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红生
摘要:随着建筑设计的发展要求越来越高,我国如何加强建筑设计创新方法和模式,本文从以往传统设计和现代建筑设计提出了如下分析。
关键词:建筑设计;创新;技术
Abstract: with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re and more high, our country, how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on design method and mode, this paper, from the previous traditional design and modern architectural design puts forward the following analysis.
Key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Innova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建筑既是一种物质产品又是一种艺术创造。建筑除了能给人们从事各种活动以外,当然也是造型的艺术、空间的艺术、环境的艺术。建筑不但是人本的人文的,更应该是生态的自然的。建筑设计必须要创新,它的根本是要为人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要体现建筑设计中功能形态与人文生态的统一原则。。
从世界范围来看,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会带来对建筑业的旺盛需求。在建筑设计实践中,常常可以发现一些建筑师设计创新的意图强烈,但实现的设计方案脱离设计原则程度严重,存在功能或视觉效果不佳的问题。某些设计不分情形和建筑功能类型的差异,忽视建筑空间使用的差异性,用一种特例所采用的方式,硬套用在差异性很大的建筑类型中,片面追求奇异空间的体验。在空间尺度或组合中,片面追求精神要素的创新,忽视功能、经济等要素和效率的原则,无效用空间大量存在并在结构上生硬套用少见的复杂形式。上述情形说明缺乏对建筑设计创新内在机制与逻辑的了解。
1 建筑设计的本质
1.1 建筑设计的特点及建筑的特性
建筑设计从功能、形式、艺术性、创造性决定了建筑设计的本质。从功能上来说,建筑设计要满足各种实用需要,具有技术的特征;从形式上来说,建筑还要满足人们美学欣赏的需要,具有艺术的特征。建筑设计是建筑构成因子(要素)达到某种均衡的过程和产物构成建筑的诸要素涉及实现功能、经济、文化艺术、形式、技术、材料等方面。从艺术的角度看,建筑的实用效能与其他艺术门类
(如绘画)相比,总体上制作所耗的代价之高、之广显然不可比拟,而资源的有限显然决定着最大部分的建筑以实用经济为第一原则。
1.2 现代建筑设计与传统设计的区别
(1)从设计性质上看,传统的设计偏重于技术,现代设计则面向功能目标,将技术、经济和社会环境因素结合在一起统筹考虑,具有工程性,既重视设计的内容亦强调设计进程的管理。
(2)从设计进程上看,传统的设计在战略进程和战术步序上有随意性,现代设计则强调设计进程及其步序的模式化 (层次、条理和逻辑性)。
(3)从设计手段上看,传统的设计是电算器(过去为算尺)、图板加手册,个体手工作业,现代设计则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计算、自动绘图和数据库管理,集团分工协作。
(4)从设计方式上看,传统的设计以经验总结、规范依据为主,现代设计则强调预测与信号分析及创造性的相互配合。
(5)从设计部署上看,传统的设计只限于从方案到工作图这个阶段,现代设计则贯穿开发的全过程,除常规的设计外,还要考虑从用户需求(市场预测)到设计评价(可行性研究)及施工阶段的结构设计工艺性修改以及试运转和使用维修经验的反馈。
2 建筑设计的创新思维
抽象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它与“机械”思维的方式和形象思维作为实现的途径相结合而达到创造思维的目标。抽象思维是“脱离了具体事物的事物关系结构的符号式逻辑表达”。
2.1 创造性思维与解析式逻辑思维的重要区别
创造性思维与解析式逻辑思维的重要区别在于创造思维的发轫、产生是一个囊括创造主体多种基本智力因素的集发过程,如逻辑判断、分析推理、记忆潜能、创新素质等一系列能力。因为建筑创作与纯科学技术范畴存在着差别,感知和理性、形象和概念相融合的领悟过程,是决定设计作品的多元创造的一个重要机制。创造性思维的运用,是提高建筑构思创意水平的重要途径。设计创作所要求的典型的创造思维方式,包括动力因素、灵感与顿悟能力以及想象力。
2.1.1 创新心理动力因素
艺术创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所谓创造心理动力因素是指创作者自我意识的投入和参与。创造的动机,例如情感、求知欲及追求超越的意志品质,是构成创造活动的重要基础要素。艺术创造没有激情与真实的情感难以创造出好作品。创造动力的形成,还包括兴趣、理想、信念、恒心、独立性等多种心理因素,即具备开放的心理境态和勇于开拓的精神素质。孟子就认为,一个人要想大有作为,就必须首先通过刻苦的训练培育优良心理品质。启动创造动机,是确保创作过程中创造思维产生的重要因素。
2.1.2 灵感与顿悟能力
设计创作是一种智力集合过程和形象思维比较突出的创造活动。富于想象的发现,常带有综合的直觉思维色彩,可称之为设计灵感。设计灵感即为一种醒悟和豁然贯通,顿悟的思想闪现与跳跃。培育设计灵感包括从生活深处经验和体验来获取感性动力资源;对各种人文知识与经验的累积及潜思维的培育,促成各知识层次的融会贯通及触类旁通;中国传统艺术所谓“师造化”,即为获得鲜活而有生气的构思设计,转向自然去探索人类创造及美的根源。直觉思维的开发有益于新事物的探索与发现。例如建筑教育就要研究如何将理性知识状态转换成直觉化的知识体系;应在基本训练过程里,加强如开发视觉智力图象与形象思维等综合性训练,以及加强对于设计问题进行直观求解等设计策略的训练。
2.2建筑设计创造性思维的算法模型把建筑设计看作是由一系列程序控制的生成过程一些建筑师采用的程序要比其他人的程序有效得多。以“计算视角”来看待世界以及其中现象的方式,发现事物现象中的逻辑关系和结构——这可以被看作是某种控制程序,并建立起模型,对于理解复杂事物现象是非常有用的。
在建筑设计思维的任何一个层面,都可以先在抽象层次确定某抽象概念,如建筑造型采用“雕塑感”形式,或者某种“实体”与“线形虚体,相组合的形式等,然后进行上面所表达的过程。如此以相同的方式在次层面进行相似的过程。例如:
在建筑中某种功能空间与其周边某主要功能空间可能有视觉功能上的冲突,需要将其掩蔽。所以这时就用到了“遮挡——三维的空间限定的概念。
在构成建筑物功能系列关系网络中某些概念之问已被设定为不相容或相容度很小,故可以依标识有功能概念的空间排列关系(如相连接与否),可判断是否需要引入“遮挡”反应。
3 新形势下我国建筑设计创新的方法和模式
3.1 设计理念和理论上的创新
3.1.1 设计理念的创新
建筑设计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每个建筑师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有所创新,有个性,有特色。建筑创新首先体现在设计理念和理论上,建筑创新还体现在影响设计的各个因素上。例如总体布局如何与城市和环境的协调融合,在功能上如何以人为本满足使用的要求,在文化上如何承前启后表达建筑的内涵和文化品味,以及材料、结构、技术的创新。它涉及到环境、功能、文化、技术、经济的各个方面,常常是诸因素的综合,并在某一环节形成突出的创新点。众所周知,建筑的存在不是孤立的,外部空间环境与场所不仅赋予建筑创作构思的某种特质,而且包容着建筑形式、空间因素所不能揭示的丰富的美学形式要素。即建筑形态设计与环境形态之间存在内在的统一及和谐的逻辑规律。尊重环境的整体性、多样性,是创造整体艺术形象,表现现代建筑新美学观念的重要因素;更能反映出建筑设计艺术的本体特征,以及对城市文脉、环境文理的尊重和认同。
3.1.2 理论创新
理论创新应该广泛借鉴国外的经验,理论本身是一种用于分析推理及构思创作的方法论,一种智力性劳动。在当代建筑的发育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理论产出,其中包括各种实例分析、观念指导原则及集合了哲学思考与经验实证的系统化理论产出。提高建筑设计创作质量,应该更加广泛借鉴国际领域的理论成果,各种
新观念和新思想;应以更加开放的观念,敏锐的思维,求取国际先进理论和经验成果。在未来新世纪里,推动我国建筑创作追赶和超过国际的先进水平。
3.2加强本土论建筑理论探索
所谓“本土论”,即建筑创作中,要突出反映其个性和民族的审美趣味,民族文化传统同建筑艺术有机相互结合。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文化传统十分丰饶,推动创造民族丰富多彩文化艺术特质的现代建筑艺术精品,有助于推动民族文化
建设,向世界展现民族文化艺术风采,加强民族的自豪感。在这一点上,理论和实践都富有国际意义。
3.3 绿色环保概念设计
上世纪后半期以来,随着人类对地球环境资源的无度索取导致了许多区域环境的生态系统失衡,人类生存的环境曰益恶化,这直接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正是在这形势下全球范围内的环境保护运动蓬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革命”风靡全球“,生态城市”“、生态建筑‘生态家居”也应时代潮流被提了出来。其实“生态”所包含的理念并不新鲜,因为从人类原始的简单遮蔽物到现代的高楼大厦,都或多或少蕴含着朴素的生态思想。一般来讲,生态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那么生态建筑就应处理好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它既要为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小环境同时又要保护好周围的大环境,使得各种有利的资源得以可持续发展。
目前,生态建筑设计在国内外已取得了初步的进展。如德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地的一些建筑师设计和研究了许多成功的生态住宅与办公楼,并提出了相当深度的生态建筑理论,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已初见成效。绿色环保概念是设计师和业主所应有的积极态度和社会职责,它必将会随着人类观念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
3.4 高科技的应用
数字化不仅仅是一种信息储存和处理技术,而且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的技术基础。随着科技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依托于建筑之上、对于生活与工作的许多梦想和蓝图现已逐渐变成了现实。
(1)信息与建筑的结合,使得人们的工作方式与办公环境也得到革命性的改善。智能建筑是指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建筑环境。其主要构成包括楼宇管理自动化系统(BuildingManagement Automati0nSystem)、通信自动化系统(Communi—cation Au-tomation System)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ffice Au-tomationSystem)。世界首幢智能建筑是 1984 年在美国哈特福德市建成的CitvPlace大厦。具有代表性的智能建筑還包括英国诺丁汉税务中心、德国法兰克福商业银行和美国匹兹堡 CCI中心等。目前,我国也出现了类似于5A写字楼等的智能建筑,随着智能化概念与技术的推广,相信智能建筑将会在住宅、酒店、商业用房等有新的作为。
结语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年代一切都在变,对于建筑设计的发展来说也是如此。2l 世纪是讲求个性、丰富多彩的时代,没有突破就没有创新,人类善于打破旧世界,更善于创造新世界,因此,从习惯与传统中走出来,不断进行建筑的创新尝试,在过去和将来都必将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