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勤华
【摘要】:地被植物或大片栽植于空旷草坪作住景、或点缀于树林的边缘、或点缀于溪边、或栽植于大片树木的下面,丰富整个园区的景致,形成很好的观赏效果。
【关键词】:地被植物;住景;草被;叶被;花被
Abstract: plants planted in the large areas or open lawn to make live the forest, or embellishment of the woods edge, decorated in the stream, or planted in large tracts of trees below, rich scenery of the whole park, formed a good viewing.Key words: ground cover plants; live King; grass; leaves are; perianth
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5-0020-02
1 引言
地被是指以植物覆盖园林空间的地面。这些植物多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及环保作用。紧贴地面的草皮,一二年生的草本花卉,甚至是低矮、丛生、紧密的灌木均可用作地被,它和地植物学中以植物群落覆盖一个地区的植被是不同的。这里的地被植物主要指高度在46cm以下,匍匐生长,遮盖裸露地表的植物。”地被植物是现代城市绿化造景的主要材料之一,也是园林植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质量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应用多种类的观赏植物,多层次地进行绿化,使得地被植物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
2地被功能
地被有两个层次的功能。其一是替代草坪,用于覆盖大片的地面,给人以草坪的外观。利用这类自然、单纯的地被植物来烘托主景或焦点物。它要求和草坪一样细心地做土壤准备,同样的前期除草要求,而且还要和草坪一样能抵抗冬季严寒气候的影响。因此,使用这种类型的地被进行能量储存那也是很少的。第二个层次是装饰性的地被。我们可利用这类色彩或质地明显对比的地被植物并列配置来吸引游人的注意力。它可以装点园路的两旁,为树丛增添美感和特色。图1是2006年沈阳世博园内一林间小径的边缘装饰性地被。一眼望去, 轮廓分明的花境非常引人注目,让游人感到园路步道线形的优美。 沈阳世博园大量采用花卉地被植物来饰边,如大草坪边缘的石竹、三色堇、地被月季。颜色各异的盛花地被既烘衬了热烈的气氛又很好地分隔了空间,引导游览路线。
3地被分类
优美的园林植物空间的地被,一般有三种:
3.1草被:从外观上看,应具备茎叶密集,色泽一致,以紧贴地面的草种为主。世博园内种植的主要为冷季性草种,有早熟禾(Poa aunua)、高羊茅(Festuca ovina),绿色期可高达300余天;这类草坪适应性强,春、秋生长旺盛,抗寒力较强,抗热力较差,绿期较长,适宜在北方使用。在南方地区使用则表现为抗湿热性差,病虫害严重,有夏枯现象发生;而结缕草(Zoysia japonica)、地毯草(Axonopus compressus)均属暖地型,这类草坪夏季生长旺盛,抗热力强,抗寒力相对较差,绿期较短,适宜在南方栽植,其中尤以结缕草(Zoysia tenuifolla)色鲜而叶细,绿色期,在宜昌亦可达280天以上,俗称“马尼拉”,曾被广泛运用,但由于易出现“毡化现象”,外观起伏不平,种植面积有所减少。
3.2叶被:以草本或木本的观叶植物满铺地面,仅供观赏叶色、叶形的栽植面积称为叶被。它和草被虽然同是以叶为主,但草被有的可以入内 ,(少量的或短时间的),故以宏观观赏为主,体现一种“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景观。而叶被的植株一般较高,以叶形叶色的美产生既可远赏,亦耐近观的观赏效果。在世博园内种植有鸢尾、玉簪、菖蒲、蕨类植物、各类水生植物等。在宜昌地区,这类地被植物主要有:麦冬、葱兰、红花浆草、马蹄金、吉祥草、万年青、鸢尾、油麻藤、肾蕨、水生植物等地被覆盖植物,这些植物应该在宜昌大力推广。
3.3花被:通常是以草本花卉或低矮木本花卉于盛花期满铺地面而形成的大片地被。由于这类植物的花期较短,故宜配合公共节日或者是就某种花卉的盛花期特意举办突出该花特色的花节,即使是同一种类的花,由于品种不同、花色不同,也可以配置成色彩丰富、灿烂夺目的地被花卉景观,展示出艳丽的花姿花色。这类植物在世博园主要有各类草花、月季(或称玫瑰)、菊花、牡丹、芍药、百合、风信子等,大大丰富整个世博园的景色。宜昌地区目前应用的此类植物主要有各类草花、月季(或称玫瑰)、矮生美人蕉等,应适当引进一些能适应本地气候的花被植物如牡丹、百合、风信子、水生美人蕉等,丰富宜昌的景观。
4结尾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的园林设计显得越来越重要,作为一名园林工作者,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园林设计的新方法、新路径,以为园林设计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园林景观设计》里德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李铮生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 《风景园林设计》王晓俊等,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