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敏龙 王国恩 王红梅
近年来,鲍曼不动杆菌在院内的耐药率逐年上升。由于耐药鲍曼出现,临床医生选择治疗鲍曼的有效抗生素很少,导致治疗鲍曼感染愈加困难,据报道鲍曼感染的病死率在7.8% ~23%[1]。为了提高临床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效果。回顾分析西安某三甲医院近两年鲍曼杆菌流行情况和药敏变迁,为鲍曼不动杆菌治疗提供一些思路。
回顾调查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西安市某三甲医院细菌室分离细菌菌株,分析统计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和体外药敏结果。送检标本来源包括痰液、气管插管或气管切管内分泌物、肺部灌洗液、清洁尿 、粪便、血液 、引流液、胸腹水、脑脊液和伤口分泌物。
2010年细菌室共分离细菌4552株,占据前五位的分别为:大肠埃希菌(14.4%),鲍曼不动杆菌(12.8%),肺炎克雷伯菌(8.5%),铜绿假单胞菌(8%),金黄色葡萄球菌(5.6%);2011年细菌使共分离细菌7269株(包含重复标本),占据前五位的分别为:大肠埃希菌(13%),鲍曼不动杆菌(12.8%),铜绿假单胞菌(11.8%),肺炎克雷伯菌(10%),金黄色葡萄球菌(6.4%)。具体见表1。研究鲍曼不动杆菌药敏情况,共总结13种抗生素对鲍曼的药敏情况,其中多粘菌素、丁胺卡那、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仍保持较高敏感率。2010年的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的药物敏感率较2011年显示出下降趋势,具体见表2。2010~2011年的13种抗生素药物敏感率和趋势变化见图1。
表1 某院不同年份鲍曼不动杆菌分离情况
表2 某院不同年份鲍曼不动杆菌药敏情况
鲍曼不动杆菌在院内检出率和耐药率逐年上升[1]。某院2010~2011年鲍曼耐不动杆菌检出率均占据第二位,仅次于大肠埃希菌(见表1)。表2显示鲍曼不动杆菌的敏感抗生素包括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和丁胺卡那,与CHINET[1]监测一致,但三种抗生素的敏感率排序不一致。2010年CHINET[2]显示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鲍曼不动杆菌敏感率最高,敏感率69.3%,表2显示2010年鲍曼不动杆菌对丁胺卡那92%、其次头孢哌酮舒巴坦72%和米诺环素70.1%。分析原因可能与某院近年来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使用过多有关,导致鲍曼耐药率增加。图1显示某院2011年鲍曼耐药率较2010年继续上升,其中丁胺卡那83%、头孢哌酮/舒巴坦61.4%、米诺环素52%,亚胺培南40%、美罗培南29%,其结果令人担忧,2011年CHINET监测报告尚未见发表,据图1推测全国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会继续增加。因此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状况应引起关注。
虽然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增加,但 CHINET[1,2]显示丁胺卡那、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仍保持较高敏感率,这三种药物是治疗鲍曼不动杆菌的首选。某院的药敏排序与CHINET[1]结果不一致。说明鲍曼不动杆菌的治疗应该同时关注本院的细菌耐药趋势,结合实际药敏选药。对于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治疗目前仍然比较棘手,有文章报道可联合用药,临床有效率68.4%,效果仍不令人满意[3]。新近国内上市的替加环素,是鲍曼不动杆菌治疗的新选择,替加环素是新型静脉注射用甘氨酰环素类抗菌药物,体外实验证实替加环素对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有很高敏感率,达97.3%[4]。Karageorgopoulos等[5]回顾1999~2007年替加环素治疗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文献,其治疗有效率76%。因此,针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治疗,除了通常的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和丁胺卡那选择外,替加环素是新的选择。
[1] 张小江,徐英春,俞云松,等.2009年中国CHINET鲍曼不动杆菌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0,10(6):441-446.
[2] 朱德妹,汪复,胡付品,等.2010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1,11(5):321-329.
[3] 石岩,刘大为,许大波,等.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临床治疗初探.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7,7(1):34-37.
[4] 张小江,徐英春,原英,等.替加环素等14种抗菌药物对多重耐药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9,(5):365-368.
[5] Karageorgopoulos DE,Kelesidis T,Kelesidis I,et al.Tigecycl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multidrug-resistant(including carbapenem-resistant)Acinetobacter infections:A review of the scientific evidence.J Antimicrob Chemother,2008,62(1):4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