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海
(邯郸日报社,河北 邯郸 056002)
(作者系河北邯郸日报社社长)
秋收时节,我们来到革命老区邯郸涉县。三十名年轻记者,分住在邯郸豆庄、水溢河、北寨、南寨和东戌五个村。笔者住在东戌。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拟定一个星期时间的基层蹲点开始了。
东戌属西戌镇,东戌西戌紧挨着。涉县是革命老区,刘邓129师曾在这里战斗和生活了5年之久。《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西戌镇留有旧址。
到东戌的当天下午,村支书李河廷就带着笔者去看《人民日报》编辑部旧址。
安岗是东戌《新华日报》编辑部的负责人,全国解放后,曾任《人民日报》的副总编辑,后创办《经济日报》,任《经济日报》的总编辑。东戌人和安岗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笔者和当年的房东李福喜唠起了安岗,这位当年为给我们的前辈们改善生活下到山沟里捉青蛙的小伙子,如今已是82岁的老人了。时光穿梭,往事如昨。老人告诉笔者,直到现在90多岁的安岗和东戌还保持着联系。
笔者还记得,2006年秋季,报社举办太行山新闻论坛,会议在涉县开幕,在武安收尾。安岗从北京赶来,参加了涉县的会议。当时笔者就听说安岗对老区的感情特别深,听说在涉县开会,不顾正在医院住院执意要来。解放后在北京,他家里先后用过四个保姆,都是涉县东戌的。保姆年龄大了,他就帮助人家上学找工作。他是用这种方式来报答老区人民。在第一天的会议上,安排安岗有个发言,老人家讲起过去的岁月,滔滔不绝,而且很是激动,不时地咳嗽。笔者特别专注地听。
那次他的夫人也来了,坐在会议室的后边。安岗讲了一会儿,笔者就看见服务员把一个纸条递给了安岗,他看了看继续讲。过了一会儿,又看见服务员给他递了一个纸条,他仍然不理睬,接着讲。第三次送来纸条,安岗看了看才说:夫人监督着我,说医生不让我多说话。这个情景留给笔者的印象十分深刻,至今还历历在目。
会议的第二天,安岗要到东戌村看乡亲。天刚下过雨,山路很滑,大家劝他不要去了,怕路上不安全。他不听,一定要去。那次他在东戌待了很长时间。东戌的乡亲,听我说了这些,又自然地谈起了那次安岗到东戌的一些情况。杨柳依依,淳情切切,感人至深。
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留下的许多作品,脍炙人口,原因是什么?重要的一条是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他们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祖国和人民。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重要是解决同群众的感情问题,带着感情走基层,不然还是两张皮。情感是一个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就谈不上群众立场和群众观点。古人云:心远地自偏。没有感情就是同床异梦。
最近报社进行获奖作品专家点评,河北大学新闻学院院长白贵先生写了一段话: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如何才能真实呢?这就需要新闻报道中所涉及的现实方面的各种材料必须完全符合事实的本来面目。而要正确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需要借助辩证唯物主义。它告诉我们,事实是对立统一的,是矛盾统一体,并且以其对立面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两个方面既相互制约又相互联系,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相互转化。
白先生还说:“喜”和“忧”作为一对矛盾概念,两者是并存的关系。就新闻而言,无论是积极正面的,还是消极负面的,都是一种客观存在,同属于新闻实事。因此,新闻要想做到真实,则必须做到喜忧兼顾,不可偏废。俗语说“居安思危”,在某种程度上,“报忧”报道甚至比“报喜”报道还要重要。
中央领导同志一再要求我们,把体现党的主张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把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同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统一起来。做好这几个统一,需要媒体人认真的研究并付出艰辛的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是党新闻工作的原则,也是新闻工作者的追求。其实,“走、转、改”要解决的就是“三贴近”问题。这样想下去,越想越感到“走、转、改”这项活动意义重大而深远。
中国的老百姓是很好的百姓,没有冤屈谁乐意上访?善待百姓,解决问题,这是根本。那些在其位不谋其政,拿着百姓的利益不当回事儿的人令人愤恨,老百姓骂他几句也在情理之中。但任何问题都要做具体分析,也有一些是“刁民上访”,“刁”得让人头疼。我们都觉得对无理上访的人也不能太客气、一味地迁就。从一定意义来说,花钱买平安不是个好办法。
和谐是人类向往的一种状态。在经历了长期的“以阶级斗争为纲”之后,发展与和谐更是人心所向,特别是受儒家思想影响颇深的民族,和谐的元素深深地扎根在民族精神之中。因此,当党中央提出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受到了国人那样的热烈拥戴。其实,和谐社会,也不是没有问题。为人所称道的历史上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也都是在歌舞升平的背后涌动着社会矛盾,甚至是很尖锐的社会矛盾。出现问题不可怕,也正常,问题是要认真对待,未雨绸缪,举一反三,问国是于渔樵,补小阙于长堤。
早晨,笔者还未起床,西戌镇光华中学的赵姣娥校长便来造访。光华中学是所民办公助的学校,赵校长是个生于斯长于斯的“老西戌”。她把一所民办学校搞得红红火火。她听说笔者是个高级编辑,又获得中国韬奋奖,以为一定是个有大学问的人,所以慕名前来,想请笔者到学校作一场报告。其实她哪里知晓,让笔者站在讲堂上,真不知给中学生讲些什么好呢!
我们在一块吃的早饭。谈到和谐问题时,赵校长是这样看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各个村是社会的基础。家庭和谐了,基层的工作做好了,社会自然和谐。和谐含着不和谐的因素,求和谐不能回避矛盾,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花钱买平安会越来越不平安。有人在村里名声很臭,通过上访得到了好处,影响很不好。这样下去,好人也会变成坏人,社会矛盾也会越来越尖锐。她说:有理上访和无理上访领导要心里有数。
在129师司令部旧址,笔者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刘邓首长们办公和生活的地方。那简陋的指挥部,那与老百姓家一样的炕铺,那些如今已很少见到的马灯,还有那棵有点传奇色彩的丁香树……这一切一切都镌刻着共产党、八路军的作风、理想、信念和与人民的血肉深情。笔者在这里敬献了花篮,举起拳头做了庄严的宣誓。此时此刻笔者觉得充满了激情,思想又受到了一次洗礼。
中午,笔者在“八路军大食堂”就餐,与蒋秀生同志碰在一起。这位《民生周刊》的总编辑也是带着几个同仁来涉县“走、转、改”的,同行见面很是高兴。
我们谈129师。129师进太行时才9000多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已是30万雄师。5年的时间兵力增长30倍,这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人民的支持,靠的是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共产党打天下靠的就是这个呀!当年的老区人民对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当时的解放区流传着一个民谣:把最后一碗米送去充军粮,把最后一块布拿来做军装,把最后一件棉袄盖在担架上,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三大战役共产党把国民党赶到了台湾,共产党得到了人民的巨大支持。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小推车推出来的。如今,共产党得了天下,共产党成了执政党,不管在什么时候也不能忘记老百姓啊!
蒋秀生总编辑原在中央纪委工作,他奉命创办了《中国纪检监察报》,后又到《人民日报》工作。我俩谈新闻界正在开展的“走、转、改”,觉得这个活动十分重要,这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新闻界的具体体现。共产党的最大优势是联系群众,共产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实事求是,高瞻远瞩。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并细细琢磨。
新闻是现实的一面镜子,是对客观的一种反映。“走、转、改”怕的是两种倾向:一怕把“走、转、改”当成一个筐子,什么都往里边装;另一个就是怕成为“一阵风”。笔者和蒋秀生对“走、转、改”活动能够搞出成效充满信心。因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一再强调全党都要认真践行群众路线。让人民满意,让老百姓过上殷实富足、健康丰富的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邯郸市委书记郭大建同志多次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强作风、走基层、办实事。提倡“文不过夜,事不隔天,会不开长”、“真较真,硬碰硬,争一流”。他说:“现在的发展任务这么重,如果都坐在办公室,层层批转文件、召开会议,那谁来抓落实?必须沉下身子。抓项目就要深入到项目工地,抓农业就要走到田间地头,抓稳定就要到农村社区和信访群众家中,惠民生就要了解群众所盼所想。通过发现具体问题、解决具体问题来推动工作”。他说的很形象:“只有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才能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脚底下的泥土有多厚,你对群众的感情就有多深”。
不光新闻战线在“走、转、改”,全党不也都在“走、转、改”吗?全党都重视的事情,一定会办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