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林蛙半人工养殖放养技术1)

2012-06-02 05:56
中国林副特产 2012年1期
关键词:林蛙变态蝌蚪

陈 兵

(黑龙江省鸡西大学安全与环境工程系,黑龙江 鸡西 158100)

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显著[1],不仅为人类社会提供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以及涵养水源、降解污染、蓄洪防旱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湿地资源丰富,总面积达3.03万km2。当前湿地资源破坏退化程度不断深化,大气污染、水质污染是主要因素,湿地野生林蛙[2-3]数量递减,导致植物病虫害严重,湿地植被生长缓慢,湿地环境恶化。据相关资料,目前已采取有一些缓解湿地退化的方法措施,但是利用林蛙养殖来恢复湿地生态的做法还未报道。本文通过实地实践分析,遵循生态食物链循环法则,采取新式林蛙半人工养殖放养的技术措施,来缓解湿地资源恶化,大幅度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基因宝库特性[4],同时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从而建立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互惠互利的可持续发展的崭新空间。

1 材料与方法

1.1 概况

黑龙江林蛙养殖场位于兴凯湖农场林湿地区域内。林湿地面积61.7万亩,苇原15.5万亩、水面61.1万亩,被列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际重要湿地,国家地质公园。养殖场基础建设设施[5]有产卵孵化池,蝌蚪饲养兼变态池,冬眠越冬池和幼蛙天然放养场。

1.2 设施

1.2.1 产卵孵化池。产卵孵化池(图a)通过机械推土和人工修整建成后,池底铺一层聚酯塑料薄膜,保持水质清洁,防止杂菌侵染滋生。修建规格为2m×4m×0.4m,采用对角线方式设置进水排水装置,保证池水加速更新。

1.2.2 饲养变态池。饲养变态池(图b)均匀合理地分散在放养场里,首要选取离水源较近的,有植被遮阳的潮湿区域,保证较高的幼蛙成活率。尽最大可能减少幼蛙在奔往适宜生长环境途中的伤亡损失。蝌蚪变态时间不整齐,大致要分2~3批才能全部完成变态,所以变态池面积相对要小,规格为3m×4m×0.7m。

1.2.3 冬眠越冬池。冬眠越冬池(图c)建在放养场的中下游,一处放养场最好建2~3个越冬池,池子的大小不低于10m2,深度在2m左右,保证水深1.5m以上。冬季要有补水保障,确保幼蛙越冬。冬眠越冬池规格为3m×4m×2m。

1.2.4 幼蛙放养场。幼蛙放养场(图d)主要以农场湿地内适合动植物生长繁殖的区域为基础进行圈建。圈建范围内有长势良好的植被和水源。丰富的植物和水源有利于昆虫的繁殖与生存,保证了林蛙食物来源的多样性,也一定程度缩减了黄粉虫等林蛙食源的人工投喂量,避免了单一性食物喂养带来的林蛙营养不良问题。用尼龙网将放养场场区圈围,防止林蛙逃逸。放养场面积圈定为800~1000m2。

图a 产卵孵化池

图b 饲养变态池

图c 冬眠越冬池

图d 幼蛙放养场

1.3 方法

1.3.1 养殖方式。分为半人工和全人工两种养殖方式[6]。半人工养殖是指林蛙的繁殖、蝌蚪的生长发育及变态等完全在人工饲养管理条件下进行,幼蛙、成蛙阶段利用天然山林资源进行养殖,在丰富的野生昆虫食源基础上不再大范围人工投食,但要加强天敌等方面管理力度。

1.3.2 种蛙产卵。主要选取2~3龄期的黑龙江林蛙作为种蛙。特点在于抗逆性强,生命力强,产卵量高,体重达标,体形匀称。共选种蛙16对,产卵过程由雌雄抱对和产卵受精两个环节构成。水温一般为7~9℃,气温一般为8~10℃。抱对一般在每天24:00点之前完成,在24:00点之后产卵,大致持续36~48h。每1h捞卵1次,捞取直径达到4~6cm的卵团,避免惊蛙。

1.3.3 蛙卵孵化。保持适宜的池水温度,降低孵化池水的换水速度。为预防早春冰冻灾害,要加大灌水量,孵化池室内安装水暖或电暖设备,减缓水温的急剧下降,保护卵团。

保持室内湿度85%以上,可采取洒水或木板覆盖等措施维持卵团的湿润度,防止卵块胶膜变硬变脆或卵块干燥失水而引起的孵化率下降[7]。

1.3.4 饲养变态。孵化后5~20日龄蝌蚪饲养密度为500尾/m2,20日龄至变态期蝌蚪饲养密度为300尾/m2。

混合饲料配比为玉米面40%、豆饼20%、麦糠10%、骨粉5%、鲜植物茎叶25%。

5日龄蝌蚪不喂食,可正常消耗剩余卵黄,10日龄后开始按150g/1000(尾)标准投食。15日龄以后标准参照250g/1000(尾)。

创造遮阳的潮湿区域,保证较高变态成活率[8]。黑龙江林蛙适合较高温度下饲养变态,最佳水温控制在20~22℃。

1.3.5 幼蛙越冬。越冬池灌水不低于1.5m,池底覆盖30~50cm厚度的枯树叶片,清洁鹅卵石块及少量腐殖质土。池顶覆盖木板保持越冬池温度恒定不结冰。注意保持池内水位,同时注意池内空气的定期循环流通。

1.3.6 眠后放养。在放养场内挖2~3个林蛙春眠坑,规格为100cm×50cm×30cm。在坑底垫上5cm左右的腐植质土,上铺15cm厚度枯叶,离坑面1m高处挂上50%遮光度的遮阴网。当自然环境温度上升到10℃以上时,将林蛙取出放养。在冬眠基础上,经过春眠提高幼蛙成活率,起到冬眠后的缓冲作用。

幼蛙在放养场圈地范围内自由生长活动,人工定期进场观察巡检。每天上午9:00和下午15:00两次分散投喂少量的人工饲养的黄粉虫、蝇蛆等昆虫,促使林蛙主动捕捉场区内野生昆虫,保证生长及营养方面的健康要求。

1.3.7 成蛙放生。人工捕捉成蛙,在远离幼蛙放养场且植被较旺盛地域进行人工放生,成蛙适应自然能力强。成蛙捕食环境中的有害昆虫,继续繁殖后代,扩增种群规模,维护湿地植物生长能力。其它野生鸟类、鱼类等以林蛙为食,保持湿地生物物种多样性,从而大幅度恢复湿地生态环境。

1.3.8 危害防治。主要防治水生龙虱、水甲虫等昆虫及野鸭等禽类。

2 结果与分析

2.1 养殖方法

实践主要采用野外半人工养殖科学模式——散养模式[9]。

2.2 产卵时间

最早在4月28日雨后产卵,相继在5月3日,5月8日和5月12日的雨后出现产卵高峰,之后仍有零星个体陆续产卵。产卵期19d左右,实验共得57个卵团,2850颗卵粒。

表1 林蛙产卵期数据

图1 林蛙产卵期数据折线图

2.3 蛙卵孵化

空气相对湿度达85%时,池水温度在5~7℃,10~12℃,14~15℃这三个范围内孵化率增长较快。未孵化(死亡)513颗卵粒,孵化得蝌蚪2337尾。

表2 蛙卵孵化期数据

图2 蛙卵孵化期数据折线图

2.4 饲养变态

黑龙江林蛙蝌蚪大数量个体变态一般有三个明显时期,即喂养到第26~32d,第34~40d,第42~48d。

混合饲料喂养(按照比例调配)一期变态率68%,二期变态率75%,三期变态率87%。

表3 饲养变态期数据

图3 饲养变态期数据折线图

2.5 幼蛙越冬

黑龙江林蛙一般在10月上旬进入越冬池1.5m水下冬眠,到次年春季3月底至4月初期间复苏活动。

2.6 眠后放养

放养密度控制在一龄幼蛙密度控制在4~6只/m2;二龄、三龄蛙密度控制在3~5只/m2;三龄以上育成蛙密度控制2~3只/m2。

不同龄林蛙最好在放养场内分隔开来放养[10]。

每日9~11时和15~17时黑龙江林蛙活动频繁,是最佳喂食时间。

表4 放养喂食数据

图4 放养喂食数据折线图

2.7 成蛙放生

四年(龄)以上成蛙进行放生,四龄以下林蛙生育能力较强,不宜放生。

2.8 危害防治

龙虱和水甲虫等昆虫数量少时可用捞网捞出,数量多时可将蝌蚪转移并抽干池水,扬撒生石灰粉,晒干池底利用机械深翻,进一步促进池底晒干晒透,彻底将害虫杀死。

野鸭等禽类防治采用人工驱逐或光碟碟片反光惊鸭的方法[11]。

3 讨论

半人工养殖优点是方法简单,投入少,对恢复野生资源有利;缺点是受自然因素影响大,回捕率较低。全人工养殖[12]优点是可以进行规模化饲养,回捕率高;缺点是投资大,管理复杂,技术难点多,不易掌握。

通过混合饲料喂养与单一饲料喂养[13]的变态率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图5 两种饲料喂养变态率对比柱形图

将上述养殖方法和喂养饲料取长补短,得出黑龙江林蛙野外半人工散养新技术。通过采用林蛙野外半人工养殖散养模式,将林蛙回捉出售,进行林蛙产品深加工等,创造了可观经济效益[14-15]。将四龄成蛙放生,缓解湿地资源退化趋势,大幅度恢复湿地生态环境和湿地功能,带来深远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肖素荣,李京东.湿地的生态功能[J].生物学教学,2003,28(3):7-8.

[2]杨杰,应浩,石灵,等.豫北太行山区中国林蛙的生态学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35(1):160-163.

[3]谢锋,叶昌媛.中国东北地区林蛙属物种分类学研究[J].动物分类学报,1999,24(2):224-231.

[4]程实,张怀清,陈永富.兴凯湖湿地资源综合评价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8,21(增刊):85-90.

[5]顾宇书,何敬宾,张志通,等.中国林蛙半人工养殖条件及技术探讨[J].防护林科技,2008,3(2):85-86.

[6]田秀华,赵文阁,柏永明,等.东北林蛙人工养殖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野生动物杂志,2009,30(4):214-216.

[7]纪文录,王星文,王兴奎,等.中国林蛙全人工养殖技术(Ⅱ)[J]辽宁林业科技,2004(6):41-44.

[8]黄孝明,徐艳春,应璐,等.半人工饲养条件下东北林蛙变态后的生长规律[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8,36(1):63-65.

[9]王增财,张玉国,申利子,等.浅谈当前林蛙养殖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林副特产,2001(3):49-50.

[10]佟庆,高凤林,王闯.东北林蛙人工养殖的健康管理[J].水产养殖,2010,31(11):29-31.

[11]张玉国,梁吉祥,孙广安.林蛙养殖新法[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8,5(11):11-12.

[12]柏永明,田秀华,沈广爽.人工养殖东北林蛙生长与发育规律的初步研究[J].野生动物杂志,2009,30(2):93-96.

[13]王忠友,中国林蛙半人工养殖饲养管理技术研究[J].辽宁农业科学,2006(6):15-17.

[14]张玉国,王占富,王增祥.中国林蛙半人工养殖的效益分析[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2(7):10-11.

[15]裘文泽,裘辉,魏延平.林蛙的养殖方式及经济效益[J].中国农村科技,2002(10):52-54.

猜你喜欢
林蛙变态蝌蚪
海里的巨头蝌蚪
“八珍”哈士蟆传记
棘胸蛙养殖技术(四)——变态期饲养管理
大纹白蝶如何变态
关于对林蛙相关名称的解释
从蝌蚪到青蛙
骂错人
冻不死的林蛙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1)
蝌蚪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