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凡
金融业务将会是前海最先开展的业务。这部分业务无需等待前海规划建设完成,只要在细则出台之后,相关的交易就可以开始进行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以下简称前海)近日获批在金融改革创新方面先行先试,开展一系列创新胜的金融业务。
这一位于中国首个经济特区——深圳蛇口半岛西侧、占地面积大约15平方公里、被视为“特中之特”的区域,将会成为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
根据中国政府网站7月3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开发开放有关政策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在金融领域,前海被允许探索拓宽境外人民币资金回流渠道、探索人民币跨境贷款、支持前海企业赴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等。
在这些探索中,允许在前海和香港之间开展双向人民币贷款,将会是内地首次实行资本项下的人民币流出和流入,被认为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又一标志。人民币回流推进国际化
在《批复》中,关于金融改革创新的部分被放在了6大方面任务的首位,并占据了22条具体内容中的8条,超过总数的三分之一。
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以下简称前海管理局)新闻发言人、经营发展处处长王锦侠看来,这符合《批复》中22条内容所具有的内在逻辑顺序。“从产业安排上,金融业是我们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因此对于这一部分的政策安排非常多、力度非常大。”
在推进资本项目开放方面能够成为中国的一个前沿阵地,这被认为是前海应该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是从2009年7月中国政府推出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开始的。2010年,这一试点的地区进一步扩大,2011年,中国政府又推出了境外直
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
跨境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结算试点,使人民币作为贸易货币在境外的沉淀增加,其中,港澳地区的人民币存量占全部人民币境外存量的一半左右。
香港的人民币存款在过去两年半时间内从不足560亿元增长到最多时候的6272亿元,人民币存款已经占全部香港银行存款的10%左右,是香港市场上除港元和美元之外的第三大货币。
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投资渠道,香港的人民币存款快速增长的势头近来未能延续。从2011年11月开始,香港的人民币存款规模连续5个月回落,截至2012年5月底,已经从6273亿元减少到5539亿元。
由于资本管制,香港的人民币很难自由回流到内地投资,就使得人民币流动性越来越差,降低人们继续持有人民币的意愿。投资渠道的缺乏还导致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上的人民币存款和债券收益率远低于内地。2012年开始,香港的人民币存款利率一路走低,最低时一年期存款利率只有0.5%。据汇丰银行公布的今年一季度数据显示,其在香港的首项人民币贸易融资的贷款年利率为3.88%,远低于中国人民银行的6.56%一年期贷款利率。
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就需要为香港的人民币提供一个回流途径。前海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成为了试验田。
实现双向跨境人民币贷款,香港的银行可以给前海企业发放人民币贷款,起到人民币回流的作用。另一方面,境外人民币资金的利率比内地低,较境内资金有一定的成本优势。
“细则一旦落实,对企业来讲就意味着打开了一个相对来说低成本融资的渠道。”王锦侠说。
这也正是前海开展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被广泛看好的原因。不过,用“先试点后推广”的模式推进金融改革,在一些经济学者看来并不妥当。前海允许跨境人民币回流,实际上就等于为资本管制开了一个口子。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张明看来,市场的逐利冲动,一定会诱使资金千方百计突破前海实验区与内地其他地区之间的资本管制。“目前人民币境外沉淀的大部分都在香港,这些人民币怎么回来?回来之后怎么使用?这就是前海需要进行探索的任务。”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管理层的初步思路是,境外资金贷款只能局限在前海试点的范畴内,不允许跨境贷款资金进入内地。
“目前双向跨境人民币贷款政策只限制位于深圳前海试点区范围内的企业,不过我们也知道,资金是流动的。”深圳市人民政府金融发展服务办公室主任肖亚非在今年6月在上海举办的陆家嘴论坛上表示。
金融资源本身具有极强的流动性,一旦形成价值洼地,金融资源很可能加速向试点地区聚集,形成试点地区的金融资产泡沫以及试点与非试点地区的不均衡,同时增加试点地区的金融风险。这些都是前海的监管部门无法忽视的问题。
小区域内开放资本账户
建设国际性的人民币离岸中心,正是香港未来发展中可以寻求的突破之一。
不过,在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地位确立的过程中,还面临着新加坡、伦敦等金融中心的竞争。此次《批复》明确了中国政府对香港建设国际性人民币离岸中心的肯定,这对香港而言意义重大。
香港银行公会主席、汇丰银行香港区总裁冯婉眉则表示,深圳前海计划探索试点跨境贷款,支持前海企业赴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并在香港设立人民币股权母基金,利用香港低成本的人民币资金开展建设,这将扩充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资金池的容量,强化双边循环,有利当地银行业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民币业务,将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地位“坐实”。
对于香港和前海的合作,也有一些质疑的声音,认为前海未来将挤压香港发展空间、和香港形成竞争,对此,前海管理局局长郑宏杰认为,这种顾虑是不必要的。“从国家的整体战略出发,发展前海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保持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为香港更好地融入内地奠定基础。”郑宏杰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香港浸会大学经济学者麦萃才认为,前海发展的最理想结果是深圳通过前海提升产业结构,完成金融业、服务业的升级;香港强化人民币离岸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中国也能够通过前海的探索让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更进一步。
虽然对前海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但是相关企业却在等待前海相关政策的实施细则出台,在那之后,才能确定企业在前海开展业务的规模和形式。
7月16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在香港举办的前海政策宣讲暨招商推介会上,有37家企业与前海签订了意向性合同。但多数企业表示,目前前海还停留在框架阶段,很难做出量化评估。
“我们对前海很有兴趣,但要看具体的优惠政策,才能确定怎么投资。”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主席郑家纯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据《中国新闻周刊》了解,目前,前海金融创新的细则还处于调研阶段。深圳市银监局已经向辖区内的银行下发了调研登记书,以了解这些银行感兴趣的业务类型,在前海的创新思路以及开展创新业务可能面临的困难和希望得到的金融支持。
“细则肯定要研究清楚,因为前海金融改革的实质是在小区域内开放资本账户。”亚银投资首席分析师李大伟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不仅香港的金融、银行业对此兴趣浓厚,带有国外资金背景的各种资本玩家也对此颇为关注。
“我们希望在年内可以完成。目前实施细则已经跟国家有关部委做了多次的沟通,在很多的方面都达成了共识,我想今年下半年是有望具体落实的。”王锦侠说。
在国务院批复的政策中,关于金融业“先行先试”的业务领域及相关政策,只是一个框架,并没有做具体规定,这意味着前海在政策方面拥有很大的创新空间。
对于每一条政策内容,实施细则的不同,政策产生的效果影响也会大相径庭。比如“对设立在前海的企业或项目发放人民币贷款”,对贷款对象、贷款规模有无具体的限制和规定,是审批还是备案,是一事—议还是照章办事,实施起来差别会非常大。
虽然多家银行和金融机构都表示,需要待细则公布之后,才能确定在前海的投资形式和规模,但据《中国新闻周刊》的理解,银行和金融机构其实对于前海的创新金融业务早已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据我所知,现在所有人都希望拿到这块业务,尤其是银行,包括结算系统都在进行对接测试,希望能够抢占先机。”一位证券公司人士告訴《中国新闻周刊》,一个好消息是,金融业务将会是前海最先开展的业务。这部分业务无需等待前海规划建设完成,只要在细则出台之后,相关的交易就可以开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