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破产的另一个原因
《紐约时报周刊》 1月8日
欧洲正同时经历双重经济危机。首先是急剧的、明显的危机—政府债务、崩溃中的货币和财政紧缩政策,这些是我们一直以来耳闻的。第二个危机则是潜伏的,然而却是更为重要的一个。
在数十年尝试以后,欧洲经济作为一个整体,仍然未能获得足够的灵活性以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取胜。这一灵活性的失去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二战后,欧洲工业在美国帮助下快速发展,西欧政府提供给人们的福利让美国人艳羡。第二阶段:1973年石油危机后,欧洲恢复缓慢,整整25年间增长都比美国慢得多,哪怕是最成功的德国机床业和汽车制造业,都专注于如何在盈利方式上改良而非关注创新。第三阶段:1990年代中期以后,为了和美国、中国、印度和巴西竞争,欧洲致力于开拓内部需求,建立统一的货币和市场。
中国式增长收缩
《经济学人》1月5日
中国披露其采购经理指数(PMI)从去年11月的49上升至12月的50.3,优于预期。一部分分析师指出,中国官方的PMI数据存在季节性浮动,抛开这些因素,指数实质应在12月达到49.9,较50大关还差一点。而同时,50大关并不像许多人认为的那样关键。对照其他工业生产指标来综合考量,可以认为,PMI读数50实质应该对应工业生产每月以10%的年度增长率在增长。预期工业产出会减少时,PMI数值则会下降至44~45。实际上,当认为商业行情会恶化的经理人人数超过认为会改善的人数时,PMI数值就会低于50。中国工业生产每年大约以15%的平均速度在增长,这种势头是如此强劲,以至于在经理人心中,10%的增长率就好像感觉行情已经恶化了一样。考虑到世界经济是如此萎靡不振,中国也应该对10%这样的增速感到满意了。
中国经历人口海啸
《彭博商业周刊》 1月9日
最新的政府人口普查显示,2009年中国有1.78亿人超过60岁,这一数字将在2050年达到4.37亿,占总人口的1/3。过去,老人通常由子女抚养,但城市化过程以及独生子女政策使这一传统不再。中国的老龄化挑战与1990年代日本的情况颇为相似,唯一不同的地方在于,中国将在变成富裕国家之前就变老。数百万老人将面对如何养活自己的问题,而政府在最新的5年计划中,则将解决养老问题的首要责任放到私人机构、非政府组织和社区身上。据世界银行数据,中国约有3.8万家机构,可提供270万张床位来服务长者,占整个60岁以上人口的1.6%,而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可达8%。这些机构中,有的是服务政府高级官员的医疗机构,还有服务新兴城市精英阶层的私人医院,绝大部分则是集中在大城市的公寓式住宿医院。在城镇和村庄,情况则更为严峻。
为自然灾害埋单
《自然》 1月12日
去年,自然灾害在全球造成经济损失达3800亿美元,这一数字是2010年的两倍多,比2005年多出1150亿美元。然而,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飙升,责任应更多归于社会经济因素而非气候因素。其中容易受自然灾害影响地区的人口和经济发展,是一个重要原因。与此同时,气候相关的灾害总体呈上升趋势。由于近年处于一个相对安静的大西洋飓风季,由极端天气引起的灾害事件在2011年较前4年减少,然而气候相关的灾害占全年820宗自然灾害中的90%,引致至少2.7万人死亡。这些灾难包括泰国水灾、袭击美国中西部和南部的春季龙卷风,以及11月地中海部分地区的风暴和豪雨。
台湾海岸浩劫
《商业周刊》 1月15日
发展海岸观光是近年来台湾地区政府的共识,兴建度假设施则成为其中一个主要目标。然而,海岸地质的脆弱性和天灾的威胁却无人提起。据联合国指出,全球1/3沿海居民将于2100年因海平面上升而受威胁,而台湾海平面上升的速度是全球的1.4倍。此外,台湾海岸还面临海啸威胁,1990年至今,全球共发生45次海啸,九成以上就在台湾所处的太平洋沿岸。由于人为的破坏,台湾海岸天然资源正不断受损,生态系统受到破坏。据统计,全台海岸人工化的比率居世界第一,岸线布满消波块、堤防和各种人工建设,自然海岸仅剩一半不到。当自然海岸隐没,只剩水泥建筑,当珊瑚消失,绿蠵龟不再来时,就算满街都是豪华旅店,谁还会来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