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旭,王家骏,李静慧,焦叶,蒋大力,王爽,郭秀华,吕莹
(1.沈阳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2007级2班,辽宁 沈阳 110034;2.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学教研室;3.公共卫生学院学生科;4.基础医学院学生科)
近年来,随着学习及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呈上升趋势,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此次调查研究目的是了解我校大学生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水平受哪些因素影响,以及两者是否存在相关关系,为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沈阳医学院2009级6个班级及2010级19个班级共计75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09级共182名,2010级共570名学生。此次调查共收回752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715份,有效率为95%。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 采取随机整群方法进行抽样。
1.2.1 一般状况的调查 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一般状况调查,如年级、性别、每月家庭经济收入等25项情况。
1.2.2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 采用李焰等编制的大学生幸福感影响因素调查表(Affecting Factors of Well-being for University Students,AFW-US)[1],此表适合我国北方普通大学学生群体。该量表共41题,由七部分组成:自我意识、学校学习、人际交往、恋爱、工作与社会适应、家庭环境、休闲活动。评定与记分方法:在问卷中列出一些生活事件,这些事件给被试者带来的幸福感受按频率分为五个等级(1.从无;2.偶尔;3.时常;4.经常;5.总是),受试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合适的选项下面画对号。分数越高,表明幸福感越强。
1.2.3 生活满意度的调查 采用王宇中等编制的大学生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Life Satisfaction Scales Applicable To College Students,CSLSS)[1]。该量表分为6个方面:学习成绩、自己的形象和表现、同学和朋友的关系、身体健康状况及经济状况、主观满意度。计分方法:计分时将1,3,5项按7,6,5,4,3,2,1分计算,将第2,4,6项按1,2,3,4,5,6,7分计算。前5项总分加除以5的指数可以作为客观满意度,第6项为主观满意度,客观满意度得分加主观满意度得分为个人生活满意度总分。
1.3 统计学分析 将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运用Excel表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
2.1 医学生幸福感各维度调查结果比较 由表1可见,不同年级在自我意识、学校学习、人际交往、恋爱等项目上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不同性别在自我意识、学校学习、工作与社会适应、家庭环境等项目上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不同家庭来源地在家庭环境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学习成绩在学校学习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家庭收入在幸福感各维度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不同专业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恋爱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不同月生活费在学校学习、恋爱、家庭环境、休闲活动、幸福感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
表1 医学生幸福感各维度调查结果比较
续表
2.2 医学生生活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 从表2可见,不同年级、性别、专业的医学生生活满意度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不同家庭来源地在客观、主观生活满意度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不同学习成绩和家庭人均年收入均在客观生活满意度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不同月生活费在主观、总体生活满意度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
表2 医学生生活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
2.3 医学生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状况相关分析 由表3可见,幸福感与总体生活满意度呈正相关,r=0.184(P<0.05);客观生活满意度与幸福感维度中人际交往、休闲活动呈正相关(P<0.05);除人际交往外,幸福感余下六个方面均与主观满意度呈正相关(P<0.05)。
表3 医学生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状况相关分析(r)
注:a)表示P<0.05;b)表示P<0.01
2.4 医学生幸福感各维度与总体生活满意度回归分析 由表4可见,以总体生活满意度为因变量,以幸福感的自我意识、学校学习、人际交往、恋爱、工作与社会适应、家庭环境、休闲活动七个维度为自变量,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我意识、人际交往和休闲活动等项目对总体生活满意度的贡献有显著性(P均<0.01),而学校学习、恋爱、工作与社会适应、家庭环境等项目对总体生活满意度的贡献甚微(数据略,P均>0.05)。
表4 医学生幸福感各维度与总体生活满意度回归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年级、性别、家庭来源地、学习成绩、专业和月生活费等方面均对大学生的幸福感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家庭来源地、学习成绩、家庭收入、月生活费等方面均对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产生影响。医学生的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幸福感各维度中自我意识、人际交往和休闲活动等对总体生活满意度的贡献最大。分析原因如下:
3.1 不同年级对医学生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幸福感研究结果与苗元江等[2]的不同年级幸福感指数没有差异,三年级大学生幸福感分值大于二年级的大学生的结果相一致。生活满意度研究结果与刘永策等[3]认为大学二年级的学生是最不满意的群体结论相一致。大学二年级是大学生活的转折阶段,没有了一年级时候的新鲜感,学习压力较大,功利化应对英语、计算机等等级考试,所以其生活满意度较低。而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动机明显高于二年级,专业基础课明显增多,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目标方法更加明确,自我认识和人生定位更加准确,为人处事和恋爱方面也更加得心应手,所以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相对较高。
3.2 不同性别对医学生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研究结果分别与与王军等[4]和赵静等[5]的研究结论相一致。大学生作为一个活跃的群体已经广泛接受各种观念,使原有的性别差异逐渐缩小,在学习方面的自觉性、努力性和自控力等方面,女生可能做到更好一些,而在工作能力、社会适应力方面男生可能优于女生,所以性别对幸福感的影响就小。过去人们对于男生的期望可能更高,男生的责任感更大,因而压力相对较大,生活满意度相对较低,而现在社会男女平等,女生同样有很高的人生追求,也会相应产生各种各样的压力,因而生活满意度在性别方面差异不显著。
3.3 不同家庭来源地对医学生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幸福感研究结果与张博源[6]和杨慧芳等[7]等“家庭来源地对幸福感差异不具有显著性”结论相一致。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和农村的经济水平、物质需求、个人素质、教育程度的差距逐渐缩小。因此家庭来源地对幸福感影响并不是很大。关于不同家庭来源地对医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目前由于高校大多数是建设在城市的,农村大学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农村大学生背负更多的家庭责任,对自己的学业要求也较高。也有一些学生因为很多思想跟不上城市学生的步伐,容易产生自卑感,使得其生活满意度降低,因而来自农村的学生其生活满意度较低。但与来自城市、城镇的学生比较,其差异无显著性。
3.4 学习成绩对医学生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幸福感结果与苏娟娟[8]认为学业水平对幸福感不产生显著影响结论一致。作为大学生,学业始终是其首要大事,学习成绩越好,相对带给其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指数就会越高。然而大学生活并不像高中那样特别努力学习,除了学习之外,大学生可能还会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也会提高其幸福感,所以幸福感和总体生活满意度在学习成绩方面的差异就不显著。
3.5 不同家庭经济收入对医学生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关于家庭经济收入与幸福感的关系历来存在着一定的争论。一些学者发现,收入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而另有研究表明,收入仅在非常贫穷时有影响,一旦人们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经济的影响就很小了[9]。我们的研究与后一种观点相一致。对于大学生来说,家庭的经济收入只能表明父母的各种能力,在经济状况能满足学生基本需要后,收入的高低与幸福感水平不再呈线性关系。因此,高家庭经济收入的学生并不会比低家庭经济收入的学生有更多的幸福感体验。家庭经济收入对生活满意度影响结果与庄凡等[10]的研究结论相一致。不同经济状况的学生在生活满意度上有显著差异,生活满意度得分上,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学生显著高于经济状况居中和差的学生。
3.6 不同专业对医学生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幸福感与王海廷[11]认为不同专业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一致。在幸福感维度中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恋爱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临床专业低于其他三个专业;分析原因可能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业较其他专业更为繁重,将来直接肩负着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重任,相对花费更多的时间在学业上,为人处事相对严谨,而恋爱、交际方面相对较弱,所以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相对较低。
3.7 不同月生活费对医学生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生活满意度结果与张国华[12]等研究结果相一致。即,大学生生活支出与生活满意度呈正相关,表明大学生对生活开支压力的感知度与其家庭有密切的关系。本研究从总体来看,处于中档月生活费水平的医学生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相对较高。我们认为,月生活费与家庭收入密切相关,大学生在学习、活动和恋爱时,必然会使某些花费有所提高,对于大学生而言,一旦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经济的影响就相对减少,而且应当注意的是,过度的花销可能用在攀比上,是一种满足个人心理虚荣心的行为,有时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反而可使大学生养成奢侈浪费的坏习惯。
3.8 医学生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分析 郑雪等[13]研究发现,生活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有高度的相关。本研究发现,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客观满意度与幸福感维度中人际交往、休闲活动等呈正相关关系,除人际交往外,幸福感各维度均与主观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可见,医学生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密切相关,两者相互促进。
3.9 医学生幸福感各维度与生活满意度的回归分析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自我意识,人际交往和休闲活动等项目进入回归方程,对总体生活满意度的贡献有统计学意义,而学校学习、恋爱、工作与社会适应、家庭环境等项目对总体生活满意度的贡献甚微。提示高校教育工作者应着重在这三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重点教育。
参考文献:
[1]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
[2]苗元江,王蓓,白苏妤.江西省大学生幸福感状况调查 [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2):28-31.
[3]刘永策,李彦,盛国军.关于在校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实证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7,(4):27-31.
[4]王军,张兴权,钱进.安徽省在校大学生幸福感的调查报告[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5(4) :108-109.
[5]赵静,孙宏伟,赵建国.某医学院学生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与社会,2009,22(5) :63-65.
[6]张博源,潘欣诣.江苏省财会类院校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12):85-87.
[7]杨慧芳.粤西地区大学生幸福感调查研究[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32(2):138-139.
[8]苏娟娟.关于大学生幸福感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8(4) :54-56.
[9]严标宾,郑雪,邱林.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137-142.
[10]庄凡,胡海青.大学生生活满意度、自尊、应对方式的调查及研究[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8,24(5):84-88.
[11]王海廷.医学生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2(2) :129-131.
[12]张国华,刘言信.安徽某高校学生生活支出与校园生活满意度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12):1142-1143.
[13]郑雪,严标宾,邱林.广州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1,2(4):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