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志
十二指肠溃疡指的是十二指肠的球部发生的慢性溃疡症状,主要表现为胃酸,球部粘膜被胃蛋白酶侵袭,后者攻击力比前者防御力强所导致[1]。本文观察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小儿幽门螺旋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疗效,寻找对此类患者治疗的更有效方案,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治疗,减少或避免并发症或后遗症。
本文选取2007年2月~2011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120例患有幽门螺旋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小儿患者病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雷贝拉唑三联疗法和奥美拉唑三联疗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复发情况、并发症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在2007年2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就诊并确诊的小儿幽门螺旋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20例,再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患者月龄在3至39个月之间,平均月龄24.3个月;其中包括73例男性患者和47例女性患者;两组患者的所有自然资料,没有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0例病例随机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60例。采用雷贝拉唑三联疗法对A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奥美拉唑三联疗法对B组患者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复发情况、并发症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
1.3 用药方式和剂量
A组:每天口服雷贝拉唑20mg(一次服用),口服克拉霉素和替硝唑各1g(分两次服用),坚持服用半个月;B组:每天口服奥美拉唑20mg(一次服用),口服克拉霉素和替硝唑各1g(分两次服用),坚持服用半个月。
1.4 疗效评价标准[2]
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病灶完全消失;有效:临床症状得到缓解,溃疡面积缩小一半以上;无效:临床症状没有任何好转,溃疡面积几乎没有缩小,或有加重迹象。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表明,A组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复发现象的人数明显少于B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整个过程中,均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复发情况比较[n(%)]
雷贝拉唑是新近开发的一种PPI制剂,抑酸效果强于奥美拉唑和兰索拉唑。有结果表明,该药物本身抗菌作用强,其最小抑菌的浓度比其他PPI要低得多。该类药物具有非常独特的非酶代谢途径,服药后患者胃内的PH受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影响相对较少,疗效稳定,个体差异相对小[3]。雷贝拉唑的pKa为5.0,而奥美拉唑pKa为4.0。一般认为药物的pKa值越大,解离能力越强,对质子泵的抑制效果越好,起效越迅速。该药物服用后可以迅速在患者的胃内进行活化,5min内就能够达到最大的抑酸效果。用药当天患者胃酸分泌的抑制效果明显优于奥美拉唑等药物[4]。雷贝拉唑对胃酸分泌的抑制作用发生在口服雷贝拉唑20mg后1h内,2h~4h之间达血药浓度的峰值,在初次采用雷贝拉唑对患者进行治疗的24h内,可对患者的基础胃酸量和由食物刺激而产生的胃酸量进行显著的抑制, 其抑制率分别可以达到70%和80%以上,并且药效持续时间可以长达48h左右,明显长于半衰期。该药物还能够对患者机体内的H+、K+、ATP酶的水平进行抑制,进而对胃酸的分泌进行抑制,使患者胃内pH值得到有效控制[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A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B组,且患儿治疗后的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
采用雷贝拉唑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小儿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令人满意,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可以作为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首选方法,值得推广。
[1]王芬,王晓艳,贾燕,等.雷贝拉唑为基础的五日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观察[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9(5):98-99.
[2]罗义根,江勇,肖新明.奥美拉唑联合用药治疗消化性溃疡78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08,6(19):70-71.
[3]喻迪标,彭秀兰.两种三联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效果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0,23(4):437-438.
[4]梁宏.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46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6,46(17):142-143.
[5]彭军,孟冲,蒙有储.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临床应用及治疗新进展[J].当代医学,2009,15(5):363-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