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明仁 吴兵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精密复杂仪器的广泛使用,大量介入性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开展以及介入、放疗和化疗,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使医院感染在病原体、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等方面不断发生变化,导致医院感染的机会大为增加。人的寿命延长,各种慢性病和免疫功能降低的基础疾病等因素,更增加了院内感染的机会。尤其是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导致患者体内正常菌群失调,耐药菌株增加,疾病病程延长,感染机会增多。据报道,美国医院感染率为5.0%,日本约为5.8%,法国约为9.0%,比利时约为14.8%,英国约为11.2%,德国约为4.4%,瑞士约为11.2%。我国2001年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调查医院感染率为6.7%[1]。且呈逐年增长趋势。院内感染不仅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日,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影响了病情的恢复,甚至威胁生命,而且加重了医疗负担,使医疗质量难以提高,同时增加了卫生资源的消耗,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院内感染已成为全球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同时也成为现代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老年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率更高。为此,我们分析了我院132例肝硬化患者的病例资料,现报告如下。
一、病例选择 我院1999年~2009年住院的各种病因的肝硬化患者132例,男76例,女56例,年龄60岁以上,平均年龄68.3岁。肝硬化的诊断符合2000年西安全国会议修定的标准[2]。院内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大多数为患者在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3]。
二、细菌培养方法 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4]要求常规培养,培养基购自郑州贝瑞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使用美国track公司血培养仪(气压传感法)。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分析仪为湖南天地人公司TDR-200B型。药敏试验采用(1)K-B纸片扩散法,纸片购自北京天坛生物技术公司(2)肉汤稀释法。
三、资料获取方法 对132例肝硬化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一般资料、院内感染的科室分布、感染部位、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病因、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等回顾性分析。
一、感染发生情况 在132例老年肝硬化患者中,发生45例(34.1%)62例次院内感染,其中8例发生2次,3例发生3次,1例发生4次感染。在临床科室中,感染病科发生27/52例(51.9%),普内科18/41例(43.9%),普外科 17/39例(43.6%)。
二、感染部位的分布情况 在62例次院内感染中,以腹腔感染为最高,其次为呼吸系统感染见表1。
表1 院内感染在不同部位的分布
三、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及药敏情况 在62例次感染中,36例(58.5%)获得阳性细菌培养。所分离的38株细菌中革兰氏阴性菌为24例(63.2%),其中大肠埃希氏细菌19例、肺炎克雷白杆菌5例;革兰氏阳性菌为5例(13.2%),其中葡萄球菌4例;真菌9例(23.7%),主要为念珠菌7例和浅部真菌2例。药敏试验示大肠埃希氏菌对氨苄青霉素和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分别为14/19(73.7%)和15/19(78.9%);肺炎克雷白杆菌对阿米卡星和氧氟沙星耐药率达2/5(40.0%)和3/6(60.0%);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为3/4(75.0%)、2/4(50.0%)。念珠菌对制霉菌素的耐药率为5/7(71.4%)。
二、院内感染发生与肝硬化病因和临床特征的关系见表2。
表2 院内感染发生与肝硬化病因和临床特征的关系
四、危险因素分析 本组患者年龄在60~69岁32例,院内感染率为47.3%。70岁以上患者13例,院内感染率为50.2%;住院10天以内患者,院内感染率为15.0%,住院11~30天,院内感染率为49.3%,住院30天以上者院内感染率为58.7%;同时有恶性肿瘤或糖尿病或结核病的肝硬化患者31例,院内感染率为67.7%;进行手术及术后放置引流管、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或留置导尿3天以上等诊疗操作的患者48例,院内感染率为48.5%;应用免疫抑制剂及广谱抗菌药物3天以上的患者36例,院内感染率为56.9%。
我院老年肝硬化患者的院内感染率为46.7%,较国内报告38.0%为高[5]。分析其原因与肝硬化患者病情较重、并发症多、住院时间长及接受医疗操作较多有关[6]。
老年人院内感染的常见部位为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肠道感染,而老年肝硬化患者院内感染部位主要是消化道和腹腔,与细菌移位有关[7],尤其是肝硬化腹水患者腹腔感染最常见,主要有下列因素[8~12]:(1)肝硬化患者中,因肝脏结构和功能改变,造成门脉高压,侧支循环建立,含有细菌的门静脉血液可以绕过肝窦,逃避kupffer氏细胞的吞噬作用,直接进入体循环引起菌血症,进而导致腹腔感染。(2)严重肝功能不全时,肠粘膜常有充血,水肿,甚至糜烂,肠壁通透性增加,肠道细菌向外扩散,移位,细菌由肠道进入腹腔。(3)肝功能损害时,肝静脉回流受阻,肝淋巴流量超过胸导管引流能力,引起淋巴液淤积并溢入腹腔,增加感染的机会。其次为呼吸道,值得重视。对于肝硬化腹水患者出现无病因可解释的腹痛及血白细胞升高,且腹水检查白细胞升高者,就应疑及腹腔感染,及早行腹水培养加药敏,给予敏感抗菌药物治疗,以提高疗效。
本组资料示院内感染率高低与肝硬化的病因和病情程度也密切相关。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应注意支持疗法及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对危重病人和有各种危险因素的患者应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以加强院内感染的防治。另外,本组真菌感染占23.7%,提示我们在治疗中应重视真菌感染的问题,避免盲目使用高效广谱的抗生素。
[1]文细毛,任南,徐秀华,等.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241-244.
[2]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1):56-62.
[3]李兰娟.传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77.
[4]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0.
[5]杨玉英,李杏红,王慧珠,等.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医院感染及社区感染病原学研究.中华传染病杂志,2010,28(10):611-614.
[6]苏海滨,王慧芬,闫涛,等.肝衰竭合并曲霉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 中华肝脏病杂志,2010,18(7):520-522.
[7]姜春燕,王宝恩,王建成,等.肝硬化患者腹水中细菌DNA与相关因素的关系.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8,16(8):594-596.
[8]周晓林,覃慧敏,谢迎春,等.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床分析. 实用肝脏病杂志,2008,11(3),194-195.
[9]伏冉,张建康,马泰,等.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转归的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0,30(9):829-830.
[10]陈欣菊.肝硬化失代偿期肠道真菌感染108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28(9):776-777.
[11]曹曙光,吴昊,徐昌隆,等.肝硬化患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在肠道气体产生中的作用.中华肝脏病杂志,2010,18(11):864-865.
[12]巨立中,程瑞专,耿秀萍,等.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分析.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19(8):819-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