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编委简介

2012-05-16 00:34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中国科学院火山院士

刘嘉麒院士男,1941年5月生于辽宁省北镇市,满族,中共党员,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地质学家。1967年于长春地质学院研究生毕业并留校任教,1968年被分配到辽宁省地质局营口地质大队任技术员,1973年调吉林冶金地质勘探研究所任室主任;1978年考取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生,先后师从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侯德封、刘东生主修地质年代学和火山地质学,以优异成绩先后于1981、1985年分别获理学硕士、博士学位。1991年被国家学位委员会评为“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

刘嘉麒院士研究生毕业后留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和所长,并于1984年9月至1987年7月应调在中国科学院新疆地理研究所工作,1992、2000年先后在英国开放大学、日本东北大学任客座教授。曾任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主任和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秘书长、理事长,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INQUA)中国国家代表和地层专业委员会副主席,太平洋科学协会固体地球科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等职。现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战略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吉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院校兼职教授,中国科学院咨询与评议委员会委员、地学部常委,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防灾减灾委员会主任,中国火山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主席,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会副主任;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资格委员会委员,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INQUA)地层与年代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亚洲湖泊钻探科学指导委员会副主席等职。

刘嘉麒院士承担和主持过多项国家级和国际合作项目,对中国东北、西北、华南、青藏高原以及南极、北极、东非大裂谷和西伯利亚等地区进行过广泛地质环境调查,访问考察40余个国家。全面系统地考察和研究了中国新生代火山,在青藏高原和大兴安岭等地新发现多座火山,率先成功地测定了年轻火山岩的年龄,建立了较完整的火山幕,确定了中国不仅有火山而且有多处活火山;探讨了火山活动规律与地质特征,确立了东亚大陆裂谷系;在火山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火山灾害的预测与防治等方面做了大量实际工作。他大力推进火山监测站的建立,为10余个以火山为主体的国家(世界)地质公园的建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大量科学依据;他是21世纪绿色高新材料——玄武岩纤维材料在中国开发应用的主要引导者和推动者,也是在火山岩中寻找油气藏的积极开拓者和实践者。他把火山活动与气候环境演变紧密联系在一起,提出构造气候学的新理念,在南极,依据火山岩和冰芯、湖泊沉积物中的火山灰,确定了火山活动与冰盖形成的相互关系……

在火山地质学、地貌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年代学、火山动力学以及火山资源与灾害等方面,刘嘉麒院士做了大量系统性创新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是火山研究领域的主要学术带头人。

与此同时,在地质环境方面刘嘉麒院士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在中国开拓了玛珥湖高分辨率古气候研究的新领域,率先发现黄土中游离温室气体高异常,在黄土和湖相沉积中建立了末次冰期以来高分辨率的时间序列。他还参与了国家关于振兴东北、新疆跨越式发展、浙江沿海及岛屿新区开发和淮河流域环境与发展等方面的战略研究,为国家和一些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他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和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和科技进步一等奖各一项、国家海洋局科技进步特等奖以及首届侯德封奖等奖项,2001年被中国科协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刘嘉麒院士是一位责任心很强的科学家,虽年事已高,但仍活跃在科研、教学和科普第一线。当前,他和他的同事与学生仍承担着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国土资源部深部钻探项目的相关课题研究,决心在火山地质和火山岩油气藏等方面做出新的成绩。他除了自己培养研究生,还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任教28载,主讲《第四纪地质与环境》和《火山学》,并在吉林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授课,受到学生的广泛好评。与此同时,他还承担了许多社会科普活动,他主持的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创作了一大批科普作品,开展了一系列科普活动,他自己每年都要到机关、学校、企业等单位做10场以上的科普讲座,涉及十几个省市,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他常说,自己的知识是从他人及社会那里获得的,也有责任回馈社会、回馈人民。

猜你喜欢
中国科学院火山院士
院士寄语
“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方定的长寿经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振声
海底火山群
有趣的火山图
火山
我是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