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时代》9月24日
暴行的代理人
在奥巴马政府试图还原美驻利比亚大使遇袭身亡事件的原因和经过时,白宫越来越感到此次事件预示着一种全新中东危机的来临:虽然阿拉伯民主运动后多国强人政权被推翻,但新政权的普遍弱势,支持者的倾向化和安全力量的薄弱,使中东更混乱。那里的仇恨贩子利用民众中的无知和怀疑来发动进攻。
英国《新政治家》9月17日
谁是下一个?
英国坎特伯雷大主教前政治事务秘书乔治·皮彻在本期封面文章中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今英国的政教分离到何种程度了?他回顾了即将离任的威廉姆斯大主教的任期表现,进一步探讨了坎特伯雷大主教的政治角色,并表示英国国教扎根于英国政治生活,并超越了党派之争。他强调其继任者须拥有“个性和胆量”。
英国《经济学人》9月15日
利比亚的谋杀
近日,美国驻利比亚大使的遇袭身亡,让不少美国人觉得自己失去了对于阿拉伯世界的所有期待。而此次席卷利比亚、埃及和也门等国的反美暴乱之源头,则是一部因诋毁限制穆罕默德的低俗业余美国电影。很多美国人在问,既然中东的回报只是谩骂、指责和暴民暴力,那么美国为什么还要试图扮演中东地区的警察?有些美国保守派甚至将阿拉伯觉醒和敌对的伊斯兰教分子联系起來,认为他们对以色列是个威胁,美国应从中东撤出。可是,这些说法大错特错,实际上阿拉伯世界很多地方都在向正确方向前进,而像叙利亚这样的棘手地区也更需美国发挥作用。总体来说,美国应在中东,特别是两大被忽视的问题上做出更多努力:一是美国无法回避的巴以纠纷,二是叙利亚冲突。如果最终仍是强人掌权,那么反美暴力运动将更不可收拾。
面对竞争,在亚洲日企如何不败
日本《东洋经济周刊》9月15日
日企的国际环境正发生变化,亚洲对日目光日益严厉。这样环境下,日企如何生存?中日在经济关系上相互依赖。上世纪80年代,日企为寻求“廉价而优秀的劳动力”,开始进入中国。随社会基础设施的充实与采购零部件的便利,出现日企投资中国热。现日本想找到完全没去中国投资的行业,恐已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