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华 何俊谱
益阳市第一中医医院,湖南益阳 413002
所谓慢性的心功能不全,亦称“充血性的心力衰竭”,从属于中医上的“心痹”、“喘证”、“水肿”以及“心悸”等范畴。另外,该疾病也是一种较为危急的内科重症,近些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现对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接受中药治疗的113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给予针对性的中药治疗后,疗效较为理想。具体情况如下分析。
选取自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接受中药治疗的113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5例,女性48例,年龄均在40~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5岁。其中病程≤1年的患者有70例,1~3年的患者有35例,≥3年的8例[2]。在113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中,冠心病40例,肺心病40例,风心病20例,充血性的心肌病13例,所有病患均符合临床内科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诊断指标。依照中医的辩证分型,113例患者中38例属于血痕痰阻、气阴两虚的类型,38例属于淤血阻滞、心脾阳虚的类型,28例属于淤血阻滞、心脾、肾俱虚的类型,而剩余9例则属于痰浊壅盛、肺肾气虚的类型。
给予所有患者有效的中药治疗,主要药方有:茯苓31g、丹参31g、草苗子31g、车前子(包煎)31g、党参31g、白术16g、制附子16g、红花16g、桂枝16g、猪苓16g以及大枣6枚等。113例患者均采用临床加减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于血痕痰阻、气阴两虚类型的患者,除去附子及党参外,加用31g麦冬、16g炙甘草、11g人参及16g五味子。淤血阻滞、心脾阳虚类型的患者,在基本药方的基础上加用31g鳖甲及16g川芍。淤血阻滞、心脾肾俱虚型患者,除去红花、党参及佳枝等药材后,加用16g干姜、11g三棱、11g椒目、11g羲术、3~6g的肉桂(研末冲服)以及5~11g的红参等[3]。为肝脾肿大的患者加用31g鳖甲,而对于快速心律失常、心率加快的病患加用6g的北五加皮。属于痰浊壅盛、肺肾气虚类型的9例患者,除去制附子及党参后,加用31g紫石英、21g五味子、21g沙参、16g炙甘草、16g半夏及杏仁,用水煎煮,口服,1剂/d,1d2次。
若病患的临床病症消失,心功能恢复正常,EKG显示心肌缺血明显改善,心胸比率显著缩小,胸片显示肺淤血基本消失,并观察6个月病情无复发者,视为显效。若病患的临床病症有所改善或者在近期内无复发,局部心功能及EKG指标恢复正常,心胸比率相对缩小,胸片显示肺淤血有所减轻者,视为有效。若病患的临床病症、EKG、心功能以及胸片等均无改善,则视为无效。
给予113例患者有效的治疗后,其治疗效果显著。共治疗14~34 d的时间,平均时间为24 d。其中87例显效,占总人数的77%;23例有效,占总人数的20%。3例治疗无效,占3%,总有效率为97%。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所有患者的疗效显示[n(%)]
所谓慢性的心功能不全并非完全属于中医的“喘证”范畴,而是由于患者长久患病、过度疲劳,肾部阳气不足,水气较多,进而侵害心脏、损伤肺部造成的。水邪侵犯于肺,导致肺部阳气丧失,功能下降,从而引发喘咳气逆、咯痰稀白、倚息平卧困难的症状。水气侵凌心脏,导致心脏的阳气受损,进而引发心悸、阳虚水泛的症状。
慢性心功能不全,亦称“心力衰竭”,这种症状属于血痕痰阻、气阴两虚的类型,其中虚挟标实的患者较多,心力衰竭的发病部位在心脏。所谓“心主血脉”,心脏作为五脏六腑的主体,具有促进血液在脉管中运行的作用,这一作用主要由心气来完成。心气虚弱,必将对心脏的泵血功能造成影响,促使心脏的出血量不断减少,组织的灌注量不够而引发心悸气短的症状,稍微运动,便使病情加剧,具有水肿乏力、平卧困难等心气虚弱的表现[4]。而心气是血液流动的主帅,只有心气运行后,血液才能随之运行。若心气虚弱,心脉疲劳受阻,促使痰饮停留于脉管中,将导致心气两虚。各种心体的病变,经过长时间的治疗不愈后,均能沿着某个方向继续发展,从而形成恶性的循环,造成心力衰竭的症状更加严重。因此,由上可知,心气虚弱是导致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主要病因,临床医生应注重这一点,重点使用黄茂、人参等药材以补充心气,外加其他各种药材联合治疗,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促使心功能的指标发生改变。
若心脏受到损伤,心气供应不足,心脏功能衰弱,无力推动血液流动,将导致肺、肝、脾、肾等脏腑的经络血脉受阻,阳气无法正常运行,气机堵塞,最终产生痰液、水、饮等症状。而这三种均属于阴邪,不仅是阳气受阻的重要产物,而且是损伤阳气、引发疾病的因素。本着《内经》的治疗宗旨:“平治于权衡,去莞陈荃……开鬼门,洁净府”,对此,身患痰饮的病患,应采用温和的药方医治。采用温和的药材调和服用,不仅能有效消除阴霆邪气,而且还能补充阳气,促进气机畅通运行[5]。特别是利小便一法,在饮水后随着尿液排出体外的同时,也具有畅通阳气、化解气机的功效。就如叶天士所说,“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即畅通阳气不在于温,而是为了便于尿液的排出。驱除邪气,则正气恢复正常;阳气畅通,可防止水气痰饮的再次产生。
在本次研究中,选取温阳利水外加活血化瘀、益气养阴的方法治疗113例慢性功能不全患者,其治疗效果显著。其中显效87例,占总人数的77%;有效23例,占总人数的20%。无效3例,占3%,总有效率为97%。由此可见,这种中药治疗的方法,不仅兼顾标本,具有长久的作用,功效良好,而且有效消除了洋地黄制剂、利尿剂以及局部血管扩张剂等西药的副作用,药效安全可靠,易于受到病患的青睐。
[1]张伟.中医经方加减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临床研究进展[J].黑龙江中医药,2011(1):78-79.
[2]吴随记,丁晓岚.化霾汤治疗阳虚型慢性心功能不全84例[J].陕西中医,2009(2):56-58.
[3]吴随记,丁晓岚.化霾汤治疗阳虚型慢性心功能不全84例[J].陕西中医,2009(2):46-47.
[4]郑平,李得清,林莘.速尿联合黄芪注射液在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中的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08(11):25-27.
[5]张磊.自拟中药汤剂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47例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