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屈海涛 王日花 屈武
随着以“三网融合”为代表的国家信息化战略的全面启动,新闻及相关行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新闻行业能否保持可持续的健康发展与行业标准化程度关系密切,加强中文新闻标准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华社作为国家通讯社和世界性通讯社,具备对文字、图片、图表、音视频等多媒体新闻信息的采集、加工能力,拥有目前中国媒体领域最大的多文种、多媒体数据库,具有海量信息存储、集纳能力。新华社在要整合自己的资源,打造多媒体业态,逐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需要有统一的技术标准作为“融合剂”。
本文从具体工作出发,就新华社标准体系建设进行初步的探讨。首先,讨论了技术局正在建设的几个重点项目的标准研制。第一,从服务管理、信息安全和平台接口三个方面考虑去构建全球一体化多媒体采编和数字生产加工平台标准。第二,从信息内容分类、数据库访问和监测、分布式数据库三个方面考虑去构建多媒体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标准。第三,从宽带多业务通信网、卫星广播网和突发事件采访通信网三个方面考虑去构建新华社现有网络的标准。其次,本文对新兴的三网融合业务标准,包括IPTV和手机电视相关标准的制定做了简单介绍。最后,对三网融合下标准体系的建设做了展望,比如要充分调研基于语义网的服务标准和基于P2P的应用类标准等。
三网融合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要真正实现“三网融合”必将涉及体制、政策、管理、技术、法规、产业等诸多问题。因此,本文对三网融合下新华社标准化工作的初步探索,是对国家战略和新华社战略转型的一种积极响应。同时,也是整合全球中文新闻信息资源、推动中文媒体事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新兴媒体的问世和迅猛发展,要求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实现立体化、多元化,构建多媒体采编和数字生产加工平台。首先,该平台通过建设分布式稿件采集子系统,在境外总分社部署eNews采集系统镜像服务,来提高国内、外分社基于互联网的发稿时效;其次,平台提供高效率稿件收发功能,实现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的统一采集;最后,建设基于手机的实时视频新闻采集系统,能够提供文字图片等多媒体发稿,支持包括拨号、海事卫星、ADSL、3G上网卡等多种线路。因此,此一体化平台符合三网融合的特征,可以从管理、接口和安全性等三个方面考虑此平台的相关标准建设。
首先,讨论建设一套统一的平台服务管理标准。此采编发一体化平台打破传统的记者发稿模式,将新闻的采集、编辑以及生产加工进行分布式处理,并且以手机、网页或屏媒的形式展示给受众,符合新华社党组制定的阵地前移的战略部署。但是,目前国内外各个分社之间的硬件设备和网络配置的条件参差不齐,发稿模式和发稿规范的管理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尤其是应对突发事件时的整个报道的管理方式、技术准备和硬件配套等方面的标准更是欠缺。因此讨论建设一套完备的管理标准,整合现有的记者采集平台资源,可以有效地解决由于网络差异等因素带来的不便,提高记者的发稿时效。
采编发一体化生产加工平台的系统运行和数据安全存在隐患,可以讨论建立相应的信息安全标准。首先,可以建立信息安全保障标准,满足等级保护的基本要求,确保系统运营万无一失,更好地为业务部门服务;同时建立信息安全子系统的标准,确保系统数据安全,保证数据完整性、保密性和不可否认性。其次,在平台的边界防护、可信接入、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安全审计、防病毒、入侵防御和数据安全隔离交换等安全机制方面,也可以研制若干关键标准。最后,数据的安全备份和容灾系统方面的标准建设也是一个方向,从而形成统一、高效、多层的安全管理监控标准。
采编发一体化生产加工平台需要建立统一的对外接口标准和规范,提高数据交换的效率,提高应用的响应速度,提高稿件处理的时效,实现分社系统对已有的CNML标准及其他国际标准的支持。系统采用星状结构,主中心在新华社总社,在各总分社建设次级节点,实现了适度集中原则进行部署;主中心中初步实现虚拟采编中心,通过远程桌面技术实现业务交互。在主中心和各级节点之间涉及到采编、加工等众多子系统的建设,各子系统之间包括众多的接口及其规范。因此,如何建立一套统一的平台接口标准,实现各个子系统的互联互通,是平台标准的重要内容;同时,统一的平台标准还可以减少重复建设,增加系统的独立性和可用性。
随着数字技术和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以产品为导向、面向用户的多媒体技术飞速发展,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如何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开发和利用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新华社作为国家的信息总汇,同样也面临着以上的问题,因此,多媒体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建设就成为了我社战略转型背景下的一项重点工程。多媒体数据库应用系统需要建成集采集、交换、存贮为一体,分类科学、信息海量的多媒体数字化平台;具备快速检索、实时付费等功能;多媒体数据库将成为直接面向受众、多媒体、多语种终端的现代化数据库。因此,建立多媒体数据应用系统的标准是三网融合背景下,新华社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讨论信息内容分类标准的建设是对多媒体数据库有效管理的途径之一。分类标准应在内容形式上支持全媒体业务特性,可实现对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动漫、手机彩信、手机电视、户外屏媒等产品属性的统一管理。首先,通过分类标准的研制,可以引领相关搜索引擎的建设。其次,可以在分类的基础上开发出更多的面向终端受众的业务;比如可以在多媒体数据库中引入语义网的理念,为用户提供更多智能化的服务,满足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要。最后,分类标准的建设和自动分类技术的实现可以克服传统的手工分类方法周期长、成本高、效率低、难以适应信息迅猛增长的实际情况,真正发挥新华社作为国家信息总汇的功能。
讨论研制实时的数据库访问和监测标准也是多媒体数据库应用系统标准建设的组成部分。首先,出于意识形态和内容安全方面的考虑,对涉及到时政、新闻类的信息建立数据库的实时访问机制。通过建立多媒体数据库的访问标准,才可以有效地开发出面向终端用户的多媒体信息产品,实现多媒体信息的反复加工,对我社市场营销工作的开展,起到很好的推进作用。其次,一些重要的多媒体数据库信息要建立严格的监测体制和标准,能够实现对多媒体信息的自动监测,一定要确保信息的安全、符合国情。最后,监控标准的研制也可以从数据库的智能管理角度考虑,考虑到用户对即时信息定制需求的增长,多媒体数据库中内容描述和操作标准的研制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讨论研制基于分布式的多媒体数据库相关标准。在信息总量呈指数增长的今天,分布式技术便成为了信息的存储、处理和开发中的主流技术;就多媒体数据库应用系统而言,分布式存储也是其发展的趋势。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是在集中式数据库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数据库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产物。一个分布式数据库是由分布于计算机网络上的多个逻辑相关的数据库组成的集合,网络中的每个节点具有独立处理的能力,可执行局部应用;同时,每个节点通过网络通讯系统也能执行全局应用。因此,在数据的存储和交互等环节上,可以建立相应的标准。分布式数据库相关标准的研制可以减少传统数据库存在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危险,增加数据库的可扩展性,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协同工作来开发更多的应用。
以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为目标,新华社积极进行了全球宽带多业务通信网、多媒体全球卫星广播网和全球突发事件采访通信网三个项目的建设,在三网融合的行业背景下,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标准作支撑,最终形成新华社的网络标准,是整个新华社标准体系建设的重要部分。体现了灵活性,从业务的高效切换和上层业务的接入方式的角度去讨论构建相应的标准,比如建设合适的服务适配层等。
全球宽带多业务通信网项目是通过开通150家分社的国际宽带网络服务,在30个重点国家和地区筹建双向卫星通信系统,为更多国境外中小分社提供互联网VPN接入手段,实现200余家海外分支机构全部接入全球宽带网。项目的目标是建设一个覆盖国内分社、支社、社直属企业等40余家分支机构的宽带多业务通信网络,建设新华社与数千家重点用户、合作伙伴间的信息交换平台;并在此平台基础上部署先进、实用的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络优化等智能化管理和监控手段,利用专线、互联网、卫星等多种网络接入方式,实现新华社与用户之间灵活、便捷、安全的新闻采集、信息交换与共享。因此,宽带多业务通信网较多的涉及了信息交换,
全球卫星广播网项目是以现有全球网为基础,根据近年业务发展现状及趋势,调整卫星覆盖布局,使新华社卫星信息广播覆盖至拉美等区域,覆盖95%以上地区人口。从技术手段上,利用卫星通信方式构建覆盖广泛、信息丰富、技术先进的现代国际传播体系。建成后的多媒体全球卫星广播网将提高卫星信道的数据传输速率,并且增加对视频文件等新兴播发业务的支持,并针对新业务类型优化播发软件,提高播发效率,改善接收效果,满足多媒体信息广播需要。因此,卫星广播网项目可以研究三网融合过程中现有的卫星技术和管理规范,并结合我社的技术建设的实际情况,讨论卫星广播标准的研制。
全球突发事件采访通信网是从新闻报道业务出发,以卫星通信技术为主,为国内分社和驻外机构配备先进的移动通讯装备和卫星直播车,综合利用通信专网和公共网络两种不同的网络,形成的一个多手段、多梯度服务的移动卫星通信系统。该项目可以提高我社海外报道的应急响应速度和传播能力,为我社驻全球记者及雇员提供便捷先进的卫星通信手段,满足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的通信保障需要,实现全球实时电视节目传送和全球新闻采集。在海外地区突发事件中运用多媒体形式快速、立体、系统地开展报道,第一时间全面发布信息,不断提高新华社突发事件报道组织指挥的响应速度和发稿时效,掌握、引导和影响海内外舆论的主动权,进一步提升新华社报道的影响力。因此,该项目为构建一整套突发事件采访和应急标准做了技术铺垫,讨论以此为突破口,构建包括记者采编发应急装备、应急报道管理流程和应急技术保障在内的各项标准。
众所周知,IPTV和手机电视是实现三网融合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下面就这两种业务的标准化工作做一下简要说明,为将来新华社融入到三网融合相关标准体系的建设做好铺垫。
IPTV其实就是利用宽带网络作为有线电视网,集互联网、多媒体通信等多种技术为一体,可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交互式服务的技术。它可以将电视、互联网浏览、视频点播、个人视频存储、电子邮件以及多种在线信息、咨询、娱乐、教育、商务结合在一起,解决了电视节目的频分制,定时、单向的问题。
但是,IPTV至今还没有一整套适用于整个产业链条的标准。首先,IPTV涉及多种技术,如:视频编解码、流媒体、数字版权管理、CDN、组播、安全加密技术、电子节目单、中间件、P2P、网络存储等,很多技术还在不断发展完善中。其次,2006年4月,ITU-T启动了对IPTV的标准化工作,但是这样庞大的一个标准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的研究要比ITU-T超前,已经完成了多项IPTV的标准;但是,其中的视频编码、数字版权管理标准等仍然尚未确定,组播管理、QoS、安全等问题亟待解决。最后,以上的已有标准大都是针对IP层以下的纯技术标准,就新华社的业务发展而言,我们需要建立更多的是面向用户的应用标准和管理规范。可以预见,建立完备的IPTV相关标准是今后三网融合标准化工作发展的重要趋势。
手机电视是指利用手机通信终端收看电视内容并进行相关操作的一种多媒体业务,它是移动通信和电视广播技术融合的产物,它的实现是多种技术组合的结果。手机电视主要包括下行传输技术、上行交互技术、业务层实现技术等三个方面的实现技术。信息社会每天都在千变万化,人们越来越多地需要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与应用。从无到有,手机电视业务从局部竞争走向全面竞争的趋势,将促进三网融合技术更加全面、市场更加开放。因此手机电视的发展给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的加快发展并走向融合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是三网融合的契机,完备的手机电视标准建设亟待解决。
手机电视目前有两大技术标准,即基于广电网络的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China Mobile Multimedia Broadcasting)标准和基于移动网络的多媒体广播组播服务(MBMS: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标准。比如,“TD+CMMB”手机终端或上网本是一种双向CMMB终端,采用CMMB或MBMS标准可接收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业务;同时借助移动网络的上行传输通道,可实现手机流媒体点播。但是,建设手机电视相关标准的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尤其是从业务和应用层面考虑去建立标准、进一步规范手机电视的发展,需要做进一步深入的调研和论证。
展望未来,三网融合对产业链各方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三网融合是大势所趋,是发展的必然,任务繁重,有许多工作要做;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是要紧密跟踪当今信息化发展的前沿技术、并抓紧建立完备的标准体系,为打开融合局面做技术引领。下面,就三网融合标准建设的发展趋势做一下预测。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的缺陷逐渐暴露出来,如搜索引擎智能程度低,网页功能单调等。互联网的创始人TimBemers.Lee于2000年12月18日在XML2000的会议上正式提出语义网(Semantic Web),他对语义网的定义如下:“语义网是一个网,它包含了文档或文档的一部分,描述了事物间的明显关系,且包含语义信息,以利于机器的自动处理”。语义网的出发点是通过改变现有互联网依靠文字信息来共享资源的模式,通过本体来描述语义信息,达到语义级的共享,提高网络服务的智能化、自动化。
由于语义网本身的语义级操作的特性,使它在许多领域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就需要有基于语义网的内容或者服务标准与之相适应。基于语义网技术的应用研究也越来越多,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智能信息检索、Web服务、基于代理的分布式计算、企业间数据交换与知识管理和基于语义的数字图书馆以及构建大型的知识系统等。并且一些系统已经相当成型,如:雅虎网站、COHSE系统、SHOE系统、Onto.broker系统、KAON系统等。这些语义网的应用已经开始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提供更智能优质的现代服务;因此,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讨论基于语义网的服务标准的研制显得十分重要。
在三网融合的进程中,作为一种最经典的分布式技术,点对点P2P(Peer-to-Peer)可以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一方面,以Skype、BT、PPlive为代表的P2P语音、P2P流媒体等业务的迅速发展挑战了电信网、广电网在语音服务、视频传播方面的统治地位,间接地促使电信、广电网力求转变运营模式,向三网融合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三网融合目前面临技术、政策、运营模式等多重阻碍,P2P技术以其自身的优越性,可以成为突破技术壁垒、支持三网融合的有力工具。最后,借助电话号码映射(ENuM)技术,P2P技术将更好地发挥在三网融合中的促进作用。在P2P技术和三网融合的相互促进发展之下,用户将成为最终的受益者,享受更大的带宽、更优质的服务以及更丰富多彩的信息。
从本质上说,P2P是一种介于网络层和应用层之间的覆盖网络(Overlay),其最大优势可以较好地整合网络的计算和存储等资源,为用户提供更多个性化的服务;但是,P2P技术有其固有的缺陷,比如安全问题和服务质量QoS的保障问题等。因此,需要深入研究三网融合下P2P应用的标准制定,讨论为相关应用类服务做好前期标准方面的保证。
总之,国家的三网融合战略给新华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结合新华社现有系统和技术,建立一整套完备的适应于新华社业务发展的三网融合标准体系势在必行。新华社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参与三网融合下新媒体产业和国际媒体行业相关规则、标准的制订。标准的制定应有利于实现功能完整、互动性强、性能完好的集采、编、发、供、存和反馈一体化的业务系统。通过统一标准,对接上下游产业链,还有助于新华社吸纳、汇聚和整合更多的社会内容资源,不断提升我社的传播能力,为我社战略转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