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炎164例结果分析

2012-06-04 05:59:48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2年1期
关键词:性肝炎抗结核肝细胞

河北省胸科医院 河北石家庄 050041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而应用抗结核药物所导致的肝损伤是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临床时有报道[1]。为进一步了解抗结核药物致肝损伤的影响因素,现将我院2010年8月至2011年9月间的164例使用抗结核药物致肝损伤的患者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抗结核致肝功能损害的住院患者164例,其中男性107例,女性57例,年龄为15~82岁,服用抗结核药物前肝功能均正常。

1.2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查阅住院病历,记录检查结果。

1.3 诊断标准:①有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史,用药前肝功能检查正常;用药后出现肝损害症状及体征,检测肝功能异常;②停用抗结核药物后症状好转,部分病例应用相同药物后再度出现肝脏损害;③排除脂肪性、酒精性肝炎。

2 结果

2.1 肝功能各项生化指标变化情况。ALT的变化最为明显,其次为AST。见表1。

表1 各项生化指标变化情况

2.2 患者年龄分布。以青少年和老年患者居多,中年人偏少。见表2。

表2 患者年龄分布

2.3 肝损害的时间及构成比。肝损害多发生在1~2个月内。见表3。

表3 肝损害的时间及构成比

3 讨论

肝是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其功能十分复杂。用来反映肝脏功能的生化指标有ALT、AST、ALP、GGT及胆红素等。当肝细胞损伤或坏死时,血清中这些物质的含量会随之发生改变,且变化幅度与肝脏受损伤的程度有关。其中ALT、AST是直接存在于肝细胞的酶,在肝脏损伤时能直接反映肝细胞的损害及程度,是最早出现的肝损害指标,有助于估计病情、判断预后及疗效观察。胡珊[2]认为药物性肝损伤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而本组资料中患者年龄结构上也同样显示老年人是抗结核药物引起药物性肝炎的高发群体,原因可能与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代谢能力减弱有关。本组资料还提示,青少年发生结核性药物肝损伤的比例也不容忽视,这可能与青少年各器官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有关,故临床在这两类病人用药时应谨慎选择药物种类及剂量。

目前,临床应用抗结核药物均为几种药物联合应用。在强化治疗的同时,药物的毒性作用随用药种类的增加而增大,肝脏的负担也就随之加重,超过肝脏的代偿能力,即会造成肝脏损伤。本组资料显示应用抗结核药物后肝损害发生在1~2个月内,尤其是第1~3周,这与厉惠莉[4]的观点基本一致。因此在给患者用药时应针对个体基本信息制定用药方案,并且一定要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临床表现,要及时复查肝功能,防止严重肝损害的发生,保证抗结核治疗的顺利完成。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疗效果,使其早日康复。

[1]许继涛,潘春记,等.肺结核合并HBV感染的优化治疗[J].中国热带医学,2011,11(6):752-757.

[2]胡珊.肺结核患者121例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害的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0):731-732.

[3]厉惠莉,章华权,等.抗结核药物致肝功能损害164例临床分析[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9,25(3):271-272.

猜你喜欢
性肝炎抗结核肝细胞
外泌体miRNA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376例分析
中医适宜技术治疗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合并糖尿病1例
芒果苷对大鼠酒精性肝炎的保护作用研究
贵州夏枯草的抗结核化学成分研究
肝细胞程序性坏死的研究进展
链霉菌CPCC 203702中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与鉴定
肝细胞癌诊断中CT灌注成像的应用探析
哈尔滨医药(2015年4期)2015-12-01 03:57:54
主要高危人群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异甘草酸镁对酒精性肝炎患者TNF和IL-6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