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层建筑转换层的施工工艺

2012-06-04 01:30李学强林森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13期
关键词:高层建筑工艺施工

李学强林森

摘要:根据建筑使用的要求,一些高层建筑主体设计都必须应用到转换层结构。而转换层有其自己独特的结构形式,在施工中又要与常规的施工工艺相匹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采用独特的方法,以确保施工质量。本文对转换层结构施工中的几个关键控制技术进行了分析,希望在今后的高层建筑施工中得到应用,确保施工质量。

关键词:转换层结构,高层建筑,施工,工艺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building use, some high-rise building design must be subject to convert application layer structure. And conversion layers have its own unique structure form, in construc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the conventional matching, this request we must adopt unique method, in order to ensure construction quality. In this paper, the conversion layer structur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everal key control technology are analyzed, and the hope that in the high-ri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has been applied, to ensure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Keywords: conversion layers structure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 TU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转换层结构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承重模板的支撑。在转换层结构施工中,其本身的自重再加上施工带来的荷载,要想达到承重系统的整体稳定和所应承受的承重能力,关键是如何做好承重模板的固定。

2.钢筋的固定与连接。钢筋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是怎样固定好钢筋的位置、保证钢筋的使用数量正确。在转换层结构中钢筋使用量大,密度广,特别是在梁柱交错处,钢筋更是错综复杂。

3.控制混凝土浇筑预防裂缝产生。因为转换层结构中钢筋密布,错综复杂,给混凝土自由下落增加了阻力,常因温度变化而产生裂缝,所以就要求我们在施工中控制好混凝土的浇筑,预防产生裂缝。

二、控制支撑系统的施工质量

如何保证高层转换层支撑系统的施工安全是工程施工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由于转换层结构本身的特点,体积都比较大,质量也较大,给施工带来很大困难,所以施工前要制定详细的计划并进行严谨的论证。

1.复合设计要求的支撑体系。为保证安全施工,支撑系统的设计最为关键。转换层下部各层模板设计荷载之和要小于转换梁施工时所产生的最大荷载92.5kN/㎡,并保证转换层垂直荷载直接传递到地下室顶板,才能保障安全施工。经过科学研究,作为转换层模板的支撑体系的材料,我们可以选用Φ48×3.5mm的钢管脚手架。转换层楼板模板可以选用背50×100木方@≤500mm,δ=12mm胶合板拼接。在转换层结构施工时,要根据转换层相应位置的设计要求进行加固、保留前三层模板及支撑,施工完毕后强度达不到要求时,不能拆除。侧模和梁底模所采用的材料是δ=l8m的胶合板。梁底模要求木方之间距离小于600mm,横向设定为50×100(h)@≤300mm,梁侧模设定梁高要不小于2200mm,竖向设定为50×100木方@≤300mm,要采用Φ48×3.5mm的钢管作为梁模支承架的使用材料,最后要根据梁横截面面积不同来搭设梁支架。

2.对框支梁支撑要求。必须采用“斜撑三角形钢管桁架”的方案对框支梁进行安装,以保证在施工时支撑系统所产生的荷载传给本层柱顶部1.5m范围及下层柱顶部600mm范围内,柱体内随之增加直径25mm抗剪钢材。

3.支模安全保证措施。施工前编制专项技术方案,从组织管理、材料使用以及技术措施等多方面进行严格控制,高支撑模板搭设完成后,必须经验收合格后方能进入下道工序作业。混凝土浇筑期间,观察模板及支撑系统的变形情况。遇到变形较大的部位立即进行加固,以确保整个模板支撑体系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三、钢筋的连接及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

1.钢筋的连接。板钢筋采用搭接接长,柱主筋采用电渣压力焊接长,梁筋采用直螺纹机械连接方法,施工时按相应的规范要求执行。

2.钢筋施工。由于框支梁的钢筋需插入柱内1.2~1.5m(从梁底计),所以柱内混凝土必须待框支梁的钢筋绑扎完毕方可进行浇筑,浇筑时应避免钢筋移位和混凝土污染钢筋。框支梁钢筋绑扎时应先搭设临时钢管支撑,待柱混凝土浇筑完毕并拆除柱模后,重新搭设正式的框支梁支模架。梁宽≥850mm时框支梁除按设计要求配筋外,为保证钢筋骨架在就位后的施工中不变形,须在梁上部下排筋下面加设Φ22≤200ram的横向支承钢筋支撑上部钢筋骨架,并沿梁骨架两侧加设Φ22@lOOmm的斜撑垂直支撑筋。预埋剪力墙钢筋安装定位后,应沿其两侧在梁、板面筋上加焊一根直径≥10mm的通长定位钢筋,使预埋插筋在混凝土振捣时不会移位,同时在剪力墙(或暗柱)筋预留段应绑扎至少3道箍筋或分布筋,以保证预留位置的正确。对于梁宽≥850mm的框支梁,因梁自重大,若采用混凝土垫块设保护层,将压碎混凝土垫块,故采用Φ25(L=150mm)短钢筋作垫块,按纵距离≤l000mm、横距≤300mm梅花形布置。

四、混凝土浇筑及裂缝控制技术

如果按后浇带分为二个流水施工段组织施工,每个施工段均分二次浇筑混凝土,第一次浇墙混凝土,第二次浇梁板混凝土,各段梁板混凝土应连续浇筑,施工缝留于后浇带处,其余地方不得留施工缝。

1.混凝土浇筑方式。混凝土浇筑可采用斜面分层布料方法施工,即“一个坡度、分层浇筑、循序渐进、一次到顶”。采用插入式振捣,每个混凝土泵配备5台插入式振捣捧(3台工作,2台备用),分3道布置:第1道布置在出料点,使混凝土形成自然流淌坡度;第2道布置在坡脚处,确保混凝土下部密实;第3道布置在斜面中部,在斜面上各点严格控制振捣时间、移动距离和插入深度。每个浇筑区域的振捣由专人负责,严防漏振。在混凝土凝固前进行表面二次抹压,以防混凝土表面出现收缩裂缝。在梁柱节点及明显钢筋密实处,除了按常规操作工艺认真施工外,必须针对其特点,选用Φ35mm振动棒配合振捣,来保证其密实度。

2.防裂施工技术措施。为降低梁核心温度,在梁中沿竖向设置两套循环降温管、水箱回路,管径为25mm降温管两个方向的间距均为50cm,在混凝土升温阶段,让其最大限度地带走混凝土的内部热量,降低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掺用粉煤灰14.75%代替20%以上水泥,以降低混凝土水化热,同时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降低水灰比。掺入适量的缓凝剂,降低水化热,推迟水化热的峰值。

为防止混凝土表面热量、水分散发过快而导致内外温差过大,在梁底模及侧模外铺设2层塑料薄膜,与胶合板一起作为梁底面、侧面的保温层。实践数据表明,在当地八月份,混凝土浇筑后,胶合板内外温差保持在22-30℃左右。对于混凝土上表面的养护,在混凝土浇筑8小时后,在梁范围内的板面口筑120×120mm(h)砖围护,蓄温水养护不少于7天。

加强混凝土的测温工作。可采用JDC一2建筑电子测温仪进行混凝土温度监控。平面共布置9个测点,每个测点布置3个测温传感器及测温探头,在混凝土浇筑前埋入并固定保护。在混凝土升温阶段每2h测1次,降温阶段每4h测1次,后期6~8h测1次,同时测量大气温度。

五、结语

高层建筑的结构转换层是建筑物内不同结构形式受力的连结与传承的关键节点,因此控制和把握转换层结构施工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尽管其施工过程质量控制难度较大,但只要科学规范施工,并采取严密科学的控制方案,其施工质量是可以得到保证的。

参考文献:

[1]JGJ3-2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建议[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3]李培林。建筑抗震与结构选型构造[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12

猜你喜欢
高层建筑工艺施工
挂篮悬浇施工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新型废热锅炉的制造工艺
船舶上层建筑建造工艺探讨
边坡控制爆破施工
赏工艺,看杰作再现
萧邦 探寻稀世工艺
浅谈高层建筑沉降监测关键环节控制
超薄水泥混凝十路面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