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美丽的东海小岛,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良的天然海港,自古以来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1951年,一批军工战士聚集在舟山,怀着满腔热血在荒凉的鸦片战争古战场上建设华东军区海军舟山基地修理工厂。在人力、物力、财力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他们披荆斩棘,劈山填海,用汗水和鲜血发扬光大了军工精神。经过60多年的风风雨雨,昔日的小修理厂已经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八〇六工厂,发展成为海军大型保障骨干企业,浙江省行业最大工业企业之一,这一切都离不开我们可亲可敬的军工战士们。新时代新发展,在科技建军、科技强军的大背景下,工厂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科技人才,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用自己的学识和经验,支持着海军装备事业的发展。朱国民同志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朱国民,正处级工程师,从事海军装备保障维修工作近30年,现为海军东海舰队装备部水面舰船机电专家组成员、浙江省内燃机学会理事。被评为四八〇六工厂“十一五”技术标兵,全国“讲比”活动科技标兵。
舰船修理无小事,事事都关系到我军战斗力。海军舰船维修保障是四八〇六工厂的主导产品,随着海军新型舰船的不断入列,技术保障的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提高新装备保障能力,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该厂组织人员重点对新装备和弱电维修进行技术攻关,克服种种困难,攻克了某舰主汽轮机组调节保安控制系统、增压风机系统等多项技术难题,单单这几项就为工厂创造了2000余万元的经济效益,从而大大提升了工厂的综合保障能力。
朱国民工程师就是完成这些技术攻关的众多科技工作者之一,“讲理想、比贡献”的科技工作者精神也在一次次看似平凡的日常检修中得以体现。
某型船中修时,经勘察发现该船轴隧舱非常狭小且轴系较长,达到35米。按以往修理经验,中间轴需吊出仓后才能进一步维修,由于该船的特殊结构,中间轴起吊出舱非常困难,且牵连工程量巨大。朱国民工程师经过反复现场勘定,向领导提出该中间轴可以采用原地检修。他查阅了大量资料,制定了原地检修中间轴方案,在保证修理质量的前提下,可以减少工程量、缩短修理周期,并节省修理经费。在参修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该船的中修任务,为工厂在狭小轴隧舱内修理长轴系提供了范本,积累了经验。
朱国民工程师
某船机电部门在日常检视中发现,该船右主机曲轴前端输出法兰与减震器连接的一枚M27紧配螺栓断裂,当时相关部门要求工厂加工一枚紧配螺栓进行更换。接到抢修任务后,朱国民工程师认为,这么粗的紧配螺栓断裂已属于异常,简单地更换无法解决实际问题,找到断裂的真正原因才能保证该情况不会再次发生。他和修理人员到达现场后仔细检查后发现,连接用的四枚M27紧配螺栓,一枚螺栓断裂,一枚螺栓正常,另两枚螺栓均有松动现象,四个自锁螺母除了断裂螺栓上的处于锁紧状态以外,另外三个自锁螺母已经松动。通过对这些现象的仔细分析,朱国民工程师认为,这不是一般的螺栓断裂,紧配螺栓断裂和松动可能是扭振引起的,当即要求部队装备部门送减震器和四枚M27紧配螺栓到柴油机厂家进行鉴定和检修。经柴油机厂家与该船建造相关的四个单位专家们勘验和分析研究,判断是扭振引起的断裂和松动,并要求维修部门立即对左主机进行检查。检查后也发现M27紧配螺栓松动。据此柴油机厂家对两台减震器的连接进行了改装,经1000小时运转后检查,两台主机曲轴前端输出法兰与减震器连接正常。朱国民工程师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使这次螺栓问题得到了最完美的解决,消除了发生重大机损和人员伤亡事件的隐患。
某型交通艇是海军为保障上级领导和首长出行的重要交通运输工具,2011年夏天,在该艇即将执行保障首长任务时发生了1号主机机损事故。时间紧,任务急,为了保证此次保障任务圆满顺利完成,工厂专门成立了抢修突击小组,并任命朱国民工程师全面负责此项任务。接到任务后,他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深入现场,调查机损原因,量化机损损失,与工人师傅一起群策群力,因地制宜地制定了科学、周密的抢修方案。通过细致勘查、认真分析,朱国民工程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参考先进的维修技术,完成了一号主机的维修任务,并将机损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维修中节省了大量宝贵的时间,确保了部队圆满完成该次保障任务,得到了部队首长、工厂领导的好评。
396TE74型高速柴油机W5级修理是工厂历史上首次在立足自我的基础上开展的高等级修理工作,以往该型机W5级修理都是委托外协单位进行保障,花费经费多、周期长。作为该项目技术的负责人,朱国民工程师认真学习,编制技术工艺文件,深入一线,参与修理,指导修理,通过与参修人员的共同努力,使得工厂第一次修理396TE74型高速柴油机一次试验成功,为此后更高等级的修理打下了基础,为保障部队战斗力提供了保证。
朱国民工程师每天就是处理看似平凡的舰船修理事件,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只有脚踏实地的干劲,把满腔的热情奉献给了四八〇六这个军工熔炉。
朱国民工程师在日常工作中能作出成绩,得到各方肯定,一方面源于他自身对事业的认真、执着与奉献精神,另一方面也源于他处于一个有着良好的科技工作氛围的大环境之中。
四八〇六工厂外景
四八〇六工厂科学技术协会成立于1986年,20余年来,科协团结广大科技人员,广泛宣传和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思想,注重发挥科技团体的整体优势,积极开展国内、军内学术交流活动。企业科协在工厂领导高度重视之下,坚持把“讲理想,比贡献”活动作为一个长期的重点工作,坚持以科技创新为中心,围绕企业的产品开发、船舶建造维修技术、现代造船模式转变、缩短造修船周期、节能降耗、质量攻关和管理创新组织开展“讲、比”立项活动,为全厂营造了良好的科研工作氛围。
围绕修造船技术,工厂科协精心组织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一是邀请业内专家来厂进行学术交流、技术合作、讲课,对工厂科研生产中碰到的一些技术问题进行探讨研究;二是积极组织科技人员参加上级科协、学会及相关行业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三是结合生产实际问题组织相关科技人员召开专题研讨会;四是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围绕工厂的应用技术、实际操作技术举办多层次、不同形式的培训讲座,技术能手选拔等活动,通过学术和技术的交流活动,为工厂培养创新人才。正因如此,工厂在承担海军舰船新装备维修、船舶建造、民用机电产品制造和船舶各类重要配件研制等工作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就。如承修海军某新型驱逐舰被评为“海军舰船装备修理优秀工程”,工厂被评为“海军装备修理先进单位”。
作为四八〇六工程技术元老,朱国民工程师积极宣传和贯彻以技术创新、节能减排为中心的“讲比”主题思想,经常与领导和其他工程技术人员探讨、研究该活动主题,出谋划策,对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他结合自身工作特点,紧紧围绕海军舰船装备保障和修理这条主线,在技术及工艺设计创新、现场处理技术问题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实践证明,“讲、比”活动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载体,是构建企业与科技人员和谐发展的重要媒介。“讲、比”活动强化了科技人员的创新理念,激发了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体现了科技人员的创新价值。“讲、比”活动实现了锻炼科技人员队伍,提高科技人员科学素养的目的,培养了大批的科技人才。我们希望有更多如朱国民一样基层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到“讲比”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科技智慧与才能,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自己的努力与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