别选择开1~17孔进行不同开度泄流时的水力计算。计算成果表明,洪水情况下,上下游水位差较小,不存在消能问题;中小流量,即上游为正常蓄水位时的弃水运行工况,上下游水位差较大,存在消能问题。各种情况对消力池池深要求变化较大,因此在选择池深设计控制工况时,将一些可在运行中避免的不利工况舍弃,避免少孔数、大开度开启。按水工模型试验确定的合理的闸门调度运行方案,最终采用消力池池深2.0m、池长30m。
消力池护坦厚1.5m,在末端设置消力坎,坎高2.0m,坎顶厚1.0m。为防止水流淘刷破坏护坦基础,在护坦末端设置齿槽,齿槽深1.0m。护坦上游侧按2.5m×2.5m间距梅花型布置6排排水孔。消力池下游布置15m长的干砌石海漫,海漫厚1.0m,下设0.2m厚砂卵石垫层。
泄水闸布置于河床中,河床总体较平坦,均被中粗砂夹少量砂卵砾石层覆盖,下伏基岩为变质砂岩和花岗岩,基岩面起伏变化较小,上部为薄层强风化层。河床左侧分布有一条带状全风化槽,性状差,强度极低,最深处厚度4.0~6.0m。泄水闸基础岩体内断层破碎带主要发育F1、F2、F3和F4四条,倾角均陡,主要由角砾岩和断层泥充填,其中F1断层宽度较大;节理发育NEE、NE、NW 、NW W 四组,呈闭合~微张开状,NEE、NE、NW W三组节理裂隙倾角陡峻,NW向为缓倾角裂隙,倾向上游偏右岸方向。据钻孔压水试验:全强风化岩体透水性中等,弱风化岩体q=1.33~18.4Lu,透水性较弱~中等,相对不透水岩层顶板高程为85~93m左右。
基础处理的主要措施为基础开挖、帷幕灌浆、固结灌浆和断层破碎带处理
6.1.1 基础开挖
泄水闸最大高度为27.2m,基底应力不大,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不高。根据地质条件考虑建基面坐落在弱风化上部岩体。
6.1.2 帷幕灌浆
坝基岩体以透水率q≤5Lu作为相对不透水层。工程存在坝基渗漏和绕坝渗漏问题,需进行帷幕灌浆处理。在泄水闸上游侧布置一排帷幕灌浆孔,孔距2m,深入相对不透水层3m。
6.1.3 固结灌浆
对节理裂隙较发育部位和断层影响带进行固结灌浆。固结灌浆孔的孔距、排距采用3~4m,梅花形布置,孔深5~8m。固结灌浆在基础混凝土浇筑后进行,灌浆压力初定为0.4~0.7M Pa。
6.1.4 断层破碎带处理
断层破碎带结合基础开挖适当深挖、扩挖,用混凝土塞加固,塞深采用1.0~1.5倍断层破碎带的宽度,并进行固结灌浆处理。
峡山水电站泄水闸下泄流量大,它是电站建成后能否安全运行的关键性工程。由于受坝址地形和枢纽布置的限制,下泄单宽流量较大,加上运行工况及水力条件复杂,又因建筑物级别不高,故其水力设计和结构设计等均有一定难度。本着“安全第一,节省投资”的宗旨,设计中进行了精心比选和优化,收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