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成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助理的思考*

2012-06-19 08:12:46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2年3期
关键词:助理馆员师生

林 珍

(湘南学院图书馆,湖南 郴州 423000)

1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之现状

学科馆员制度起源于美国和加拿大的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其实践证明学科馆员制度使大学图书馆真正融入了学校的教学科研中,学科馆员与学校师生之间建立了很好的学术纽带关系,其作用得到了充分肯定。从1998年开始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始纷纷借鉴效仿国外的学科馆员制度,使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学术水平得到了提升,但存在不足是难以普及推广,可以说学科馆员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了“鸿沟”。

1.1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管理模式

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可归纳为集中式、分散式和挂靠式三种管理模式,以分散式或挂靠式为主。集中式是图书馆内部建立专门的独立机构,对学科馆员和有关学科服务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运作,该模式是一种成熟的模式,比较适合大型科研院校,因为学校对科学研究高度重视且学科专业能力较强。分散式则是在图书馆成立专门的学科管理委员会,规划管理学科馆员的工作,但是学科馆员分散在图书馆现有的各个部门中或者是各个院系。该模式是一种过渡性模式,是很多高校想建立学科馆员制度而又因自身条件不足而采取的办法。挂靠式是集中式与分散式的折中体现,它将分散在各部门科室的学科馆员挂靠在图书馆信息咨询部或者文献检索课教研室。该模式比较适合非研究型高校,对科学研究工作重视度不那么高,但又少不了,可以说是一种比较适合在我国推广的模式。

1.2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存在的问题

学科馆员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较高,既要精通图书情报专业技能,还要深入了解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可以说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人才缺乏的问题。学科馆员的素质问题成为我国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主要瓶颈,正是这一原因极大地限制了学科馆员制度的普及。各高校选取学科馆员没有统一的标准,往往是从本校图书馆员中挑选综合素质较高的馆员充当学科馆员,而他们专业知识的缺陷会大大影响学科馆员工作的服务质量。

学科馆员制度在我国高校图书馆难以大量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科馆员制度定位偏高、投入较大。有的图书馆希望学科馆员制度的建设能一步到位,有的则强调学科馆员要提供及时的个性化服务,这就使很多图书馆觉得实施起来很难,觉得这是少数研究型图书馆的事,进而使得很多图书馆对此望而却步。当然也有不少高校对科研的需求确实不那么多、不那么深入,抑或是学校对科研工作重视不够,学科馆员失去了存在的前提条件。

2 大学生充实学科馆员队伍的可行性

2.1 学科馆员的服务层次

学科馆员的主要职责是促进图书馆与院系之间的联系、增强师生在教学科研中寻求图书馆帮助的意识、改善馆藏建设以及增强图书馆的服务。我们可以将学科馆员的工作职责概括为学科联络和学科咨询帮助两个层次:学科联络是指学科馆员负责图书馆与对口学科用户之间的各种联络,建立图书馆与各院系之间的联络机制,主动了解用户各种现实和潜在的信息需求,向用户宣传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学科咨询帮助是指学科馆员向对口学科用户提供咨询建议、信息检索、学科资源建设、学科资源导航、课题跟踪等服务。学科馆员服务的层次性决定了学科馆员可以起用大学生,让其协助图书馆学科馆员更好地完成工作,他们主要负责学科联络。图书馆员中掌握各学科专业知识的人少,而学生则可以对应到各自专业,同一专业的学生在一起甚至相当于初级的学科馆员集群,在完成学科馆员助理工作的同时也让他们的专业知识得到了巩固与深化,可谓一举两得。学生与院系之间的紧密联系,相当于是一种“嵌入式”的学科馆员服务,也是不少图书馆提倡的一种新模式。

2.2 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需求

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是指培养大学生在学习中利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对信息的鉴别与相应的信息道德规范,是学习型社会实现终身学习的需要。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特殊群体,他们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掌握了基本的外语知识与电脑技能,这也是他们能够很好地接受信息素质教育的一个最具基础的条件。学科馆员的核心能力包括协同互动能力、学科情报能力及信息素质教育能力,大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通过学科馆员的实践,使得他们掌握了信息收集、整理和利用的技能,了解了有关图书馆的基本业务知识,掌握了较高的信息检索技能,从而大大提高了他们利用文献资源的能力,这也是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此外,参与学科馆员的工作要求他们在学习图书馆专业技能之外,还要比其他同学更深入的对本学科领域的科研动态、热点方向进行了解,这对他们毕业论文写作也是很有帮助的。

2.3 大学生勤工俭学的需求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藏书量都得到了大幅提高,而人员编制受多方面影响很难跟上,造成了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偏少,读者需求难以充分满足的局面。通过吸收大学生到图书馆服务既解决了图书馆人手不足的问题,也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勤工俭学的岗位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在图书馆从事勤工助学的大学生,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读者又是图书管理员,可以说他们是图书馆联系师生之间的纽带,有助于图书馆与师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他们通过在图书馆的勤工俭学,理解了图书馆工作的辛苦,也熟悉了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工作要求。除了宣传推广图书馆的各项服务内容,他们也会将自己对图书馆工作中的感受在师生中宣传,从而加强了图书馆与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强了广大师生对图书馆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增强了如何与人沟通、为他人服务的意识。

3 推广大学生学科馆员助理的思考

信息高速增长与信息利用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导致了人们对图书馆服务的要求更深入,学科馆员就是图书馆服务内容深化的体现,也是高校科研工作的保障。为了尽快让学科馆员制度在高校图书馆普及,吸引大学生充当学科馆员助理很有必要。这里的馆员助理与图书馆职称系列中的助理馆员是不同的,他们只是协助馆员开展工作,并不是正式的图书馆职工,与职称无关。

3.1 明确分工合作

学科馆员制度是一种新的服务模式,学科馆员的工作系统与整个图书馆工作的各个环节息息相关,而不是某一个馆员的职责,要求图书馆不仅仅是提供几个学科馆员。图书馆可以抽调一些业务骨干成立学科馆员服务部门,他们是学科馆员的基础与核心。其职责是负责参考咨询、学科资源建设与导航、课题查新与跟踪等服务;对大学生学科馆员助理进行教育培训,让他们充当学科联络人,负责他们所学专业师生与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部门的联系,并且能提供简单的检索与咨询服务。对于大学生学科馆员助理的工作安排要循序渐进,在挖掘用户需求方面,他们可以通过参与本专业老师的相关课题,切身体会与及时的交流沟通,由于大学生的专业对口性强,几乎可以涵盖所有专业与师生嵌入到任何有需求的地方,这一点是图书馆员所欠缺的;学生数量众多,服务更为及时,也是他们的优势所在。图书馆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与图书馆的专业馆员分工合作,让学科馆员及时服务广大师生。

3.2 加强人才培养工作

高校图书馆要建立长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包括对图书馆员的培养和对大学生的培养,这样才能源源不断为图书馆补充新鲜血液。在准确定位学科馆员专业素质的前提下,从本馆现有馆员的素质结构出发,将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相结合,逐步建立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的专职学科馆员团队。大学生走进图书馆,置身于图书馆良好的学习环境中不断得到文化熏陶和谆谆教诲,从而不断地激发与完善自我,提高其信息素养与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他们专业知识的积累与创新,为图书馆学科馆员提供了一个把自己隐性知识显性化的途径。如何让学科馆员的隐性知识显性化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而让学生充当学科馆员助理却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3.3 大学生学科馆员的保障机制

大学生的根本任务还是学习。不管是图书馆志愿者还是勤工俭学的学生,参与图书馆工作时都要考虑到以不影响他们的学习为前提,管理工作要灵活。关于学生的不断更新,则要建立良好的考评与保障机制,让他们的工作不因人员的变动而中断。有图书馆学或情报学专业的学校,可以把到图书馆当学科馆员助理作为本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实践课,非专业学生则作为选修课,考核合格的要给予相应学分。对于大学生志愿者,图书馆可以给他们颁发荣誉证书以证明其社会价值;勤工俭学的学生除了发放助学金还需要图书馆员工在生活与心理上的关心,使其安心工作。在聘用大学生学科馆员助理时也要进行适当的审核与筛选,根据其特点灵活安排岗位。关于学生更新快的问题,只有通过团队培养的方式,每个学科工作团队由组长和若干名成员组成,每次人员更新只是部分调整,不影响团队工作的持续开展。因为经常在一起工作,还可以形成良好的交流机制,让大家的隐性知识都显性化并形成纸质文档或电子文献。再就是让大学生学科馆员制度化,要有专人负责,工作细化与量化考核。

4 结语

各高校图书馆实施学科馆员制度不能盲目跟进,一定要立足本馆的实际情况来开展工作,前期可以立足于学校优势学科,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开展试点服务,在广泛研究用户反馈意见之后再逐步扩大服务范围。各高校图书馆起点不同、特点不同,学科馆员制度更是要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模式,启用大学生充实学科馆员助理是一种尝试也是一种创新,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补充完善。

[1]裴尔念.我国高校学科馆员制度实施十年回顾[J].图书馆论坛,2008(5):26 -28.

[2]黄立冬.公平与效率视角下的数字鸿沟[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9(6):16-18.

[3]孙向荣.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1):76-77.

[4]邵芳,周吟剑,黄立冬.图书馆的本质特征与核心价值[J].现代情报,2009(6):12-14.

[5]李洪.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工作模式研究[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157-160.

[6]徐兴余.学科馆员集群的形成与凸显[J].情报资料工作,2010(4):80-83.

[7]苏帕莎.“80”后大学生——图书馆志愿者信息素质教育思考[J].图书馆,2007(5):111-112.

[8]陈永平.论学科馆员的核心能力[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4):10-11.

[9]邱奉捷.图书馆志愿者管理探讨[J].图书馆学研究,2009(8):10-12.

[10]王晓红.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管理与服务[J].图书馆学研究,2009(5):66 -68.

[11]黄立冬.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构建[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9(4):21 -22.

猜你喜欢
助理馆员师生
劫持助理案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00
自在如风
助理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海政报(2018年1期)2018-07-09 05:50:56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青海政报(2017年7期)2017-07-24 14:14:41
BEBEAUTY 助理健康生活 绽放非一般梦想
上海商业(2016年22期)2016-06-01 12:10:15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中国火炬(2014年8期)2014-07-24 14:30:26
浅谈图书馆青年馆员职业生涯规划
河南科技(2014年19期)2014-02-27 14:1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