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南闯北赏风筝

2012-05-31 01:39缪士毅
北京档案 2012年4期
关键词:纸鸢放风筝风筝

缪士毅

“暖风十里丽人天。”在春暖花开的时节,川原远近,风筝飘忽,风动筝鸣,盎然成趣,恰如诗人所描绘的“江南江北低鹞齐,线长线短回高低。春风自古无凭据,一伍骑夫弄笛儿”。

风筝,又叫“风鸢”、“纸鸢”,源于中国。相传,25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的公输般为军事需要,曾做木鸢以窥宋城。秦末,韩信发明篾扎风筝。西汉时以纸代木,故称“纸鸢”。五代的李邺在纸鸢上装竹笛,风动筝鸣,似古筝响于天空,从此人们把纸鸢改叫“风筝”。风筝在隋唐时逐渐为民间广为制作。到了宋代,民间已盛行春天放风筝,张择瑞就将东京汴梁儿童引线放风筝的情景画在《清明上河图》中。北宋画家郭忠恕将民间放风筝作为创作的一种题材。南宋苏汉巨所绘的《百子图》中,生动地描绘了宋代民间放风筝的动作。此时,社会上已出现一种专门制作风筝的艺人,被称为“赶趁人”。明清两代,风筝发展更为普遍,《北京竹枝词》这样写道:“风鸢放出万人看,千丈麻绳系竹竿。”现代风筝不仅继承了传统的工艺,而且将电子、机械、遥控等新技术加以运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艺术光彩,成为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

风筝,素有艺术之花的美称,融科技与艺术于一体,奇巧百出,风姿各具。

北京沙燕风筝。又称“京筝”或“扎燕”。京派风筝世家如金氏兄妹、“风筝哈”、“燕儿旺”等,均以扎制燕子风筝驰名。沙燕有肥型、瘦型和雏型之分,由于体型的差异,呈现出壮硕或俏丽或稚气等不同神态。在彩绘上大致相似而又略有不同,大块面的白色胸脯和头、翅、尾诸部的黑色描绘,成为沙燕风筝的重要标志,在蓝天下放飞,显得格外矫健,栩栩如生。有的沙燕风筝上点缀牡丹、蝙蝠等吉祥图案,以寓意宝贵和幸福,图个吉利,讨个彩头。

江苏南通风筝。以板鹞为当地风筝中的典型品种,有正方形、长方形及多角形等。如六角形板鹞就是以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组合而成的二元基本框架的风筝。框架上粘贴皮纸或用细麻布缝制。一般是在白色底的方块中央涂成大红的圆圈,而其他边角涂成黑色,形成红、白、黑三色,对比鲜明;也有加贴大团花和云纹、回纹角花的,犹如五彩祥云,十分美丽。板鹞上常装有哨子、响铃,放上天,这些口哨、响铃便发出不同的高低音,像一支大型乐队在空中合奏,美妙动听。

山东潍坊风筝。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其种类有软翅、硬翅、串式、板子、桶子类等,经历代发展,形成了选材讲究、造型美观、扎糊精巧、形象生动、绘画艳丽、起飞灵活的风格。在潍坊风筝中,大龙筝最具特色。1990年夏,在意大利金风筝城贝尔比诺市每年一届的国际风筝节上,大龙筝以总分第一夺魁。东方巨龙在异国天空昂头甩尾,比高竞翔,蔚为壮观。天津风筝,骨架匀整,画工精美,质地考究,驰名中外。

天津风筝。魏元泰研制出平板式、立体式、串式、折叠式、袖珍式等200余种风筝,具有形象优美、造型独特、结构合理、飞行平稳等优点。如今,天津风筝种类繁多,规格齐全,最大的长达百余米,最小的可装入信封,有的还采用折叠式,便于收藏和携带。天津的软翅风筝不仅可以做成飞鸟或昆虫的翅膀,还能做成神仙身边飘浮的云,金鱼身边游动的鳍。在放飞技巧上,天津风筝也有很多绝活,如在根主线上,由很多支线连着十几只甚至几十只“小燕子”,放起来绕着主线上下飞舞,独具情趣。

广东风筝。广东省的风筝以阳江市最具特色。阳江风筝已有1300余年的历史,为南派风筝的代表之一。阳江风筝种类纷呈,其中“灵芝”风筝最具风采。这种风筝中间有一条长杆,下扎灵芝图案,初看起来像一个腰子形的拍子风筝,但它在飞行时又类似硬翅风筝,可形成一对稍向下弯的“膀兜”,呈弧形翼剖面,飞行性能比一般的拍子风筝好得多。1990年,在第七届国际风筝会上,取材于民间传说《白蛇传》扎制的“灵芝”风筝被评为“世界十绝”风筝之一。

风筝牵动了诗人和画家的情愫,诗人们争相吟咏,画家不惜笔墨绘其美。唐代高骈的《风筝》诗:“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入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将晚上风筝在高空发出的不同声响作了精彩的描绘,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元稹的诗:“有鸟有鸟群纸鸢,因风假势童子牵。去地渐高人眼乱,世人为尔羽毛全。”宛如一幅风筝的风俗画,清新迷人。清代郑板桥的诗:“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彩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当时放风筝的盛况。清代高鼎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勾起了人们对童年时代尽情嬉耍风筝的回忆。明代画家徐渭爱画风筝画,作风筝诗,他的风筝题画诗就达三十余首,诗画交融,别具情趣。清代画家吴友如绘了一幅《放风筝》图,并在画面上题诗道:“只凭风力健,不假羽毛丰。红线凌空去,青云有路通。”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我国还将风筝作为邮票题材。1980年5月,我国发行了一套《风筝》邮票,全套4枚,第一枚图案为圆圆胖胖的雏燕形风筝,第二枚图案为腰部极细的瘦燕形风筝,第三枚图案为半瘦燕形风筝,第四枚图案为寓意比翼双飞的比翼燕形风筝。1987年4月,我国又发行了第二组《风筝》邮票,也是4枚,第一枚图案为展翅长空的鹰形风筝,第二枚图案为张着巨嘴的龙头和蜈蚣状身体的风筝腾空飞翔,第三枚图案为呈阴阳八卦状分布的风筝凌空翱翔,第四枚图案为翩翩起舞的凤凰鸟形风筝。

放风筝时,若猜猜一些与风筝有关的谜语,则更助雅兴。风筝谜为谜海中一束引人注目的浪花。“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这是《红楼梦》中的一则诗谜,其谜底就是:风筝。在民间有不少关于风筝的谜语,如谜面:“步步高,节节高,一阵风,跌一跤”,打一玩物,谜底:风筝;谜面:“天上一只鸟,用线拴得牢。不怕大风吹,就怕细雨飘”,打一玩具,谜底:风筝;“是鸟不会叫,是鹰沒有毛,喜欢顶风飞,就怕雨来浇”,打一玩具,谜底:风筝;谜面:“寻自由,要靠风,展翅飞翔在高空,可惜沒有真本事,还要受人来操纵”,打一文化用品,谜底:“风筝”。这些风筝谜,自然贴切,平中有雅,妙趣横生。

风筝,是一种融观赏健身于一体的高雅娱乐玩具。“鹞随风儿翔,心随鹞儿高。”眼看风筝独摇直上,高入云霄,自然会令人心旷神怡,难怪诗仙李白吟咏:“愿乘冷风去,直出浮云间”。放风筝,愉心情,动形体,畅气血,练视力。古人认为:放风筝时,迎天顺气,拉线凝神,随风送病,有病皆去。宋代李石在《续博物志》中云:“春日放鸢,引线而上,令小儿张口而视,可以泄内热。”放风筝大都在宽阔的广场、郊野, “手拍丝轮争上下,一时回首看青天”,人们沐浴着和煦的阳光,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牵引凌空飞舞的风筝,仰望蓝天,凝神专注,拉线奔走,有张有弛,一切忧虑煩恼早已忘之度外,收到了健脑益智、灵活四肢、锻炼目力、畅通气血之功,正如古诗所云:“两手托空理三焦,左右开弓如射雕。树动根定任风摇,气贯长空心火烧。”

时下春光明媚,何不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在蓝天下欣赏或竞放风筝,从中享受这益心逸兴的乐趣呢!

作者单位:中共浙江省永嘉县委组织部

猜你喜欢
纸鸢放风筝风筝
趁着海风放纸鸢
忙趁秋风放纸鸢
放风筝
春暖花开放纸鸢
放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