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固体火箭资源整合重组

2012-06-07 09:48
航天工业管理 2012年1期
关键词:科工中国航天研究院

2011年12月28日和30日,由原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四研究院、原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九研究院整合重组应运而生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四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运载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三江集团公司)成立暨挂牌仪式在北京和武汉两地隆重举行。新研究院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推进二次创业、谋求跨越发展”迈出重要步伐。

重组后的新研究院注册地在武汉市;共有成员单位31家,主要分布在武汉、北京、南京、孝感、远安;总资产逾300亿元;现有在职职工约2万人;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800多项,现行有效授权专利500多件。

一、组建的重要意义

随着国防建设新要求的提出,航天科工集团现有型号装备研制生产体系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发展压力。一是围绕型号和关键技术的竞争必将更加激烈,航天科工集团急需集中资源增强实力;二是航天科工集团在新任务拓展上需要统一形成集聚合力,避免内部竞争。中央企业“十二五”时期改革发展的核心目标提出要“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为此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党组作出“推进二次创业、谋求跨越发展”的战略决策。通过固体火箭资源的整合重组,打造出国内固体火箭技术领域的龙头,进而实现固体火箭整体技术力量在国际上的跨越,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航天科工集团在国家武器装备体系中的战略地位。

新研究院将通过统筹资源分配,形成集聚效应和发展合力,不仅有利于资源科学优化配置,形成更强的整体优势,而且能进一步发挥双方优势,拓展新的市场和领域,更好地实现装备制造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实现向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端装备制造和服务企业的跨越。新研究院组建的总体目标是: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航天系列型号研究院,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端装备制造和服务企业。

二、优势基础

原中国航天科工四院诞生于2002年7月,其所属单位都有着40年以上甚至是140多年的发展历史,并在长期发展中涌现出了以“两弹一星”元勋黄纬禄院士、陈德仁院士、栾恩杰院士为代表的科学家,创造了中国航天历史上的多个第一,自主研制的多个型号武器装备先后参加了国庆35周年、50周年、60周年阅兵仪式。原四院成立近10年来,更是以年均10%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快速发展,自主创新能力和先进的航天制造能力显著提升,民品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实现了突破性进展,军民结合取得新的成效,型号研制从单一型号到多型号并举,导弹武器系统已经形成了“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生产一代”的良好格局,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和航天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原中国航天科工九院于2007年4月挂牌,其前身为1969年8月成立的066基地,是全国首批56家大型试点企业集团之一,也是全国500家最大经营规模工业企业之一。经过40多年的励精图治,已发展成为我国主要的某型号领域武器系统研发生产基地和重要的特种越野车及底盘研发生产基地,也是我国中部地区唯一的型号武器系统研发生产基地和湖北省规模最大的军工企业,并实现了从传统的生产型企业到集科、工、贸为一体的综合型企业集团的转变。

经过多年发展,2家单位均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积累了丰富的人才、物质和精神文化资源,这些在新研究院的组建过程中都是宝贵的财富和坚实的基础,必将在未来的建设发展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优势作用。

三、指导思想和原则

新研究院组建的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核心价值观,认真贯彻落实航天科工集团党组关于“推进二次创业、谋求跨越发展”的战略部署,以“科技强军、航天报国”为己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落实改革调整各项工作为契机,推动新研究院转型升级和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努力打造一流航天运载技术研究院。

新研究院组建的原则:必须坚持“四个有利于”,即有利于突破体制机制束缚,科学配置资源,推动主导产业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有利于巩固和扩大防务领域的优势,巩固战略地位;有利于保持航天特色,拓展空间技术领域,为长期发展奠定基础;有利于充分调动各单位、各级干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个有利于”原则是航天科工集团确立重组工作的基本原则,也是参与重组单位的共同愿望和行动准则。

四、实施途径

1.运营管理模式

中国航天科工运载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四研究院)与中国航天三江集团公司实行一体化管理,同为一个法定代表人,同由一套领导班子负责管理,采取“一个总部、两地办公”的运营管理模式。

2.实现“六个统一”

新研究院将实现“六个统一”,即统一规划计划、统一调度指挥、统一人事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市场开发、统一企业形象。

统一规划计划——在同一发展目标、同一发展规划、同一实施计划指导下,形成合理的业务分工和产业布局,兼顾各单位的特点和需求,实现和谐共赢发展。

统一调度指挥——统一科研生产计划,集中发挥市场开拓与技术创新的整体力量,体现调度指挥的统一性、有效性、权威性,保障各项科研生产任务的全面完成,保障民用产业的快速发展。

统一人事管理——在干部职工队伍建设与管理上统一策划、统一安排、统一实施,确保对干部队伍和职工队伍的有效管理,确保决策能够得到有效实施。

统一财务管理——统一财务政策、资金管理、财务预算、价格分配和评价考核,充分体现新研究院总部对财务活动的有效管控,统筹平衡各方利益,以保障经营活动依法合规高效开展。

统一市场开发——统筹新研究院的所有产业资源,系统推进军民用产业主导产品的市场开发和市场营销体系建设,根据发展规划,在充分发挥已有市场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科学策划、突出重点,合理调整和确定不同区域资源的职能分工和主攻方向,降低市场开发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统一企业形象——继承和弘扬航天科工文化,在对外交流中展现团结、合作、包容的社会形象,在经济活动中以开放、创新、负责的企业形象立足市场。

3.实现“六融合”

新研究院将努力实现“思想融合、文化融合、军民融合、管理融合、队伍融合、资源融合”六方面的融合,即在认识上高度统一,实现思想融合;在理念上求同存异,实现文化融合;在产业上互相促进,实现军民融合;在方法上开拓创新,实现管理融合;在情感上相互理解,实现队伍融合;在资源上优势互补,实现资源融合。

4.强调“一个总体”

新研究院军品研发体系按照“一个总体”的原则进行规划布局,集中优势,加强总体研发力量。只有强调“一个总体”,才能按照“强强互补联合、统一对外竞争,合理配置资源、充分发挥优势,理顺体制架构、明确分工侧重,发挥整体优势、巩固战略地位”的要求,合理确定研发体系中其它单位的任务分工和专业发展方向,逐步形成总体优势突出、专业体系完善、关键技术在手的军品研发体系。

5.争取装备制造业资源上市

重组后的新研究院装备制造资源的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新研究院将适时整合各单位相关制造资源,组建成立股份公司,并以此为主体积极谋求上市,从而实现装备制造产业的整体上市和规模发展,建立研究院与上市公司整体互动平台,建立健全军民结合与民用产业发展体系。

五、工作目标

1.发展相关专业领域的新优势

集中优势资源,减少重复投资,防止内部竞争,凝聚合力,形成统一对外竞争态势,巩固并拓展型号系统集成和精确打击的优势,抢占技术制高点,加快形成“总体突出、专业完善、关键在手”的核心能力,成为国家相关专业领域的主力军,巩固在国家武器装备体系中的战略地位,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航天系列型号研究院。

2.实现民用产业新跨越

充分利用原有的在传统汽车、特种车辆、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新能源与环保技术、生物技术与新材料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独特优势,有效促进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的相互转化,形成“以军带民、以民促军、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格局,探索出一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军民融合跨越式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实现民用产业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效益化发展,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端装备制造和服务企业。

3.打造能力建设新平台

坚持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和固体火箭研究院发展为出发点,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坚持强化自主创新和核心基础条件建设;加强以建设数字化型号产品研发生产体系、武器系统研发平台和军民结合产业园为重点的能力建设,坚持加大军民结合产业化建设等项目的投入。确保“十二五”期间固定资产总投资规模实现新突破,为新研究院的建设发展打造新平台。

4.建立企业管理新机制

要以重组整合为契机,明确组织机构,尽快建立规章制度,建立科学民主的工作机制,畅通与航天科工集团之间、武汉与北京之间、各单位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渠道,形成边组建机构、边建章立制、边创新发展的“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建立科学健全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运用航天系统工程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健全各项基础管理规章制度,完善内控制度体系,有效规避风险,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新机制。

5.塑造企业新文化

新研究院将在航天科工集团企业文化的统领下,对原有文化进行充分继承、融合、提炼,逐步形成新的文化理念体系,形成新型企业文化,并使之入脑、入心、入行,展现开放、创新、负责的企业形象和团结、协作、包容的社会形象;同时,用新文化引导干部职工把全部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加速科学发展上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6.满足职工群众利益新诉求

胡锦涛总书记说过:“我们的事业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也在发展。”重组整合的新研究院可以集聚优势,具有更强的实力,在激烈的国际、国内军工企业竞争中保持不败,脱颖而出,做强做大,为优秀人才引进和成长创造更广阔的空间,为职工群众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施展才华的舞台,为职工群众带来更丰厚的物质回报,不断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发展的愿望和利益诉求,使职工群众真正享受到企业发展的新成果。

六、前景展望

一是坚持科学发展,牢牢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新研究院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努力在导弹武器与运载、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三大业务板块取得出色业绩,力争在“十二五”末期营业收入翻一番。

二是坚持军品为本,巩固军品基业地位不动摇。

新研究院将继续坚持“军品立院”的方针,圆满完成科研生产任务,大力提升武器装备的体系化发展能力,用先进的武器装备铸牢国家安全基石。

三是坚持民品兴业,坚定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

新研究院将紧紧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拓宽发展思路,完善适应军民融合发展的管理体系,加快“特种车辆、机电装备、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规模化发展,稳步推进“百亿企业、百亿园区、百亿产业”的建设。

四是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努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新研究院将加快建立创新基础平台,努力提升核心技术水平,全力推进产学研合作,逐步完善创新的资源保障、激励机制,不断丰富和提升核心竞争力。

五是坚持深化改革,不断加强和改善基础管理。

新研究院将不断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激发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运用航天系统工程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健全各项基础管理规章制度,完善内控制度体系,有效规避风险。

六是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实施人才强企的战略。

新研究院将围绕发展目标,构建战略型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体系,建立责权利相适宜的薪酬体系;突出做好高层次专家群体培育工作,全面引领企业跨越式发展。

七是坚持文化兴企,改进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

新研究院将对航天文化高度的自觉和自信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以先进的文化凝聚人心,以创先争优等活动为载体不断创新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努力营造精诚团结、和谐向上的发展氛围。

八是坚持与时俱进,激发干大事的责任和热情。

新研究院将继续以敢为人先的精神迎难而上、艰苦奋斗,胸怀干大事业的雄心壮志,通过探索新模式、建立新机制来创造新的产业、创造新的业绩、创造新的天地、创造新的伟业。

猜你喜欢
科工中国航天研究院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〇一所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
工程技术研究院简介
从心所欲不逾矩——为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70周年作
有一种浪漫叫中国航天
不是我!是他捣乱!
“中国航天日”来了
中国航天
中国航天
扬帆破浪 砥砺前行
——庆祝国防科工局核技术支持中心成立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