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麦
19岁时,罗玮做了一个别人无法理解的决定,这个决定让她成为全国首例非亲属器官捐赠者,也改变了她的生活。
那是2005年3月,罗玮无意间被一则新闻吸引:成都市蒲江县农民廖红霞身处肝硬化晚期,其夫张元林愿意割肝救妻……看到这儿,罗玮心里涌起一阵感动,她决定去医院看看廖红霞,给她捐点儿钱。在廖红霞深邃无助的眼神里,罗玮看到了她对生的强烈渴盼。从医院出来,廖红霞的女儿梦雪追上来:“谢谢你来看我妈妈!”罗玮俯身亲她的额头,女孩儿哭了:“爸爸的肝配不上,医生说我太小了……”这个懂事的孩子让罗玮心疼。
当晚,辗转反侧中,罗玮做出决定:捐肝给廖红霞。仿佛是为了成全她的善心,两个陌生人的配型十分成功。2005年3月30日,历经10多个小时,肝移植手术圆满完成。20多天后,罗玮出院,因为不想让廖红霞一家有压力,她悄悄地离开了。
罗玮的善举还是被很多人知道了,全国各地的好心人纷纷给她捐款。然而,料想不到的流言也接踵而至,有人说她是为了出名,有人说她图的是钱……面对种种非议,罗玮再次做出决定:创办公益机构,帮助更多人。2006年,罗玮在四川广元成立老幼托管所,把8万元捐款投了进去。母亲为支持她,还将自家房屋的9万元拆迁款也投了进去。最多的时候,托管所接纳了50多位老人和200多个孩子。能让他们快乐、体面地生活,罗玮觉得很欣慰。
2007年春,罗玮又在老家四川苍溪县成立3个留守儿童家园。6月的一天,她看到一个女孩儿俨然小老师一样,带着孩子们读书。罗玮揉揉眼睛,有点儿不敢相信,那个女孩儿居然是梦雪。看到罗玮,梦雪激动地扑过来。原来,她向医生要了罗玮的地址,坐10个小时的车才到了这里,可没想到罗玮家早搬走了。多方打听后,她才找到了这里。梦雪从包里掏出一双绣花鞋垫:“这是我妈妈给你做的,她很想你!”
罗玮哽咽了,这个13岁孩子的第一次远行,是如此的勇敢而笃定。整个暑假,梦雪都在这里做义工。
正是公益事业的牵线,让罗玮找到了真爱。2007年,托管所来了个叫陈波的义工。一次,两人在碧峰峡的树林中遭遇歹徒抢劫,陈波巧妙地保护了罗玮,自己却身负重伤,在医院治疗几个小时后,才转危为安。醒来后,看着罗玮哭红的眼睛,他艰难地露出笑容:“那3个傻瓜以为我是有钱人,其实我包里只有80元钱,打算晚上请你看电影呢!”罗玮泣不成声,她愿意和这个舍命相救的人携手一生。
2008年5月,广元成了汶川地震的重灾区,罗玮的爱心托管所被夷为平地,所幸没有人员伤亡。她带着父母,和托管所的老人、孩子们共同生活在大帐篷里。期间,她还收留了来自青川县重灾区的300多名灾民,想方设法地提供吃住。灾后,罗玮实在没有力量让托管所及时重建,只好将老人和孩子们分流到帮扶机构。2008年暑假,梦雪又来到广元,帮助罗玮处理托管所的善后事宜,而陈波则去了救灾一线。
2009年,罗玮和陈波结婚了。婚前,罗玮曾认真地对陈波说:“我捐过肝,坐久了腹部就会痛,也不知道是否影响生育……”陈波打断了她,非常肯定地说:“我不在乎。”婚礼上,那些曾经得到过罗玮帮助的人从各地赶来,见证并分享她最幸福的时刻。
2010年,罗玮在家人和爱心人士的支持下,重启广元老幼托管所。没想到,合作伙伴中途违约,让罗玮损失近20万元,还负债几万。她没有申诉,平和地选择放弃,她知道,公益的路还很长,她的力量毕竟有限,只能等时机成熟,选择与一些基金会合作。这之后,为了生活,罗玮找了份工作。
2011年8月,罗玮怀孕了,公司特别照顾她,安排她回家休养,工资照发。2012年6月1日,罗玮顺利产下一个健康可爱的女婴。孩子满月那天,梦雪来看她,当年给她做过手术的华西医院的专家也致电祝贺。医生对媒体说:“罗玮是华西医院肝移植中心最年轻的供体,她能够平安生下孩子,足以说明当年捐肝没有对她的身体造成太大影响。”
孩子的到来,让罗玮迎来了新生活。她有时会看看肚子上的伤疤:一道是捐肝时留下的,一道是生宝宝时留下的。“一道旧,一道新,一个是我的过去,一个是我的未来。”罗玮说,旧疤是对当年救人义无反顾的纪念,新疤是对如今为人妻、为人母的铭刻。两道疤,是她人生路上最重要的两个标记。“也许有一天,我会给孩子讲起这些故事,讲‘那个女孩儿的捐肝故事,讲梦雪和陈波,讲一个关于爱的延续与传承的故事。”
注:2007年5月1日,国家颁布了《人体器官捐赠条例》,规定活体器官捐献者必须是接受人的配偶、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或者能证明与接受者由于帮扶等原因而形成亲情关系的人员。罗玮捐肝在此条例出台前。
(摘自《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