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奇清
浙江省富阳市庄家村的人已经有好多年不种庄稼了,因为那儿到处是竹子,人们砍了嫩竹来做宣纸,日子过得倒也殷实。可一天来了一纸禁令:为了维护生态平衡,不准再上山砍竹子。不准砍竹子,造纸就没有了原料,造宣纸这门绝活也就丢了。
如何让造宣纸的手艺不致中断在这一代人手里?村里一个叫庄富泉的人想,普通的纸可以用草造,宣纸为什么不可以?他试了一种又一种草,可就是生产不出宣纸来。
一天,下了一场雨,雨一停,心急的他就寻找能制作宣纸的草去了。跑了一座又一座山,人有些累了,他想抽支烟再接着去找。刚拿出烟,树上一滴水不偏不倚正滴落在那支烟上,水很快在烟纸上洇开了。这烟纸吸水迅速、均匀,一点儿也不比宣纸差。他心中暗喜:这下有办法了!
第二天,他就跑到供应烟纸的造纸厂去一探究竟。工人告诉他,造烟纸用的是龙须草。回去后他就开始夜以继日地试制起来。几个月后,堪与竹制宣纸媲美的龙须草宣纸终于造出来了。
正在他踌躇满志、要大干一场时,上面又来人了,说造纸厂得关闭。因为用龙须草制作宣纸,需要用更多烧碱,对环境污染极大。这时,有许多工人纷纷要求离去。原来,传统的手工造宣纸不仅是一个力气活,而且工作环境恶劣——冬天纸槽会结冰,工人的手会皲裂出一个个大血口子;夏天晒纸工房内的温度高达80℃~100℃,滚滚热浪让人难耐。
就在他一筹莫展时,一件事触动了他。他接到过邮政局的一笔订单,要他用宣纸制作一批信封,因为没有切割机,他只好求助于他人,结果规格弄错了,造成不小的损失。这事让他眼前一亮:何不用机器代替手工制作宣纸呢?如此一来,既可以大量减少烧碱的运用,消除环境污染,也可将工人从恶劣的生产环境中解放出来。可是,到哪里去找这样的机器呢?国内压根儿就没有用机器造宣纸的先例,即便是韩国这样技术领先的国家,也不能用机器造出完全合格的宣纸。
从未学过机械的他硬是啃起了厚厚的机械专业书籍。在掌握了一定的机械知识后,他买来了普通的造纸机器进行改造。不久后,他改造的宣纸机就投入使用了。纸是造出来了,但这种纸让试用的书画家们直摇头,因为机器生产出来的宣纸带有一种线形纹路,影响书画效果。
于是他对照过去手工制作的程序,在流水线上一个个环节找原因,看哪一道工序生产出来的东西与用手工制作出来的不一样,就对哪一台机器进行改进。就这样,他终于将每一环节的机器都改造得“俯首帖耳”,最后还将先前的干压改为湿压,这让机制宣纸的质量远远好过了手工制作的宣纸。
53岁的他成为国内第一位掌握机械制造宣纸技术的专业人员。他的机制宣纸不仅质优,而且价格低廉,海内外的订单纷至沓来。庄富泉这个名字也因此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摘自《致富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