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敏
老作家南丁曾记下第一次见孙方友时的印象:“一张黑不溜秋还挺英武的脸膛,一对贼亮贼亮的眼睛,那眼睛里放射着狡黠的诚实、谦虚与自信羼合在一起的光芒,整个地散发着颖河岸的泥土气和水草味……”这段话颇能勾勒出方友的风采。
孙方友会跳迪斯科,却是笔者目睹。1990年的汤泉池笔会联欢,朋友们起哄,方友几杯酒下肚,便醉眼矇眬,踉跄舞池。音乐一响,他判若两人,陡生几分豪气,“两眼贼亮贼亮”,酣畅淋漓地投入了。他的舞形如醉拳,如空手道,如胡旋舞,千奇百诡,似乎不伦不类,居然舒展有致,须臾不离节奏,乐感极强。这纯粹是孙方友式的集武术、舞蹈、马戏为一体的套路,顾盼中幽默、霸气、夸张,旁若无人。初时大家忍俊不禁,继而便掌声如潮了。后舞入一佳丽,池内一刚一柔,一黑一白,一拙一巧,相映成趣。方友下场后,意犹未尽,连说:“真不如家里那盘磁带……”这跳舞亦如方友为文。每一方水土都钟灵毓秀,都会孕育出不同凡响的人物。方友是极典型的农家子弟,文凭不过初中,写小说自然不可能生而知之,但他靠父精母血遗传的聪明基因,十年寒窗,闻鸡起舞,倒也心想事成。
在孙方友笔下,颍河水流过的陈州府(这时候的陈州已成了文化意义上的区域),弥漫着神秘氛围和传奇色彩。其三教九流、风物人情、历史掌故,纷至沓来,次第涌入笔端。他自觉不自觉地构筑着一座地域性的文学艺术殿堂,把一个又一个活灵活现的艺术典型,请进人物画廊。地域性文学艺术的开掘,犹如打一口深井,令后来者无法逾越,只好绕井而过。《女匪》、《雅盗》、《捉鳖大王》、《蚊刑》、《泥兴荷花壶》、《神偷》、《山魂》等百多篇笔记体小小说串缀成的“陈州系列”。除小小说外,方友还有20余部中篇及若干短篇问世,《艺术皇冠》、《虚幻构成》、《荒释》等,更能看出这个农民作家在作品构思和语言艺术上的刻意追求和长足进步。比较而言,方友驾驭历史题材要娴熟些,这一度影响了他对现实生活题材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可喜的是方友已注意到这些,开始把着眼点调整到周遭世界的火热生活。
当今文坛,写笔记体小小说的作家不多,写得好的更少。汪曾祺的笔记体小说,语言清丽,淡到极致,读之如饮山泉,无愧乎大手笔,然数量不多;魏继新的笔记小说,则关注现代人的生活,题材怪诞,内涵丰富,但文笔稍有生涩之嫌;景田、鹤菁的笔记小说,偏重于历史人物再造,笔触细腻,行文洒脱,每有新意,而构思却不够恢宏大气;孙方友的笔记小说,八方志异,涉猎范围广,其构思巧妙,不波三折,最讲究结尾艺术。南丁说是“显然得益于中国古典笔记小说,有容量,耐咀嚼,极精粹”。但依笔者看来,有些作品为情节故,着意雕琢有余,玲珑剔透不足。
孙方友的小小说善于出奇制胜,而“奇”的背后,则是人生正道,天理良心。他的传奇,扎根于传统文化土壤,而又不囿于传统文化的束缚,能够以现代意识对传统文化进行理性的反思。《女票》、《女匪》等一系列作品,都能以時代精神为参照,以纵向的思考途径,以历史发展的目光,发掘出合乎时代进步的人格价值。在创作技法上,孙方友的传奇,吸收了古典笔记小说的神韵,叙述从容,描写简洁。情节一波三折,尺幅之内高潮迭起,给人以较高的阅读快感。同时,他也吸纳了现代小说的诸多因素,比如注重气氛的渲染,注重人物心理的刻画,注重细节的描写,《雅盗》、《蚊刑》等就是这种既得古典笔记小说神韵又有现代小说艺术成分的佳作。孙方友的传奇小说讲究情节的延伸和突转,着力于一个“奇”字,常常给人以兴奋和惊喜,给读者以阅读的快感。这就使得他的大部分小说兼具了雅和俗的特质。
孙方友关于写好小小说曾说要有“翻三番”的能耐。这种能连续把读者带入阅读奇效的手法,在他的小小说里被使用得比比皆是。比如《神偷》改邪归正的贼王最后交出来的“一筐手指头”,《女匪》里主人公的“土匪立场”、“女性立场”、“人性立场”的一层层开掘推进,都成为孙氏写作制胜的法宝。《雅盗》或许是作者系列里写得最有文化味儿的一篇。主人公赵仲曾中过举人,后不得已沦为盗贼。因粗通琴棋书画,便自诩“盗亦有道”。在行窃之余欣赏一幅名画时,被画中的“落魄”景况所感动,竟感慨于自己的身世。在险境中以聪明才智脱身后竟金盆洗手。生活自食其力之余,常在夜晚读《灞桥风雪图》而“泪流满面”。一个通俗的故事由于被赋予了文化背景,便显出清濯之意。《泥兴荷花壶》同样精彩,写挑壶是行家,赏壶是专业术语,击壶却是生活境界支配行动,一气呵成,语言,神态,动作,各臻其妙。
文学是一道陶冶人之性情的精密工艺。前人说过:“唯有读书,才可以改变人的貌相。”随着时间的推移,孙方友的眼睛除了“狡黠与诚实、谦虚与自信”“贼亮贼亮”之外,同时也流露出睿智与责任来。这无疑是长期读书的结果。尽管它时有一丝飘忽一瞬凝神,那不过是按捺不住的骚动与向往,是对未知世界的挑战与思考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