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

2012-06-22 02:22胡静波
党政论坛 2012年12期
关键词:市委党校党校马克思

○胡静波

10月28日,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12年)学术年会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专场暨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年度论坛在上海市委党校海华大厦举行,来自上海社科院、高校、科研院所、党校系统老中青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及在读硕士生、博士生约300人围绕文化多样性与文化自觉、文化战略与文化实践等主题,济济一堂共同探讨马克主义与文化新自觉。东方早报10月24日迎接十八大特刊报道我校的《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专题受到与会领导、专家学者的关注及高度赞誉。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沈国明在致辞中认为,最近,党校的老师纷纷在报刊媒体发表马克思主义理论文章,我觉得效果很好。党校黄力之、王公龙两位教授与媒体的对话,形式也好,这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普及,在座的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者都可以在这方面探索尝试,让这种教育普及的人更多。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这种对待马克思主义叩问式反思自其诞生就一直形影相随,也正是以特有的这种方式时刻提醒着世人,马克思主义始终“在场”。前阶段,一个从事文学批评和文化批判的英国学者特里·伊格尔顿的在其新著《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中转向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马克思的辩护,引起国内外学界关注。《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是在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证明了资本主义的许多深层次矛盾并没有解决这样的时代条件下产生的,这部著作的出现,说明了西方学者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正在向纵深发展,当资本主义陷入困境时,新的全球政治经济危机又开始召唤马克思主义的幽灵了。就必然会讨论马克思主义或“同马克思对话”。其中的启示意义足以引起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理论工作者,特别是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指导的各级党委部门的重视。

上海市委党校作为培养党员干部的主渠道、主阵地,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是党委政府的思想库。多年来,市委党校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致力于实现党的理论创新生力军、党委政府决策思想库两大科研目标,在理论创新方面,始终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理论宣传和理论研究。一是解疑释惑,增强党的理论创新的说服力和指导力。连续多年在《光明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等党的重要刊物上组织专版宣传党的理论和精神的文章,强化党校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研究和宣传中的重要阵地作用。二是理论交锋,增强党的理论创新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每年根据当年的热点问题、重大问题,召开学术研讨活动,做好理论阐释、理论交流工作。

这次在《东方早报》大众媒体上15个版面,约6万多字,以学者访谈对话的方式,从“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对的”、“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吗”等容易引起大众共鸣,也普遭质疑的话题,选择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政治学经济学批判》之“序言”及“导言”、《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反杜林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恩格斯晚年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书信”等马克思主义最经典的原著,解读作为“人道主义者”的马克思、忽略人的主体性曲解了的马克思、人的解放离不开人的精神解放、教条主义是对马克主义的背叛、“和谐”是对唯物史观的发展创新、苏联模式背离了《宣言》精神等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引发的一系列哲学所面临的种种时代挑战、以马克思文本的形式直面大众,廓清了马克思主义在现实境遇面临的困境与出路,

这是党校践行职能,作为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作为党委政府的思想库的一次大胆创新,一次勇敢实践。

马克思主义是大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代表的是有史以来最进步的阶级即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同时也代表了有史以来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它的大众性具有史无前例的深刻内容和广阔空间。大众性既然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大众化又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性的无可代替的方法。对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要求应当是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的信仰者和实践者,对广大群众则应当按照具体情况作出不同的要求,尽可能地使他们懂得这一理论的基本内容和科学根据,懂得只有以这一理论为指导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理想,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把马克思主义介绍给普通老百姓,发挥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导向作用、动力作用、规范作用、凝聚作用,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齐心协力地共同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努力奋斗,把社会的凝聚力发挥到最大限度。也是党校“姓”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源源不断提供马克思主义的“正能量”,也是党校“思想库”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是有生命力的,而经典著作是生命力的“源”。上海市委党校王国平常务副校长在接受《新闻晨报》采访中谈到,怎么样让学员对这些马克思主义经典的“耐受力”提高,从中学到东西呢?关键是讲得精彩,讲出水平。经典学下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思维方式、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是基础,干什么事都要有这种能力。而且事实证明经典的学习能训练这种能力。同时我们还强调经典的当代价值。现在的党校里,60后、70后的中青年干部越来越多了,他们非常敏锐、学历很高,因此特别要从经典中开掘当代价值,让他们感同身受。而这些都需要老老实实的以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作为基础,作为支撑的。

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吗?问题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问题,而是宣传方式、教育方式的问题,特别是党校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教育者,任重道远。我们正在实施“名师战略”,“名师”的培养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问题。“名嘴”可能追求的是术,技巧,“名师”注重的道,讲道理,以理服人,“名家”追求的却是心,把技巧、知识、理论融会诠释在内心里,用人性、党性、生命来感染人,触动人,点化人,自然“无招胜有招”、“润物细无声”。上海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黄力之教授《东方早报》采访中谈到,培训设计的偏差证实了对马克思主义原生态不以为然的态度。在一些人看来,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与当今时代已经不适应了,只要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教育就行了。这种做法,一方面与马克思主义的实际价值不符合,另一方面客观上加剧了对马克思主义不相信的倾向。“名家”必然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像对待自己生命那样珍爱她。入心、入脑的方式来展示马克思主义的力量,引导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应该成为每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教育者的价值诉求。本届论坛下午第一分会场那些加座已满仍站着旁听的青年学者渴望的眼神中似乎可以看到游荡在欧洲的164年的幽灵在中国的土壤中已经找到了生根发芽乃至繁茂生长的“位置”。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吗?这就是最给力的答案!

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吗?这是典型的“后现代困境”,问题并不在马克思主义本身,而在我们能不能科学地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科学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认识和分析今天人类社会的现状和本质。上海市委党校科社教研部王公龙教授在《东方早报》采访中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平稳发展的时候容易被人们淡忘、忽视。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很多人诚心捧起《资本论》,请教马克思,这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力。马克思主义是最能反映客观实在和客观规律的理论学说。党校人不应该把马克思主义研究当作谋生的职业,首先自己去信仰她,不逃避社会责任,而应具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对于当前社会重大理论问题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给予科学的解释与说明,自觉地把凝重的使命感、危机感转化为现实的理论创新动力,重视精神、信仰的提升并具有世界眼光,使之成为全人类“文明的活的灵魂”,成为“世界的哲学”。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琪在致辞中举了一个很好例子,早在2001年,美籍华裔作家章家敦在《中国即将崩溃》中就预言,中国10年内将面临崩溃。而现在,中国没有崩溃,西方却崩溃了。还有一位叫弗朗西斯·福山,美国籍的日本人,提出了他的一整套关于“历史的终结”的历史理论,认为中国模式迟早向苏联模式那样走向“历史地终结”,引起了全世界的巨大轰动和剧烈反响。而现在,福山本人也对当初自己匆忙地提出的“历史终结论”进行修正,他不得不承认,美国、西方已没有多少东西可以教育中国人,反而,中国人倒有很多良方来让美国人学会调控。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吗?这就是最雄辩的注脚!

历史的结论:马克思是对的!

猜你喜欢
市委党校党校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央企党校党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编排规范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来稿须知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8年组稿方向
中共第一所党校成立于何年何地?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
太原市委党校元旦茶话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