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文婷
内蒙古通辽市第一中学通辽028000
【摘要】个性化就是独特的非大众化的东西,个性化是在大众化的基础上增加具有自己特质需要、别开生面的方法。在实施新课改的进程中,教师应高度重视教学的个性化,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本文对此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语文教学,个性化,设计,解读,手段
个性化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十分注重个性化教学,做到以人为本,以我为主,教出自己的风格与特色,使自己成为一名个性鲜明、特长明显、独树一帜的语文教师。要实现个性化的语文教学,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不懈努力。
1.努力做到教学设计的个性化
教学设计个性化是指教师处理教材、实施教学的方式方法新颖别致、不落俗套,并效果良好。具体表现为:①教学角度设计得好。寻找讲解课文的最佳切入点,巧妙突破,引导学生快速入境入情,多快好省地理解把握课文。②教学问题提得好。这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明快单纯的教学视点中激荡出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③教学环节安排得好。各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次分明,快慢适当。既与教材内容的难易相一致,又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和思维规律。整个教学过程丰满、流畅,如风行水上,自然而然。例如,《祝福》教学中,有位教师发现文章中隐含着一条信息: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由此,巧妙发问,以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祥林嫂生命的悲剧性以及其中所寄托的深邃的象征意义,并通过这一线索串起了阅读过程中的诸多内容,达到了以点带面、一悟百悟的效果。又如《林黛玉进贾府》,篇幅极长,若按常规讲解,必然用时过长,恐怕师生双方也都会索然无味。教师拟出若干作文题目,如《林黛玉的“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王熙凤的“哭”与“笑”》《心有灵犀一点通——谈宝黛的初次相会》《从贾府的一顿饭的排场说起》《从贾府的府第规模看封建社会的一角》等作为引子,可带动学生自读课文、欣赏课文、提炼课文,使学生的写作、表达、鉴赏、探究等各个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和培养,整个教学设计突出了文学作品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教师要不断发掘自己的智慧,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追求教学设计的新意,力求形成自己的特点和风格,进而创造个性化的语文教学。
2.要努力做到文本解读的个性化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同一作品、同一问题,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不同层次的读者群体,会作出不同的解读。而且,越是内涵丰富、深刻的伟大作品,越是见仁见智。所以,语文教师应具有独立的判断意识,善于用自己眼睛解读课文,力求得到深刻独到的感悟。例如,《孔雀东南飞》一文,美丽、善良、勤劳的刘兰芝被休,究其原因,教参是主张“自专说”的,但是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我们的学生却有不同的质疑和发现。刘兰芝“奉事循公姥,进止那自专”,这从她被休而向刘氏的辞别中,已经得到充分证实。因此,“自专说”很难成立。也有人主张“无子说”,这似乎很有道理。刘兰芝的确没有生养小孩,而按照封建社会的“七出”规定,不生养而被弃理所当然。但认真推敲起来,也似乎有些勉强。焦仲卿在府中当差,夫妇俩相处时日不多,结婚两三年不能怀孕生子,实属正常。再说,如果真是不能生养的话,那知县、太守缘何纷纷登门提亲,他们就不怕断子绝孙吗?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刘兰芝和焦仲卿二人十分恩爱,这使得早寡且只有一个独子的刘母,产生了莫大的有可能失去儿子的焦虑感,于是迁怒儿媳,拆散他们的婚姻,重新夺回儿子。诸如此类的解读虽然只是一家之言,未必正确,甚至可能显得幼稚和肤浅,但只要言之成理,就应当支持和鼓励,惟此,才能张扬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批判精神,养成创新品质和鲜明个性。我们语文教师,应不迷信教参,不迷信权威,不盲从他人,亮出自己的观点。
3.努力做到施教手段的个性化
语文教师都有自己不同于他人的脾气、秉性、谈吐习惯和处世行为,表现在教学上,自然呈现出不同的教学形态和教学风格。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包括教学语言、教学方法、教材教具的选用,还包括教师感情的把握以及教师性情的表现。每位教师都应勇于张扬自己的个性,做一个自主自立和真性情的人。只要学生接受、喜欢,对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和能力有利,各种教学手段都应该大胆使用,尽情展示,肆意挥洒,而不必畏首畏尾。语文教师还要学会扬长避短。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要考虑到自身素质,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笔者字写得很难看,口才也不甚好,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可谓是先天不足。不过,自己在写作上还多少有一些“才能”。于是乎我千方百计避丑藏拙,竭尽所能发挥自己的“写作才能”。每次作文课,我都力求和学生一道同题写作,并与学生“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样,既做到了教学相长,共同提高,同时也加深了师生感情,使得彼此关系更加和谐。亲自下水作文,也使自己对写作的甘苦有了更深的感受,从而也能给学生作文以实实在在的指导,有效地避免了作文教学的大而空。讲授完一篇课文,我都要写教学随笔,总结教学的得与失,记录下自己的感悟。课余之际,我还积极撰写教学论文,这些文章从某种程度上弥补了我的不足,完善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在讲解课文、鉴赏文学的时候,教师如果能和文中人物产生了某种共鸣,笑骂相和,同喜同悲,那么,课文中各种美好的形象便悄然复活,课文的深层寓意便昭然若揭,学生所受到的感染将是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
总之,没有个性就是平庸。我国传统教育最大的弊端是无视学生个性,把学生当作机器零件,把课堂教学变成了流水线生产,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改提倡促进学生的个性张扬,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个性鲜明的人。因此,语文教教学必须提倡个性化,因为只有个性化的教育,才会培养出个性化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