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抵万金
——访《新商报》总编辑马力

2012-06-01 09:59:34
传媒 2012年10期
关键词:大连市委都市报马力

本刊记者 冉 然

“家书”抵万金
——访《新商报》总编辑马力

本刊记者 冉 然

2011年9月,由大连《新商报》发起的“城市家书——写给大连的一封信”大型民意民智征集活动引发广泛关注,时隔一年,“城市家书”作为一种现象仍然热度不减。

2012年8月18日,由大连市委宣传部、大连市记者协会主办,新商报社承办的“城市家书——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媒体使命研讨会”在大连举行,多名社会管理及传媒界专家和学者参与研讨,围绕“城市家书”所折射出的新传媒时代社会沟通、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媒体责任、时代价值及常态化机制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作为“城市家书”的主要策划者和推动者,《新商报》总编辑马力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畅谈“城市家书”系列报道推进始末及心得体会。

借势而为,“城市家书”应运而生

2011年大连发生了一系列环境安全事件后,大连市委市政府决定从9月5日至11月中旬,在全市干群中开展以“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凝心聚力建设富庶美丽文明大连”为主题的大讨论,旨在倾听民意、集纳民智,让市民爱家乡的情绪能有理性的表达方式,并安排全市各媒体围绕这个主题开展报道。接到任务后,《新商报》总编辑马力牵头成立了报道小组。

“作为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媒体人,看到城市转型期一系列事件引发的社会问题深深忧虑,发自内心的社会使命感让我意识到,这次主题大讨论虽为‘指令性报道’,但我们决不能简单应付!”马力说。

在一个被赋予了如此重大意义的主题里,如何发挥都市报的优势和责任媒体在重大时政报道中的积极推动作用,成为报道小组该如何开展报道的关键。经过了几番“头脑风暴”,最终确定推出“城市家书——写给大连的一封信”大型民意民智征集活动。

“‘你好,大连’,以这个称呼开头意味着每个人在这座城市面前都是平等的,官员也罢,市民也罢,财富群体也罢,我们希望用媒体的责任与担当,在市民和城市管理者之间搭起一座构建和谐大连的桥梁,市民通过最温情的写‘家书’的方式,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向家乡娓娓道来,市民对城市情感的真实流露和城市管理者的坦诚相待,使两者的心贴得更紧。”

如此初衷,《新商报》拉开了为时两个月、出版总量近百版、稿件总量达200余篇的系列报道序幕。

反响强烈,两千多封“家书”意义非凡

回想策划和推动“城市家书”的活动历程,马力有些兴致勃勃。“确定了报道形式后,《新商报》刊发了‘写给大连的一封信’征集启示,并开通包括短信平台、电子邮件、论坛贴吧、微博等多种信息沟通渠道。”

2011年9月8日,《一个80后的心里话》作为第一封来信被刊登出来,写信者是一位毕业于大连并在此工作的80后女生,她在信中呼吁房子、公积金等问题,这封信引起大连市相关部门密切关注,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主动回应,几天之内便帮她解决了公积金问题,9月14日《新商报》即刊发了市公积金管理中心回应的报道《公积金不缴欠缴,将一对一解决》。

“在接下来的短短两个月时间里,我们共收到2148封读者来信,来信读者包括大连市民、大中学生、政府官员、文化名流、学者专家等各行各业人员。期间适逢夏季达沃斯在大连召开,此活动也吸引了国际经贸界人士积极参与,《新商报》积极拓展活动内涵外延,配发了大量编辑部文章,并针对性的展开专题报道,开辟了‘名流口信’‘达沃斯留言’‘主题班会’‘社区微博’等多种形式。”

在活动尾声,专题还推出《此致敬礼》特刊,把2148封来信梳理成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公共交通、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社会管理创新、文化建设、科技教育和人才工作、工资物价和社会保障八个方面,使得这套系列报道再次升温,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2011年10月25日,大连市委书记唐军写了第2149封来信,他在信中说道:“‘城市家书’这项活动体现出大连新闻媒体的责任和担当,感谢《新商报》为我们大家搭建了一个富有创意的好平台!”,此外,他还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城市家书”所提建议、意见作出表态和承诺。至此,活动报道被推向高潮。

促进城市管理,“幸福”续写“家书”

2011年10月26日,新华社以《2148封“城市家书”成大连干群沟通平台》为题,对大连市畅达民意汇聚民智民情方面的创新做了报道,并向全国媒体发稿。10月3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题刊发了《大连“城市家书”展现城市文化》的消息,对大连市民的“城市家书”给予了肯定。此外包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多家主流媒体纷纷关注并报道。

2012年1月,中共大连市委召开常委会议,专题讨论“城市家书”中所提的数千条城市管理建议与意见的落实情况。同时,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把“城市家书”中所提意见与建议汇编成册,制定出意见建议责任分工方案,对8个方面、171个问题逐一明确了责任部门。

“城市家书——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媒体使命研讨会”现场

马力介绍说:“截止2012年5月25日,171条意见建议得到了全面整改。有关单位还与能够联系到的77名意见建议人做了‘面对面’答复,意见建议人对整改落实结果均表示满意,满意率为100%”。

在“城市家书”取得成功后,延续此类型的专题报道成为众望所归。“‘城市家书’是搭建平台,让大家与城市平等交流,理性发泄不满情绪,下一步就是希望大家都能参与到大连的城市建设中来”。马力率领新商报团队开始了新一轮策划设计,在今年7月推出了“城市家书”的姊妹篇——“幸福有你”系列专题,以征集“幸福贴”的形式,倡导“建设幸福大连,有你有我;享受幸福生活,有你有我;传递幸福理想,有你有我”。该专题将持续做到今年年底。

践行媒体责任与使命

当前新媒体发展迅速,媒介渠道种类多样,信息资讯纷繁快捷,在此新传媒时代,“城市家书”缘何获得社会各界的肯定?马力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是借势而为,搭建平台。《新商报》是党报集团旗下的都市报,应当发挥媒体的传播力及影响力,践行责任感和使命感,一方面要服务中心,围绕大局,另一方面要贴近民生,传递民意。“城市家书”活动正是借“大讨论”之势而有所作为,搭建了百姓与城市管理者之间沟通的桥梁,积极参与城市管理,充分体现出媒体的作用和价值。

读者在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和虎雕广场参与《新商报》“写给大连的一封信”的大型活动

二是找准定位,精于策划。传统的都市报是依靠社会新闻起家,随着社会变革,市民公民意识的觉悟,都市报要想满足读者的多元需求和理性回归,担当起都市报积极引导的作用,就必须找准定位,精于具有亲和力的深度策划。《新商报》作为以商经类资讯为主的都市报,拥有文化、生活水平都较高的读者群体,只有在版面和策划上下功夫,并使这些新闻诉求有效抵达读者的心灵,才能赢得更多读者的喜欢。“城市家书”准确把握每一步报道脉搏,适时安排刊登读者来信、政府回应、通讯文章等,张弛有度,呼应及时,使得读者能够积极参与并持续关注。

三是温情关怀,直抵人心。都市报要贴近民生,学会“煽情”,既不能把逾越道德底线的事件作为新闻卖点,刺激大众感官,也不能一味地把政策指令灌输式传递给受众,而是应当怀着善意的引导心态,寻找对受众有用的传播内容,创造能够直抵人心的传播方式。马力经常对她的团队说:“一张报纸的版面上要让人看到阳光、空气和绿地,媒体要传播正能量。”从“城市家书”到现在的“幸福有你”都体现出《新商报》对城市建设的深切关注以及对读者浓浓的温情关怀,让受众感到贴心、信赖。

四是主管单位的包容与支持。“起初,我们心怀忐忑,一方面没想到读者能如此踊跃参与,另一方面没想到大连市委市政府能有如此的包容胸襟和支持力度”,马力感慨道。从创意到执行全过程,大连市委宣传部、大连日报报业集团都给予充分支持。市委主要领导不仅写信鼓励,还多次批示并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研究落实“城市家书”所提意见。在《新商报》刊出的读者来信中,不乏尖锐的批评和埋怨,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不仅没有下令禁止,也没有噤若寒蝉,而是第一时间回应,并高度重视整改落实工作,体现出大连这座城市有容乃大的城市精神。

猜你喜欢
大连市委都市报马力
以15秒播出一个温暖的片断——温州都市报的抖音号运营实践
传媒评论(2019年4期)2019-07-13 05:49:22
说说“马力”
袁克力:大连市委常委遭“双开”
行摄藏地
宁夏画报(2016年9期)2016-11-21 11:35:46
毛衣链 给冬日摩登感加大马力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02:25:19
雪之魅
宁夏画报(2016年1期)2016-02-23 02:31:42
试论《都市报道》与“民生民情”
新闻传播(2015年4期)2015-07-18 11:11:29
新形势下都市报文化新闻创新探析
新闻传播(2015年5期)2015-07-18 11: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