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沐阳
初一的寒假,我怀揣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踏上了这大洋彼岸的美国——一批顶级的世界名牌大学的所在地。
普林斯顿大学
这是我们到的第一个大学,作为全美四大古老名校之一,它的神秘感不言而喻。
走进普林斯顿大学,便看到了一幢房子,是普林斯顿大学校长室。在房子的四周有许多类似爬山虎的植物,在校生NICK说这就是常春藤,据说每一届毕业生的代表都会回到母校,在学校建筑物四周种上常春藤,这常春藤爬得越高,那届毕业生的成就就会越大。
漫步在普林斯顿大学的校区内,人文气息扑面而来,高大的建筑各式各样,路边有关于莎士比亚戏剧表演的海报。校园随处可见哥特复兴风格的建筑,而这些大多建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踏着石道,我们来到了FIRE STONELIBRARY(火石图书馆)。它拥有超过六百万册的藏书,这座人不多的图书馆,安静,认真。NICK是地球科学系的学生,他带领我们来到了地球科学系的工作室。工作室有一个大大的恐龙骨架和许多五颜六色的石头。正在欣赏的时候,脚突然被踩到了,一回头正是那欣赏石头入神的大哥哥刘显茁。他和他弟弟刘显壮是双胞胎,长得一点也不像,哥哥大宝看上去强壮一些,而弟弟二宝则稍瘦一些。他俩都来自清华大学,弟弟是因国家级物理竞赛一等奖而保送,哥哥那次是二等奖但也凭借自己的力量考上了清华大学。哥哥性格开朗,风趣幽默,弟弟沉默,思考多于言语。有一次哥哥在一次自我介绍中风趣地说:“My chinese name is 大宝,my english name isdouble(我中文名叫大宝,我英文名叫成双一对,发音类似大宝)引得我们哈哈大笑。令我最为震惊的是他们的特别经历。他们在初一的时候在妈妈的引导下,进行了读经教育,用一个月的时间把《论语》给背了下来。在一次回宾馆的途中,大宝谈起了自己伟大的理想,他想要改变中国的教育体制,做一名教育家。一番论述,让我懂得了什么叫“清华学子”。他们有点像普林斯顿的学生,怀揣着梦想,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都必须遵照“荣誉规章”的学术诚信,无人监考,却很少有人被处罚。而在门前的那只老虎则是普林斯顿的象征,勇猛、有力量。这里也是星光熠熠——爱因斯坦、李政道、杨振宁、冯若依曼等世界著名人物都在这里毕业。
耶鲁大学
知道乔治·布什、比尔·克林顿的母校么?没错就是耶鲁大学。这座大学培养了不少总统。教员间有一句玩笑话:“一不小心,你就会教出一个总统来。”能这样说的也只有耶鲁了吧。
一进入校园,旁边的一位来自上海的姐姐就用兴奋的声音告诉我:“我将来一定要上耶鲁。我认为我一定能考上!”这句话不是什么人都能如此坚定地说出来的。她说也是有原因的。她从小成绩优异,还在世界各地参加过芭蕾舞的比赛。她在飞机上就一直在看美国高考SAT的知识点与习题,让我们惊讶不少,她去年SAT的成绩是1900多分,足够上美国的名牌大学,可她还说“要是再努力一些,我一定能考到2000多分。”她的自信令人难以想象。她的目标就是耶鲁大学。她在最后的个人演讲上获得了哈佛教授的好评。她的镇定也是无人能比的,她在一次购物中把手机丢了,她并没有着急,没有慌乱,而是用流利的英文向她去过的店铺询问。虽然手机最后还是没有找到,但她仍然开朗地说:“人一般倒大霉之后,一定会走大运。开学后的SAT考试,我一定会考得很好。”她的优秀令我找不到词语来形容,借用她自己的一句话:“我就是气场大呗。”她的种种自信都给我们带来不少欢笑,也让我明白,人要有自己的目标,并向目标不停地前进。
耶鲁成功的教学方式是最重要的。每个耶鲁学子都有自己的人生梦想。2000多门学课50多种语言,当你上课时能与教授畅所欲言。耶鲁给你最好的硬件配备,艺术、语言、历史、科学、法律,任何一门都有顶级的教授。当你在学习中遇到问题的话,耶鲁图书馆会给你解答。
耶鲁大学最具特色的是住宿学院。在住宿学院中你可以结识许多朋友,来自不同的国家,甚至是不同的大洲。在住宿学员中有和蔼可亲的院长为你解决烦恼,丰盛的食物等着你去品尝。
在一个广场上有一些学生在玩滑板。看着我们,有一个人不小心摔倒,也没有理会我们的目光,仍是继续练习。他们就这样坚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西点军校
在哈德逊河西岸,有一座纪律严明的军事学院。他是美国历史上最悠久的军事学院之一——西点军校。
责任,荣誉,国家,准时守纪。严格,正直,刚毅,不推卸责任,无私奉献。这是西点军校的校训,每个学员都要做到这些。
因为西点军校也算是一个军事基地,有专门的游览车带我们去参观。在等车的时候,我和身边的一位姐姐聊了起来。她来自北京,通过那次对话让我改变了对这个看似“默默无闻”的大姐姐的看法。她和我聊起了她最钟爱的心理学,把我当做一个朋友一样和我交谈,给我推荐了几本书和电影。后来我发现实在是好书啊!她对心理学有很深的见解。她和我一起讨论自己的理想、未来,给我指点迷津。她是她们学校的学生会主席,她自己组织过讲座。“要早早做准备,初一是一个播种的季节。”“把目标缩小到现在、当下、此刻你要做什么。”这些话仍然让我记忆犹新。
登上汽车,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刚好碰上西点军校的学生要吃早饭。每一个队伍都排列整齐,形成了一个个方阵。因为距离远,只能看到灰压压的一片。听说西点军校的主要制服都是灰色的,学员队也有“灰色之队”之称。奏乐,完毕,有条不紊,几分钟后又恢复了之前的平静。
西点军校依山傍水,绿树成荫,风景优美。这里最著名的是主教堂,色彩鲜明的琉璃窗,整齐排列着的《圣经》,黄昏的灯光,眼前仿佛又是一届毕业生站在教堂里祈祷。南北战争时期的许多将军都毕业于此。
哈佛大学
哈佛,这两个字即美好又梦幻,好像对我来说遥不可及。哈佛已不是梦,我走进了以往只能在梦里见到的圣地。一座座建筑物好像给哈佛这两个字增添了更多的血肉,听着哈佛校友的讲解,不知不觉中来到“哈佛先生”面前,他正襟危坐,目视四方,手中正翻着一本书,左脚也因被许多渴望成功、渴望智慧的手摸过后变得金灿灿的。高大的底座上刻着三行字:“约翰·哈佛”“创建者”“1638”。校友告诉我们这三行字隐藏了三个著名的谎言:第一,这个雕塑并不是哈佛先生本人的模样,因为哈佛从未留下照片给后人,后来建造雕像的时候,只好找一个年轻英俊的做模特;第二,哈佛学校虽以“哈佛”命名,但约翰·哈佛并不是建造者。因为哈佛将他一半的财产和260册图书捐给学校,为了纪念他,才把原名为“剑桥大学”的学院改为“哈佛大学”;第三,哈佛建校是1636年而不是1638年,不过无论如何,哈佛就是哈佛。
哈佛的图书馆是最让我震撼的。一本又一本的书似乎都垒成了墙,人类智慧的结晶在此体现,都说北京大学的图书馆是一级棒的,相比而言不过是小巫见大巫吧!
中午的一场学生讲演也是别开生面,来自哈佛的学生都不是“书呆子”,他们是开朗的、大方的、健谈的、多元化的。他们有表演话剧的活动、皮划艇竞技、篮球赛、足球赛、橄榄球赛。他们还有一句校训“work hard play harder”(努力地学习,更努力地玩。)哈佛學子自信、充满魅力,他们有专属自己的形容词。
翌日,领略到了哈佛教授的风采,授课主题是“演讲口才和领导力”。教授演讲很幽默,常常引得我们哈哈大笑,她授课时会用一些生动的比喻,让我们清晰地感受到课题的主旨。当我不懂时,只需说一声“Sorry,I don't understand”,他就会用最简单的英文来解释给你,一直到你点头说“Yes,I see”。
中午在哈佛师生经常光顾的一家餐厅就餐,随意,舒适,个性,这些代表着师生的词在餐馆中展现出来。低调却又出彩的色彩搭配,并不那么明亮的灯光以及那看似随意却又存在着规律的桌椅排列。最好玩的就数长长的方桌子了,可以拼在一起也可以分开,这给交流带来不少便利。吃饭时和教授一起聊天,他给我们讲了波士顿这个城市的历史和哈佛大学的历史。
我在哈佛度过了这次在美国的最后时光,临走前,再次来到了哈佛先生面前,耳畔响起了一句话:“别看我现在这么小,再过10年,等我再来这里,我就不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