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与品艺术

2012-05-30 10:48
新民周刊 2012年30期
关键词:艺术品书画艺术

自从文物与市场、金钱挂钩之后,真真假假的问题就再也没有消停过。从国家级文物单位的种种“罗生门”,到遭受质疑的专家权威鉴定……代表着中华历史文明的文物,已经很难从一个简单的文化层面加以概括了。

就在这般纷纷扰扰、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情况之下,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与上海振华投资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的“文物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近日正式成立了。一场名为“中国古代艺术品与传统文化”的学术研讨会,深入讨论了当前艺术品以及艺术品市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史学研究如何更好地促进艺术品市场的繁荣等问题。

“艺术品与品艺术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为研究中心的名誉主任,上海社科院副院长、历史所所长熊月之先生开宗明义地为研究中心未来的方向确立了学术观点。在研讨会结束之后,《新民周刊》记者就收藏的历史与现状,与熊月之先生展开了对话。

收藏的历史

《新民周刊》:艺术品与生活有着怎样的关系?

熊月之:人类早期的艺术品,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无论是壁画、雕塑,还是陶器、酒器、钟鼎,或是宗教生活用品,或是日常生活用品,总之,都是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那时的艺术品,还没有从生活用品中脱离出来。那时如果有艺术品收藏,也是出于宗教或日常生活的需要。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分工,巫术逐渐分化,原始的巫、艺合一逐渐成为巫、艺分离或部分分离,使得艺术品的生产逐渐成为相对独立的活动。这时,统治者可以有能力、有财力进行艺术品收藏。帝王的宫廷收藏,教会的教廷收藏,成为当时主要艺术品收藏。

《新民周刊》:中国最早的收藏起源于何时?

熊月之:在中国历史上,大约在公元前8世纪,西周王朝就专设春官一职,“掌祖庙之收藏,凡国之玉镇大宝藏焉”。这是宫廷收藏艺术品的最早记录。和氏璧的故事那么有名,就与春秋时期对艺术品的重视与收藏有关。东汉时期,汉明帝刘庄爱好绘画,别开画室,并设立专门机构,珍藏艺术品。此后,历代王朝都重视艺术品珍藏。南朝梁元帝萧绎所藏书画典籍有14万卷。令人遗憾的是,当他被西魏军队围困即将投降前夜,他将这些收藏焚毁一空。隋炀帝也是个书画收藏迷,他沿运河南下扬州时,还将宫中所藏的书法名画随船携带,可惜的是途中船只倾覆,随行书画大半落水。唐代文化开放,气象宏大,崇尚艺术,唐三彩为其一绝。唐代朝廷设集贤院,职能之一是征集、鉴定、收藏书画。宫廷专门成立金银作坊院,精心制作金银艺术品,使得金银器的制作达到了中国古代金银器制作史上的最高峰,也达到了那时世界的最高水平。唐代宫廷与民间都很重视对艺术品的收藏,已形成专业收藏家、鉴赏家与书画商人。宋代艺术高度发达,瓷器、玉器、漆器、书法、绘画都达到很高水平。宋代皇室的艺术品收藏极为丰富,宋徽宗时御藏名画达6396件,包括自魏晋至北宋历代作品。那时,皇家王公贵族的艺术藏品深贮秘阁,或者只在特定的时空里进行展示、交流。

明清两代,特别是清代,宫廷收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程度。乾隆皇帝是艺术品最大爱好者,极为欣赏宫中三件书法珍品,即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与王珣的《伯远帖》,曾命人将其刻于石碑之上,即著名的《三希堂法帖》。乾隆年间,清廷曾对内府收藏的书画进行整理,编成《石渠宝笈》三编,225册。这是明清两代600年宫廷收藏的总结。清代宫廷收藏全盛时期,藏品总数在1万件以上,其中晋唐宋元书画2000件,明代书画2000件。嘉庆时,清宫中又有一批书画入藏,包括著名的《清明上河图》。

《新民周刊》:除了皇家收藏,民间收藏热的繁盛又出现于何时呢?

熊月之:明清两代,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富商日多,民间收藏愈益兴旺,字画古董买卖收藏之风盛极一时。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元代大画家黄公望的名作《富春山居图》的命运。这幅画作完成以后,黄公望把它送给了和尚无用上人。明成化年间,此画传到著名画家沈周手里,以后又被董其昌收藏,董晚年将其卖给宜兴收藏家吴之矩,吴之矩传给其子吴洪裕。吴洪裕视为至宝,建专屋收藏,但其临死时却决定将这幅画烧掉,为自己殉葬!其侄吴寄谷偷偷地用其他画卷将它从火盆中换了出来,但抢救出来的《富春山居图》已被烧成两段。到了清代,这幅画又流落到盐商安岐手中。时至今日,一半在大陆,一半在台湾。安岐有家资巨万,藏有大量书画珍品,除了《富春山居图》之外,北宋大画家范宽《雪景寒林图》也是他的藏品。“扬州画派”就是在富商竞相收藏字画的环境中形成起来的。

到了近代,一方面,由于商业化的作用,一些为适应市场需要的艺术品大量生产,如海派绘画中诸多作品;另一方面,由于战乱频仍,政局动荡,众多艺术品从宫廷、富户中流散出来。生产、搜寻、购买、聚集、珍藏艺术品,都十分活跃,艺术品市场相当繁盛。

《新民周刊》:收藏这一话题几乎是近几十年来的热门词,从身价上亿的齐白石、张大千到几十块钱的邮币卡,全民收藏的意识特别强烈,也形成了一道独特而丰富的文化景观。

熊月之:是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空前提升,民间财力的空前增长,人民群众对艺术品鉴赏能力的空前普及与提高,艺术品市场进入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就质地而言,举凡青铜器、铜器、玉器、陶瓷、漆器、红木制品、掐丝珐琅、犀角、象牙、织绣,就形制而言,佛像、鼻烟壶、手表、家具、灯具、文房四宝、扇子、字画、雕塑、钱币、邮票、火花、月份牌、明信片,乃至像章、纪念章、商标、票证、报刊、调羹、筷子,皆有收藏,也有各类艺术品的市场。我曾在广东见到一位私人收藏家,专买一幢房子珍藏古陶瓷与青铜器,雇有专门的保安,据说其藏品为天下第一。我曾在上海见到一位收藏家,专门收藏景泰蓝屏风与鼻烟壶,足可以称为国内第一。我还在上海看到一位专门收藏近代商标的专家,所藏近代各类商标,极其丰富,超过任何一位研究近代史的学者,也远远超过任何一家图书馆。我们在电视上时常可以看到报道某类专门艺术品收藏的奇迹。

艺术品的生产与收藏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艺术品的种类随着历史的演进而不断丰富,艺术品的流通、收藏范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不断扩展。时至今日,艺术品收藏为宫廷与教会所垄断、独占的局面早已不复存在,国家收藏,企业收藏,单位收藏,个人收藏,各呈所能,多元化、专业化、民间化,已成为当今艺术品收藏的重要特点。

收藏艺术,学会品评

《新民周刊》:收藏艺术品的价值在哪里?人们为什么选择收藏艺术品?

熊月之:任何艺术品都是历史文化的有形遗存,是艺术家精神创造的产品。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艺术,都有自己的艺术品。每个国家、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艺术,都有自己的艺术品。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不同时代的艺术品联系起来,就形成这一国家或地区的艺术历史脉络。将一个国家同一时代不同地区的艺术品综合起来,就拼成这一国家或地区的艺术地图。艺术品之所以成为艺术品,而不是一般的物品,因为一般说来,艺术品具有较高的艺术含量,代表了某一时代、某一国家或地区的艺术水平。任何艺术品都有特定的时代与区域属性,在这个意义上,任何艺术品都是不可复制的。这是艺术品的文化属性,也是艺术品的文化唯一性。因此,收藏艺术品就是在收藏艺术,收藏文化。鉴赏艺术品就是鉴赏特定时代、特定区域的文化。

艺术品一进入市场,就同时具有文化属性与经济属性。同样是收藏艺术品,有的人是为了鉴赏而收藏,有的人是为了谋利而收藏。在时局动荡时代,有的人本人并不一定懂得艺术,但是为了不让国宝流失外国而收藏,这在艺术品收藏的属性上,打上了爱国主义的烙印。其中最典型的是张伯驹。他是近代中国有名的爱国收藏家,起初收藏仅为爱好,继以保存国家顶级艺术品不外流为己任,他曾买下中国传世最古墨迹西晋陆机《平复帖》、传世最古画迹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上阳台帖》等,经他手蓄藏的中国历代顶级书画便有118件之多,被称为“天下第一藏”。这三种收藏中,第一种收藏是为艺而藏,第二种收藏是为利而藏,第三种收藏是为义而藏。当然,有不少收藏者是两者兼有或三者兼有,但是,细分起来,无非是这三种。在价值多元时代,我这里不想对这三种收藏境界作高低的区分。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无论哪一种收藏,都离不开品艺术,即对艺术品的鉴赏。

《新民周刊》:如何定义“品艺术”?

熊月之:所谓品艺术,主要是别真假,分优劣,辨源流,论创新。别真假就是鉴别真伪。分优劣一是懂得谁是优秀艺术家、谁是蹩脚艺术家,什么是艺术家的精品,什么是艺术家的劣品,什么是其代表之作,什么是其偶然之作。辨源流就是明了艺术品在艺术史上的地位,明白艺术品中哪些方面是原创的,哪些方面是因袭的,理清其演变脉络。论创新就是将艺术品放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范围内,评价其艺术贡献。要做到别真假,分优劣,辨源流,论创新,就要求艺术收藏者具有精湛的艺术鉴赏力和广博的艺术素养。

《新民周刊》:怎样才能更好地“品艺术”?

熊月之:现代化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分工细密化。艺术品鉴赏早已成为一门独立学问,其中又可以分为陶器、瓷器、铜器、玉器、漆器、木器、字画、篆刻、雕塑等众多门类,每一类都有很多很深的学问,不是一般人在短时间内可以轻易掌握的。在艺术品收藏已经呈现多元化、专业化、民间化特点的今天,我们怎么样才能做到别真假、分优劣、辨源流、论创新呢?这需要在普及艺术知识、提高鉴赏能力、规范艺术品市场等方面着力。

对于规范艺术品市场,我们很难具体展开讨论,因为这不只是艺术品市场的问题,而是整个市场经济需要规范完善的问题。在这方面,最关键的是,要提倡、践行和坚持诚信、守法的艺术品收藏与交易,反对唯利润论、拜金主义,反对坑蒙拐骗。就普及艺术知识、提高鉴赏能力而言,一要努力提升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加大美学教育力度。二要努力普及艺术知识,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展览、讲座等多种形式,丰富广大人民大众的艺术素养,提升其欣赏能力。众所周知,艺术品文化内涵的阐释,具有开放性、变异性、多元性。有些艺术家的作品,在艺术家在世时,并不为人所重视,但是在其去世以后的某一时间,却突然大放光彩,梵高的作品就是典型。这说明,艺术欣赏与艺术解读,有的时候是一个再创造过程,欣赏者、解读者参与了艺术品艺术价值的再创造。三是要培养和建立数量客观的艺术鉴赏专业队伍,成立专门的艺术品评价机构。

普及艺术知识、提高鉴赏能力,这个工作,教育部门有责,文化部门有责,博物馆有责,社会各界也有责。我们之所以成立这个研究中心,就是想在普及艺术知识、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方面,作一点贡献。

猜你喜欢
艺术品书画艺术
艺术品鉴,2021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常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纸的艺术
小小书画廓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