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2012-06-07 06:01邢晓彬
地下水 2012年1期
关键词:足迹陕西省旅游业

段 芳,邢晓彬

(西北大学 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旅游业作为21世纪初的“无烟产业”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由于长期疏于保护和盲目开发,产生了巨大的生态环境压力。因此,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话题。对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测评,不同的学者进行了不同的研究,有基于传统的SWOT分析[1],也有基于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模型的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2],以及应用旅游环境承载力和环境影响评价的测评方法[3]等。但这些方法大部分只能测定旅游者的活动对于特定旅游目的地的影响,并不能测度旅游者活动对全球环境的影响。生态足迹模型作为一种测算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模型,近年来得到广大学术界的普遍认同,学者们也应用旅游生态足迹模型作了相关研究[6-7],其主要是用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表示旅游者对自然资本的消费,并与该区域实际能提供的自然资本相比较,来衡量区域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程度。陕西省作为我国的旅游大省,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产生了相应的生态与环境问题。为此笔者在参考相应文献的基础上,试图以生态足迹模型为依据,从宏观上以1991-2008年为时间段,对陕西省的旅游生态足迹进行测算,以期为陕西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

生态足迹指标是通过测定现今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生存而利用自然的量来评估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8]其计算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示[9-10]:

式中:EF为总的生态足迹;N为区域总人口数;ef为人均生态足迹;i为消费项目的类型;ri为第i项消费项目的均衡因子;Ai为第i项消费项目人均占用的实际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ci为i项的人均年消费量;pi为第i项消费项目的全球单位面积年平均产量。均衡因子的选取来自世界各国生态足迹的报告。目前采用的均衡因子分别为:林地和化石能源用地为 1.14,耕地和建筑用地为 2.82,草地为 0.54,水域为0.22。

1.2 生态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生态承载力是与生态足迹需求相对应的概念,是指区域能够提供给人类的生态生产性土地总和,计算公式为:

其中,yi为产量因子;ri为均衡因子;ai为人均生物生产性面积;N为人口数;ec为人均生态承载力;EC为总的生态承载力。本文采用的产出因子的选取同样来自世界各国生态足迹的报告,具体为耕地 1.66,林地 0.91,草地 0.19,园地2.94,水域1,建设用地1.66。同时,根据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的建议,扣除了12%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面积,即可得到实际利用的生态承载力。

1.3 旅游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

一个地区的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程度可以用旅游生态足迹模型来衡量。旅游生态足迹的计算模型如下:

式中:TEF为旅游生态足迹;EF为生态足迹总量;r为旅游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tef为人均旅游生态足迹;TEC为旅游生态承载力;tec为人均旅游生态承载力。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与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之间的差值即为该地区的旅游生态赤字(或旅游生态盈余)。如果一个地区的旅游业出现生态赤字则表示该地区的旅游业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2 陕西省1991-2008年旅游生态足迹的计算

2.1 数据来源

旅游生态足迹的计算本文只采用生物资源消费和化石能源消费两部分。生物资源的消费包括农产品,动物产品,水产品,林产品,水果产品等,能源消费包括原煤、焦炭、原油、汽油、煤油、柴油、天然气、电力等,具体数据来自1992-2009年《陕西省统计年鉴》。生物资源中的各类产品的全球平均产量,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的各年每种作物的全球平均产量数据。旅游生态承载力计算相关数据同样来自1992-2009年《陕西省统计年鉴》。

2.2 计算结果

旅游生态足迹模型是一种从宏观角度来衡量一个地区的游客对自然资源消费的需求和自然界本身所能提供的生态供给的方法,二者之间的比较常用来评价某一区域的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程度。根据旅游生态足迹及旅游生态承载力的计算公式计算得出陕西省的旅游生态足迹的供给和需求见表1。

3 陕西省1991-2008年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体而言,在研究的18年间时间序列中陕西省均存在不同程度上的旅游生态赤字,平均旅游生态赤字为0.033 1 hm2/人,这表明陕西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是以生态环境资源的消耗为代价的,旅游业仍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表1 陕西省1991-2008年旅游生态足迹的供给和需求

3.1 旅游生态足迹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陕西省的旅游生态足迹呈现波动中增加的趋势,具体由1991年的0.1804×107hm2增加到2002年的 0.378 7 ×107hm2,2003 年略有所降,下降为 0.301 3 ×107hm2,2004年以后开始逐渐增加,直到2008年的0.737 4×107hm2。这表明,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开始逐渐重视精神生活得需求,对旅游的需求也不断的增加,2003年的旅游生态足迹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非典”的影响使得该地区的旅游人数下降,这同时也说明了旅游是一个很脆弱的行业,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期的人均旅游生态足迹表现出与总的旅游生态足迹表现出相反的趋势,由 1991 年的 0.117 8 hm2/人,下降到 2008 年的 0.080 0 hm2/人,这表明陕西省旅游业的生态利用效率越来越高,对旅游业的管理更加集约化、合理化、规范化。

3.2 旅游生态承载力分析

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陕西省的旅游生态承载力也呈现出波动中增加的趋势,由1991年的0.152 2×107hm2波动中增加到2008年的0.281 1×107hm2。旅游生态承载力虽然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小于旅游生态足迹的增加幅度,这就使得陕西省出现不同程度的旅游生态赤字。人均旅游生态承载力则表现出波动中下降的趋势,总体上由1991年的0.099 3 hm2/人下降到2008年的 0.030 6 hm2/人。人均旅游生态承载力的下降主要是由于旅游人数的增加对旅游业的需求,而本身的旅游生态承载力的供给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

3.3 旅游生态赤字分析

由图1和表1可以看出,陕西省的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一直大于人均旅游生态承载力,表明陕西省一直处于旅游生态赤字。具体看来,人均旅游生态赤字也表现出波动中上升的趋势,由1991年的0.018 4 hm2/人波动中增加到1998年的0.045 5 hm2/人,1999 年下降到 0.015 6 hm2/人,2000 年以后开始逐渐增加直到2008年的0.049 4 hm2/人,年平均值为0.033 1 hm2/人,说明陕西省的旅游业一直处在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4 结论和建议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无疑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生态环境问题,旅游业已经不再是曾经的“无烟产业”。本文选取一定的时间尺度对陕西省旅游业的生态足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旅游业已经产生平均0.033 1 hm2/人左右的旅游生态赤字,这说明陕西省的旅游业已经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因此要不断地减少旅游生态足迹,提高旅游生态利用效率,实现陕西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旅游文化内涵的挖掘。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文化可以作为旅游的内涵,陕西作为全国的旅游大省,同时也是文化大省,要不断地挖掘文化内涵,努力克服各种文化上的误区,不断地更新思想,自觉地将文化内涵融入景区的规划和管理之中,实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不断融合,从而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特色旅游。陕西省拥有得天独厚的特色旅游资源。无论是陕北的黄土高原,关中地区的平原,还是陕南的秦岭,都有各自的独特艺术特色,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开发和保护。生态旅游要求尽量保持景区原有的特色,减少环境对其的破坏,最大限度的保护其生态环境。特色旅游同时具有以固有资源为基础来开发建设,投资相对较小的特点,符合陕西省经济相对落后的省情。

(3)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政府和有关部门应把旅游业作为经济建设的中心工作之一,在思想意识、产业政策、配套措施等方面为旅游发展保驾护航,有效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要不断增强法制观念,加大执法力度,严格依法管理和保护旅游环境,保障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1]刘长运,徐敏,薛宝琪.基于SWOT分析的南阳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28(2):77-80,93.

[2]王良健.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J].旅游学刊,2001,16(1):68 -71.

[3]李淑娟,孟芬芬,李航.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青岛市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3):93-96.

[4]薛瑞芳.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天目山旅游生态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9.

[5]王保利.基于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的西安市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估[J].生态学报,2007,27(11):4777 -4784.

[6]赵先贵,王书转,马彩虹,兰叶霞.西安市2002年生态足迹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19(6):33 -37.

[7]WackernagelM,Onisto L,Bello P,et al.Ecological footprints of Nations[R].Toronto: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Local Environmental initiatives,1997,10 -21.

[8]徐中民,张志强,程国栋.甘肃省1998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J].地理学报,2000,55(5):607-616.

猜你喜欢
足迹陕西省旅游业
陕西省自强中等专业学校简介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聚焦两会
成长足迹
在旅游业转型升级中实现新引领
足迹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