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甫祥
(作者系明光市人民政府市长)
近年来,明光市积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滁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推动全民创业”战略部署,积极引导外出人员返乡创业,实现了从输送务工者到引回创业者、从输出劳动力到引回生产力的良好转型,为市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
明光市总人口65万,富余劳动力达33万人。2001年-2010年,全市常年有外出人员15万人左右。但随着明光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特别是工业化的提速和工业园区的扩张,加上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加快,2005年以来,逐渐出现了从外出“打工潮”到返乡“创业潮”的现象,为市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明光市委、市政府抓住这一契机,因势利导,通过出台政策,创建平台,优化服务,助推“凤还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创业规模逐步壮大。据初步统计,截止2011年底,明光外出人员通过独资、合资、参股等方式,返乡创办各类企业551家。从投资规模来看,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10家,占1.8%;投资3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18家,占3.3%;投资100万元以上300万元以下的83家,占15.1%;投资100万元以下的440家,占79.8%。
二是创业领域不断拓宽。由初期商品销售、饮食服务、资源利用等传统产业,逐步向食品饮料、日用化工、机械电子等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产业拓展,并逐步渗透到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产业化改革领域。特别是一些原来从事商品零售的个体工商户经过几年的资本积累,已转入制造加工行业。据调查统计,在外出人员返乡创办的551家企业中,矿产加工企业147家,占26.7%;服务业120家,占21.8%;加工制造业企业96家,占17.4%;食品饮料企业43家,占7.8%;机械电子企业24家,占4.4%;房地产开发企业22家,占4.0%;服装玩具企业21家,占3.8%;汽车贸易公司13家,占2.4%;新型材料企业12家,占2.2%;其他企业53家,占9.6%。
三是创业质量日臻提升。返乡创业人员在外地特别是沿海地区打拼多年,经过市场经济的洗礼,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返乡创业过程中,他们十分注重打造企业品牌,主动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建立科研和技术合作关系,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科技含量。明光市金洋太阳能有限公司“金洋”等商标被评为安徽省著名商标。
四是创业效益日益显现。2011年,明光籍在外人员返乡创办的企业实现年销售收入16.35亿元,其中,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万元的63家,500万元以上的27家;税收5685万元,其中上缴税收30万元以上的33家,占全市税收收入的10.1%,正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解决社会就业人数1.16万人,其中用工人数超过100人的16家,已成为明光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
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正成为带动全民创业、促进充分就业、扩张产业规模的重要经济体。归纳起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积累了资金后返乡创业。如和诚电气黄玉和,1997年以来先后在浙江温州、乐清等地务工,经过10年的拼搏,到2006年已拥有资产数千万元。积累了资金实力和创业经验,黄玉和于2006年初投资1500万元,返乡创办了明光市和诚电气有限公司。公司2011年销售收入达2100多万元,年上缴税收50多万元,解决就业100多人。
二是学到了技术后返乡创业。如爱福电子宗斌,2002年12月,宗斌返乡筹资13万元创办了安徽明光市爱福电子有限公司,这是安徽省内第一家生产继电器的企业,当年产量100万只继电器。2010年5月,公司在一期工程投资2200万元的基础上,又投资6000万元启动二期工程,资产从最初的10多万元增加到现在的4000多万元,年产值从最初的65万元增加到现在的7000多万元。
三是赢得了信任后返乡创业。如永德包装张波,经过多年的外出务工搏击商海,受到当地老板的信任,2006年由荷兰客商赞助50万元返乡创办了明光市永德包装有限公司,经过近几年的创业,自己又单独投资1500万元用于扩建厂房、增购设备等,生产纸箱包装材料。
四是掌握了信息后返乡创业。如丝鸿制衣王润青,早年在上海做外贸,通过在外务工掌握的信息,2010年返乡投资100多万元创办明光市丝鸿制衣有限公司,产品出口欧美。目前,全市发展针织服装类企业15家,其中6家为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办的。
明光市返乡创业总体趋势很好,但仍处于发展阶段,回乡创业人数不多,创办的企业规模不大,产业产品档次不高。从调查情况来看,影响返乡创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技术瓶颈。这是最突出的瓶颈,与返乡创业发展依赖科技创新的驱动形成一对突出矛盾。创业者缺乏对整个专业技术体系的系统把握,致使其所创办的企业技术含量低。全市返乡创业的551家企业中,仅有华信电子、嘉益电控和罗兰精密机械制造等几家为数不多的企业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
二是市场瓶颈。这是最直接的瓶颈,与返乡创业发展急需市场需求的拉动形成一对突出矛盾,直接制约其规模化、市场化发展的进程。返乡企业多数产品品种单一,档次较低,加之新产品初期规模优势尚未显现,产品成本高,进入市场难度大,因而多数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不强,经济效益不理想,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三是资金瓶颈。这是最现实的瓶颈,与返乡创业发展需要投入的保障形成一对突出矛盾,直接制约其在科技攻关、产品升级、市场开拓、人才引进等诸多方面的开展。创业者资金短缺,劳动部门发放的个人小额贷款最高限额不超过5万元,远远不能满足创业资金需求。基层金融机构为规避风险,不愿意发放贷款支持“白手起家”。全市外出人员返乡创办的企业90%所需资金量相对较大,短期内难以获得所需的银行贷款,返乡企业发展普遍受到限制。
四是人才瓶颈。这是最关键的瓶颈,与返乡创业发展依靠人才特别是现代企业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的支撑形成一对突出矛盾,从总体上制约着返乡创业发展壮大所必需的智力支撑。在外人员返乡创业主要是靠外出务工的资本积累和经验积累,这部分人群相对其他创业者来说,所受文化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创业资本相对薄弱,加之生产技术人才缺乏,从根本上约束了企业发展。
做好返乡创业工作,破解返乡创业难题,加快返乡创业进程,对于加快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调整升级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壮大市域经济实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如何做好这篇文章、做大这块经济?需要方方面面齐心协力。
一是领导服务。要成立高规格的领导小组,由市、乡主要领导牵头,各乡镇(街道)、市直有关单位参加,组织实施“返乡创业工程”,明确目标,制定方案,落实措施,分解任务,督促检查,务求实效。同时,将“返乡创业工程”列入党委政府工作的考核内容,制定出台鼓励在外人员返乡创业的服务措施,定期召开返乡创业工作联席会议,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返乡创业的良好氛围。
二是政策服务。为鼓励外出人员返乡创业,今年2月,明光市专门出台了《明光市鼓励返乡创办工业企业实施办法》,明确相关优惠政策等帮扶鼓励措施。当前,重点是落实扶持政策,对外出人员返乡创业在办理注册登记、税费减免、用工需求、土地使用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加强资金扶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协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将具有当地特色的成熟项目纳入“小额贷款”或贷款贴息享受范围,缓解其资金紧缺问题。
三是平台服务。要构筑返乡创业平台,为广大返乡创业者提供舞台。今年,明光市在工业园区新扩区规划500亩土地设立明光籍在外人员返乡创业基地,建设标准化厂房。对返乡创业人员在创业基地租赁标准化厂房的,3年内减半收取厂房租赁费;属于高新技术企业的,3年内免缴厂房租赁费。
四是培训服务。要切实加强返乡创业的培训,针对返乡创业的需要,组织相关专家和技术骨干等,进行政策、法律、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和指导,提高返乡创业人员的个人素质和创业能力。同时,结合其用工需求,加强实用人才的技术培训,开展“订单式”培训、岗前培训、在职培训等。
五是舆论服务。要有针对性、有重点地选择一批返乡创业成功人士,加强舆论宣传,大力弘扬其不等不靠、自强自立的创业精神,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敢于创新、善于突破的开拓精神。通过政策宣传引导、典型示范引路,破除在外创业人员“小富即安”的思想束缚,激发他们返乡创业情怀,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结合。
(作者系明光市人民政府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