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宏
成就动机(Achievement motivation)是人们希望从事对他有重要意义的、有一定困难的、具有挑战性的、活动中能取得完满优异的结果和成绩,并能超过他人的动机[1]。一个高成就动机的人,会更关注自身的发展与个人的社会价值。目前,对个体成就动机与家庭教养方式或个体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较多,但几乎没有针对父母人格特征与个体成就动机进行的相关研究。父母的人格特征作为对子女成长最稳定的影响因素,在子女成长的各个方面均产生重要作用。一方面直接影响到子女的人际互动、情绪表达,另一方面会通过养育方式、家庭期待等因素间接影响子女的成就动机等。父母对子女的影响主要就是通过外显的教养方式和潜移默化的人格特征来实现的,因此,对个体成就动机的研究应将这两方面紧密结合起来,探讨二者的关系对于培养子女的成就动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家庭教育中,很多研究者认为母亲在个体发展的过程中具有积极而重要的作用[2]。尤其是在四川等外出务工的省份,很多父亲外出打工,母亲留守照顾子女,在这样的家庭中,母亲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出来。因此,本研究以四川省某中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母亲人格特征及教养方式对中学生成就动机的影响,以期探讨影响个体成就动机的关键因素,为个体培养和发展成就动机提供理论依据。
1.1 对象 以四川省绵阳地区2所高中的学生及其母亲为被试,共发放问卷370份,有效问卷301份(81.4%)。其中男生126人(42.0%),女生175人(58.0%),参与调查的母亲233人。
1.2 方法
1.2.1 艾森克人格问卷 由85个项目组成,包括4个人格维度:精神质量表(P)、内外向量表(E)、情绪稳定性量表(N)和效度量表(L)。量表采取是非题形式,受测者回答与规定的答案相符得1分,否则记0分。EPQ的重测信度在0.58~0.86之间,效度仍在考察之中[3]。
1.2.2 成就动机量表 该量表由挪威OSLO大学心理学家T Ges me R N ygard于1970年编制,上海师大教科所叶仁敏译制修订而成。量表包括追求成功(M s)与避免失败(M f)2个分量表,2个分量表各有15题,量表共计30个项目,采用4点记分。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77(P<0.01),效度为0.58(P<0.01),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68[4]。
1.2.3 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 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是1980年由瑞典Umea大学精神医学系C Perris等人共同编制用以评价父母教养态度和行为的问卷。中文版EMBU由中国医科大学心理学教研室的岳东梅、李鸣果、金魁和、丁宝坤修订。修订后的量表经过主因素分析,确定了66个条目。其中母亲教养方式含情感温暖理解、过度干涉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等5个主因素,共57个条目[5]。修订后的量表信度效度较好。各主因素的同质性信度系数均较好,最高达到0.88,最低为0.46,平均为0.76。分半信度范围从0.50~0.91,平均为 0.776。
1.3 数据处理 为方便数据处理,施测前对母亲所用问卷与子女所用问卷一对一对应编号,按编号发放,回收后按编号配对整理。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录入和处理。
2.1 母亲人格特征及个体成就动机的相关分析 母亲人格特征中的内外向维度与个体希望成功的动机呈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382(P<0.01),与个体回避失败的动机呈显著负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316(P<0.05),而神经质和精神质2个维度与个体成就动机无明显相关关系。
表1 母亲人格特征与个体成就动机的相关(r)
2.2 母亲教养方式及个体成就动机的相关分析 母亲家庭教养方式中只有情感温暖、理解和过干涉、过保护这两个方面与个体追求成功的动机呈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308(P<0.05)、0.440(P<0.01)。
表2 母亲教养方式与个体成就动机的相关(r)
2.3 母亲人格特征与个体成就动机的回归分析 以母亲人格特征为自变量,以个体成就动机为因变量建立回归方程,发现母亲的内外向维度进入了回归方程。母亲内外向人格特征对子女的成就动机有显著回归效应,对希望成功的回归系数为0.490(P<0.001),对回避失败的回归系数为-0.267(P<0.05)。也就是说,母亲内外向人格特征可以显著地预测个体的希望成功倾向,母亲越外向,子女希望成功的倾向性越强;母亲内外向人格特征可以显著地预测个体的希望成功倾向,母亲越内向,子女回避失败的倾向性越强。
表3 母亲人格特征与个体成就动机的回归分析
表4 母亲教养方式与个体成就动机的回归分析
2.4 母亲教养方式与个体成就动机的回归分析 以母亲教养方式为自变量,以个体成就动机为因变量建立回归方程,发现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和过干涉、过保护2个维度进入了回归方程,二者对个体希望成功的动机均有显著正向的预测作用,其回归系数分别为0.593(P<0.05)、0.678(P<0.01)。也就是说,母亲越采取情感温暖、理解或过干涉、过保护养育方式,子女希望成功的倾向性越强。
3.1 母亲人格特征对个体成就动机的作用 在家庭环境中,影响个体的成就动机主要有2个因素,一是双亲人格特征,一是家庭教养方式。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母亲肩负着更多操持家务、养育子女的角色,而父亲则肩负着维持家庭生计的角色,母亲这一角色在家庭环境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尤其是本次取样的地区外出务工现象明显,父亲常年在外,母亲在家教养子女。母亲与子女朝夕相处,母亲的人格特点、教养方式将潜移默化地对子女产生影响。因此,母亲对子女的人格和成就动机的影响力远远大于父亲。本研究发现,母亲内外向的人格特征与个体成就动机的相关达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且具有预测作用。母亲越外向,子女希望成功的倾向性越强,母亲越内向,子女回避失败的倾向性越强。这可能是因为外向性的母亲,在生活中更能承受失败的压力,也更有勇气冒失败的危险,在经历挫折后更倾向于用豁达的心态面对,更容易将失败归因为努力程度不够等有利于继续挑战的因素。而内向的母亲则比较专注内部世界,冒险精神不强,在经历挫折后更倾向于将失败归因为能力不足等不利于继续挑战的因素。母亲是子女行为的榜样,子女会潜移默化的受到母亲人格特点的影响,也会将母亲的行为模式作为模仿的对象。母亲的人格特征通过这种观察和模仿传承到了子女的行为模式中,进而影响了个体的成就动机。当然,母亲的人格特点也可能通过其教养方式对子女的成就动机产生影响,这还需要进一步的中介效应检验。
3.2 母亲教养方式对个体成就动机的作用 家庭教养方式就是家庭环境中影响个体成就动机的外部条件。本研究发现,母亲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理解和过干涉、过保护与个体成就动机达到了显著相关,且具有预测作用。
与前人研究结论不同的是,以往的研究[6-10]多发现温暖理解式养育方式对子女成就动机的作用,但并未发现过干涉、过保护对子女成就动机的作用。在本研究中,情感温暖、理解和过干涉、过保护几乎是两个相互对立的维度,却对个体成就动机产生了相同的影响。追究其原因,首先要对成就动机做进一步的区分。成就动机按照取向的不同可划分为社会取向成就动机和自我取向成就动机。社会取向成就动机是指个人想要超越某种外在决定的目标或优秀标准的动态心理倾向,自我取向成就动机是指个人想要超越某种内在决定的目标或优秀标准的动态心理倾向[11]。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使子女在一种宽松、信任和民主的氛围中成长,有利于子女健全人格的培养,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建立内在、独立的目标和标准。子女在学校充满信心争取好成绩,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问题。也就是说,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可能预测的是子女的自我取向成就动机。母亲的过保护也促进了子女的成就动机。这可能是因为,在本次取样的家庭中,母亲与子女留守的家庭很多,在这样的环境中,母亲需要独自承担家庭的重任,母亲的过保护往往会使子女感受到温暖与关怀,使子女心怀感激,继而激发子女努力追求成功和优秀的动力。与前两者不同,母亲的过干涉使子女在一种严苛、怀疑和专制的氛围中成长,子女感受到来自母亲的强大压力,害怕失败会受到母亲的责难,努力追求以母亲的标准来判定的成功,而母亲的判断标准多是以社会为准,因此,母亲的过干涉可能预测的是子女的社会取向成就动机。因此,母亲的教养方式对个体成就动机的培养作用不容忽视。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49
[2]David R S.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M].6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3]郑雪.人格心理学[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77-379
[4]叶仁敏,Hagvet K A.成就动机的测量与分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3):14-16
[5]岳东梅,李鸣果,金魁和,等.父母教养方式:EMBU的初步修订及其在神经症患者的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3):97-101
[6]李旭,钱铭怡.青少年归因方式在教养方式与抑都情绪间的中介作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5):327-330
[7]赵辉.家庭环境因素与大学生成就动机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12(5):325-326
[8]孙蕴韬,顾红.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及其对成就动机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2):12-13
[9]杨美荣,王婧艳,高志华,等.初中生成就动机和自尊、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4):440-442
[10]王林,李伟强.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9):1118-1120
[11]张德,赫文彦.关于成就动机的几个问题[J].心理科学,2001,24(1):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