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维锋
(晋中市水利勘测设计院,山西 榆次 030600)
和顺县恋思水库位于清漳河东源主流张翼河上游,枢纽工程主要包括大坝、溢洪道、导流泄洪洞及供水、灌溉取水口等。
大坝为均质土坝,最大坝高30.3 m,坝顶长为336.8 m,坝顶宽6 m;坝顶高程1 354.3 m,上游坝坡由上至下为 1∶2.75,1∶3,1∶3.25,下游坝坡由上至下为 1∶2.25,1∶2.5,1∶3;上游坝坡分别在高程 1 344.8 m 和1334.8m处设二级马道,马道宽1.5m,下游坝坡分别在高程1344.8m和1334.8m处设二级马道,马道宽2m;上游坝坡采用厚40 cm干砌石护坡,干砌石下设25 cm厚碎石过渡层和15 cm厚粗砂反滤层;下游坝坡设草皮护坡;下游坝脚设堆石排水棱体,排水棱体顶高程1 329 m,顶宽2 m,排水棱体与坝体间设反滤层。
大坝清理基础表层腐殖土后座落于全新统洪冲积物上,该地层为卵石混合土,结构松散,夹级配不良砂和低液限黏土透镜体,厚2.8~6 m,为强透水层;其下为巨厚刘家沟组第四、三岩组粉细砂岩夹泥岩,上部粉细、中细粒砂岩为强风化和弱风化层,依据坝基钻孔压水试验,孔深在25~30 m以内,透水率为19.7~53.5 Lu,属中强透水性;孔深大于30 m以下岩体的透水率为2.16~8.7 Lu,为弱透水性。
水库蓄水后将通过卵石混合土、强风化和弱风化粉细砂岩产生渗漏,坝基存在渗漏问题。
依据上述坝基地质情况,设计采取如下工程措施防止坝基渗漏:坝基覆盖层设黏土截水槽进行防渗,防止该层产生渗漏和渗透变形,截水槽进入弱风化粉细砂岩层中1.0 m;对坝基岩体进行帷幕灌浆,深度30~40 m,减弱坝基渗漏量。帷幕灌浆和截水槽连接为完整的防渗体。
工程参建各方依据设计对坝基岩体帷幕灌浆进行了施工试验。通过灌浆试验论证拟采用的施工方法、施工参数在技术上的可行性、效果上的可靠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推荐合理的施工程序,良好的施工工艺,适宜的灌浆材料和最优的浆液配合比;提供有关的技术数据,孔距、排距、防渗帷幕厚度和深度;选定合理的灌浆压力。
第一,试验场地选择。试验区域定在二马道,桩号坝0+133.00—0+145.00段之间进行单排孔帷幕灌浆生产性试验。
第二,试验孔的布置及编号。帷幕灌浆试验孔为垂直孔,分三序孔布置。本试验段共布置试验孔11个(其中先导孔1个),Ⅰ序孔3个,Ⅱ序孔2个,Ⅲ序孔4个,检查孔2个。先导孔用Ⅰ(S5)序孔代替。检查孔在帷幕灌浆试验完毕后,通过灌浆资料的整理、分析,确定在S1~S2之间(坝0+134.00)、S4~S5之间(坝0+138.25)设置。
钻孔灌浆根据分序加密的原则,按三序进行,先钻灌Ⅰ序孔,后钻灌Ⅱ序孔,最后钻灌Ⅲ序孔,先导孔选定Ⅰ序的S5号孔,首先施工钻灌,待全部灌浆试验孔完成14 d后再进行施工质量检查,以检查灌浆试验施工的效果。
图1 帷幕灌浆生产性试验孔布置图
3.3.1 钻孔
钻孔包括先导孔、灌浆孔、检查孔钻孔。钻孔钻进采用300型回转式地质钻机。钻孔过程中采用清水冲冼。试验孔开孔孔径89 mm,终孔孔径75 mm。
3.3.2 钻孔冲洗、裂隙冲洗和压水试验
采用钻杆通入大流量水,从孔底向孔外冲洗的方法进行钻孔冲洗,直至回水澄清方可停止。
各灌浆孔(段)在灌浆前采用压力水进行裂隙冲洗,直至回水清净时止。冲洗压力为灌浆压力的80%,并不大于1 MPa。
帷幕灌浆检查孔自上而下分段进行压水试验,试验采用五点法压水。各试验灌浆孔(段)在灌浆前进行简易压水。简易压水结合裂隙冲洗进行,压力为灌浆压力的80%,并不大于1 MPa,压水时间20 min,每5 min测读一次压入流量。取最后的流量值作为计算流量,其成果以透水率表示。
3.3.3 灌浆
灌浆所用水泥的性能和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和有关规范要求的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灌浆方法: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
灌浆方式:采用孔口封闭、孔底循环式,射浆管距孔底不大于50 cm。
灌浆压力和段长见表1。
表1 帷幕灌浆各段压力计算表
浆液配合比:帷幕灌浆浆液水灰比采用5∶1,3∶1,2∶1,1∶1,0.8∶1,0.5∶1 六个比级。开灌水灰比为 5∶1。
浆液变换:当灌浆压力保持不变,注入率持续减少时,或当注入率不变而压力持续升高时,不得改变水灰比;当某一比级浆液的注入量已达300 L以上或灌注时间已达1 h,而灌浆压力和注入率均无改变或改变不显著时,应改用浓一级;当注入率大于30 L/min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越级变浓。
结束标准:灌浆段在最大设计压力下,注入率不大于1 L/min时继续灌注60 min可结束灌浆;对长期达不到结束标准或单位注入率大于1 L/min的孔段,报请监理人共同研究处理措施。
封孔方法:每个试验孔在最后一段帷幕灌浆完成后采用“全孔压力灌浆封孔法”进行封孔,即把孔内浆液置换成水灰比0.5∶1的稠水泥浆液,封孔压力采用灌浆最大压力;黏土层采用黏土进行回填封孔。
3.3.4 灌浆效果检查
帷幕灌浆检查孔压水试验在试验段灌浆结束14 d后进行,本试验段布置一个检查孔;检查孔开孔孔径89 mm,终孔孔径75 mm;检查孔采用自上而下分段卡塞进行压水试验,试验方法采用五点法;帷幕灌浆检查孔压水试验结束后,按照技术要求自下而上进行灌浆和封孔。
3.3.5 试验成果分析和评述
3.3.5.1 透水率分析
通过对各次序孔的灌前压水试验资料分析,I序孔的平均透水率48.17 Lu,II序孔的平均透水率27.90 Lu,III序孔平均透水率为19.93 Lu。透水率随灌序的加密而减少,灌浆效果明显,符合灌浆的一般规律,表明施工参数适合本工程要求。
各次序孔透水率频率分析:I序孔压水试验共16段,10~50透水率(Lu)区间段数为11段,相应频率为69%;50~100区间段数2段,频率为12%;大于100区间段数为3段,频率为19%。II序孔压水试验12段,10~50区间段数10段,频率为83%;50~100 Lu区间段数为2段,相应频率为17%。III序孔压水试验24段,10~50区间段数20段,频率为83%,大于100区间段数为4段,频率为17%。通过对各次序孔透水率频率的分析,I,II,III序孔透水率主要集中在10~50透水率(Lu)区间,随着孔序的加密,透水率逐渐减小,灌浆效果明显,符合灌浆的一般规律。
3.3.5.2 单位注入量分析
通过对各次序孔的灌浆资料分析,I序孔单位注入量243.77 kg/m,II序孔单位注入量154.61 kg/m,III序孔单位注入量141.11 kg/m。单位注入量随灌浆次序的加密而减小,符合灌浆正常规律,灌浆效果明显。
I序孔灌浆共18段,50~100单位注灰量区间段数为1段,相应频率为6%;100~500区间段数15段,频率为83%;500~1000区间段数为2段,频率为11%。II序孔灌浆12段,50~100单位注灰量区间段数为1段,相应频率为8%;100~500区间段数11段,频率为92%。III序孔灌浆24段,50~100单位注灰量区间段数为3段,相应频率为13%,100~500区间段数21段,频率为87%。通过对各次序孔单位注入量频率的分析,I,II,III序孔单位注入量均集中在100~500区间,随着孔序的加密,单位注入量逐渐减小,符合灌浆的正常规律,灌浆效果明显。
3.3.5.3 检查孔分析
本试验段布置检查孔2个,压水试验13段,其中J1透水率最大9.34 Lu,最小8.29 Lu,均不满足设计要求的8 Lu的防渗标准要求,J2透水率最大5.66 Lu,最小3.07 Lu,合格率100%,满足设计要求的8 Lu的防渗标准要求,表明帷幕灌浆在孔距为2 m时无法达到设计要求的防渗标准,孔距1.50 m施工参数下的帷幕灌浆满足设计要求。
3.3.5.4 第一段灌浆压力分析
本次灌浆试验第一段压力采用了0.30 MPa和0.50 MPa两个压力,为了防止混凝土发生抬动,Ⅰ序孔开始灌浆时采用较小压力0.30 MPa,发现该压力下地面不会出现冒浆现象,即不会对基岩上面混凝土产生破坏。为了使灌浆效果达到最好,从Ⅱ序孔开始第一段压力增加到0.50 MPa,发现在0.50 MPa的压力下混凝土也不会被破坏,因此以后的第一段压力均按照0.50 MPa执行。
本次试验采用孔口封闭、孔底循环,自上而下分段灌浆的灌浆方法能够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所取得的灌浆效果良好。根据本工程的地质条件,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进行灌浆是适宜的,帷幕灌浆质量良好,灌浆效果较明显,满足设计要求,灌浆施工试验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