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调律师陈燕:我的人生绚丽多彩

2012-04-29 00:00:00张东亮
家庭百事通 2012年7期

她是一位视力仅有0.02的时尚辣妹,凭着对生活的热爱创造了无数传奇:她是我国第一位女盲人钢琴调律师,跆拳道晋级到黄带,喜欢滑旱冰、开卡丁车,她的画在日本获奖并拍卖出不菲的价格,自传畅销全国。现在,她还是北京一家公司的美丽CEO,就连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舞台上的那架大钢琴,都是请她调的音!她就是来自河北的女盲人调律师陈燕,她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弥补了自己身体的缺陷,还调出了灿烂的人生。

姥姥,生命中的“光明使者”

今年37岁的陈燕生于河北省容城县,在北京长大。她3个月大的时候,被诊断为先天性白内障,医生说,即使做了手术,她的视力也达不到0.1。父母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决定放弃她。倔强的姥姥却收养了陈燕。按照国际标准,视力低于0.2且不能校正的人,被视为盲人。而陈燕的视力只有0.02。她一次次地撞到墙上、树上,跌倒在地上、沟边,姥姥从不扶她,而是鼓励她自己爬起来。

姥姥是个文化程度不高的人,但为了培养陈燕却付出了超人的心血和智慧。姥姥告诉她,什么声音都有反射音,你走路的声音能反射回来。前面有没有路,它的声音是不一样的。开始陈燕搞不懂,后来慢慢就熟悉了。其间,姥姥对陈燕还加了一些辅助训练,例如,把1分、2分、5分的硬币丢到水泥地上,然后问她是几分钱。硬币掉到地上会滚,停了以后姥姥不许陈燕在地上摸,而是让她一步到位地去拿。摸和拿,有很大的区别。这对盲人来讲相当困难,但也至关重要,因为,这可以训练盲人定向和定位的感觉。

到4岁时,凭借灵敏的听觉,陈燕竟可以在屋里屋外自由活动。而姥姥也似乎忘了她是一个瞎子,竟然吩咐她拿钱自己去买冰棍、自己坐车、自己上公园。马路上人来人往,多危险啊!可姥姥不管,她说:“不要认为自己是瞎子,更不要拿棍子探路!”

后来,陈燕就有了一套“很绝”的穿越马路的方法——跟着别人走,因为人家不可能往车上撞。开始车是从自己的左边过来,她就站在过马路的人的右边;到了路中间,车从右边来了,陈燕就换到人群左边,一步不落地跟着,这样就过去了。

由于从小对音乐比较感兴趣,陈燕学过很多种乐器。1990年,中国引进了欧美最先进的钢琴调律技术,当时在北京盲校学习的陈燕选择了钢琴调律班。要知道,人体全身骨骼才206块,而钢琴内部大小零件多达8000多个。想做调律师,不仅要知道所有零件的分布,还要熟练掌握拆装和维修,这对一个双目失明的人而言,困难可想而知。

为了练出一双灵巧的手,陈燕每天泡在钢琴边,仔细摸,用心记。为了把各个零件的位置调得丝毫不差,陈燕就苦练穿针引线。很多正常人都很难穿过的细小针眼,陈燕却能一穿就过。学修琴的基础是工艺课,要学习把一块木头用刨子刨平,用钻打眼,把钉子垂直钉进木头里不能歪。制作一组钢琴键,必须和真的一样。在工艺课上,陈燕常被自己扎得到处是伤。经过4年的苦练,毕业时,陈燕对钢琴所有的零件掌握得分毫不差,能及时发现影响音准的零件,妥当地排除每一个细小的故障,调出正确的音律。

这一年,陈燕22岁,她却有幸成为中国第一位女盲人钢琴调律师!然而,让她大受打击的是,不久后,姥姥去世了。弥留之际,姥姥握着陈燕的手表达了三个心愿:一是找到一份自立的工作;二是成个家;三是买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最后,姥姥告诉她:“燕儿,你从小到现在,无论走到哪儿,姥姥都跟在你后面,从来没有离开过你,你摔跤,我在后面哭;你在前面走,我在后面提着一颗心;你被人欺负,我暗自伤心……”奔涌的泪冲掉了所有的委屈,在陈燕的内心,只有留下感激,因为姥姥的“无情”,陈燕早就不再是“瞎子”了。

信念,事业前进的动力

陈燕毕业后,首先去一家钢琴生产厂找工作。应聘时,陈燕拿出工具,认真而熟练地调完了一台琴,几个师傅都来试听,很满意。女厂长当即宣布她被录用了。在这家钢琴厂,陈燕很快打开了局面,师傅们看到她所掌握的是当时比较先进的流行于欧美的“三六度验证技术”,比传统方法的精确度提高了许多,纷纷要求她传授技艺。陈燕在技术上总是毫无保留,在这里,她和同事相处很融洽。

但好景不长,陈燕因一次意外事故骨折在医院躺了半年,被迫失业了。身体恢复后,她又去了很多家琴行找工作。那时候,没人相信一个盲人能把一台复杂的钢琴调好。因为,钢琴有大大小小那么多的零件,每个细小的零件都会影响钢琴的音色和音质,所以,调律师不仅要懂音乐,而且必须对这8000个零件掌握得分毫不差,才能处理钢琴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丝细小的故障。开始没有一家琴行敢用她,甚至连试调的机会都不给。技术暂且不论,单单出行上门服务,就很让人担心,万一出车祸,还是“工伤”,谁赔得起?但陈燕不气馁,她身怀绝技,不怕没人要。

一天,陈燕去了一家很大的琴行,经理让她调一台旧琴试试看。那琴实在是破得太厉害了,对陈燕来说,倒不是怎么难修,而是要修的地方太多,最明显之处就是谁都能看出来琴键高低不平,低处得用纸垫起来。这事说来容易,可对于一个盲人来说,做起来就难了:得摸索着一点一点地垫。但近3个小时后,这架旧琴被陈燕修好了。琴行老板全面检查一番后说:“不错,没问题。没想到你这么小的年纪能调出这么准的琴,明天来上班吧!”

这本是个喜讯,但陈燕却高兴不起来。因为来应聘时,被拒绝怕了的她没敢告诉经理自己是盲人。此刻,她心里犹豫着:不说出真相,以后若去用户家调琴,要是找不到路怎么办?当她战战兢兢地说出这一切时,经理愣了半天才说:“你是盲人?刚才我还真没看出来。你先把北京的各个街道熟悉一下,如果没问题,一个月后来上班。”

经过种种努力,陈燕终于摸清了北京市的大街小巷。在为用户上门服务时,她总是先把钢琴调好,再告诉用户自己是盲人。没想到这个办法很奏效,用户渐渐多了起来。更让她欣慰的是,人们开始慢慢接受她这个盲人调律师了。有一次,一个用户的一句话,让陈燕特别感动。

那天,陈燕去用户家调琴,依然是调完后才告诉用户,说自己是个盲人。对方是位20多岁的女孩,听了陈燕的话非常惊讶:“你会弹琴吗?”陈燕说:“会。”于是,陈燕给女孩弹了一首《土耳其进行曲》。琴声刚落,女孩哭了起来。陈燕心里不禁惶惶然:她怎么哭了?一时不知该如何安慰女孩。女孩感动地说:“真没有想到,你一个盲人不仅调琴调得好,还能弹出这么动听的曲子,我真是自愧不如呀!”

在陈燕为自己被接受而感到喜悦的同时,她了解到,以前盲人调琴培训班的几个师兄弟,远没有自己幸运,他们依然处处碰壁。她为此感到不平。有个师弟,中午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好不容易找到需要调琴的用户家。对方看到是个盲人,立即发火道:“怎么派一个盲人来给我调琴?我这琴两万多元,调坏了怎么办?眼睛看不见,螺丝都拧不上去,还调琴?告诉你们公司给我换人!”师弟怏怏道:“那我回去换人来。”那用户说:“不行,当着我的面打电话。”师弟在用户家里往公司打完电话准备走时,用户却说:“付给我一元钱的电话费。”

师弟回来把事一说,大家哄堂大笑。一旁的陈燕眼中却涌出了酸涩的泪水。怕被大家看见,她偷偷地抹去了。她觉得做一个盲人太不容易了,如此不被别人理解。她真不愿意给这种人调琴,可她想起了老板的话:多争取一个用户,就是多争取到了10个、100个人的信任。陈燕决定自己上门,把这个用户争取过来。

像以前一样,陈燕到这个用户家后,没告诉他自己是盲人。调琴时,她感到对方紧挨在她身边,大概是在盯着她。调到中途时,客户对陈燕说:“我家有两台琴,原来也请人调过,你做事很认真,以后我家的两台琴都请你调,行吗?”陈燕故作轻松地说:“你不是说盲人不会调琴,不会拧螺丝吗?”用户愕然:“我又没说你。”陈燕说:“我就是盲人。”对方怎么也不相信,最后陈燕拿出残疾人证,他才不好意思地道歉说:“真对不起,是不是我的话伤害了你?”那种感觉,好像亏欠了陈燕什么似的。陈燕却大度地说:“没啥。”

后来,这个客户和陈燕成了朋友,直到现在关系都很好。他逢人就帮陈燕做宣传:“盲人也能调琴,而且做事认真,调得非常好。”

2004年3月,陈燕借助装有语音系统的电脑,写下了自传《陈燕,耳边的世界》,把自己坎坷的经历写在书里,希望能激励更多的残疾人。该书很快畅销全国,被新闻出版总署列为向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图书,美国芝加哥大学图书馆也将其列入中文图书目录。

11月,陈燕用自己赚的钱创办了中国第一家面向全国的调律公司——北京陈燕新乐钢琴调律有限责任公司,她自己出任总经理。这家公司专门接收盲人调琴师工作。

爱情,精彩生活的源泉

陈燕的丈夫郭长利也是盲人,现在是北京按摩医院的知名大夫。如今他们已结婚十几年了,虽然双方都看不见,却以各自特有的方式感受着幸福。

他们俩谈恋爱的时候就特别有趣,都是盲人,还喜欢逛公园。到了公园他们不仅逛,还喜欢划船。划船刚出发的时候没问题,但是回来就费劲了。岸边上一般有游人说话的声音,他们就通过声音的远近来辨别。租1个小时的船,半个小时的时候就得赶紧往回划。到了岸边他们就问:“是你这里的船吗?”人家说不是,然后接着划。陈燕调皮地说:“我就不相信,围着湖绕一圈还找不到?肯定能找到。”

居家过日子,对于他们也不简单。比如像买菜这种很简单的生活琐事,也曾闹过笑话。“买鸡腿却买了火鸡腿,因为他爱挑大的,买生菜却买了圆白菜,因为它们都是圆的,但我们从不会彼此埋怨。”陈燕一脸幸福地说。

午后,坐在陈燕夫妇近百平方米的家里聊天,温暖的阳光斜照过来,让人尽享恬淡与温暖。看着他们安逸、舒适的生活,旁人也会由衷地感到满足。但刚结婚的时候,日子过得很艰难。“最怕的就是搬家,搬一次可能就丢一大堆东西,但那个时候我们却经常搬家。”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大年二十九,房东来通知陈燕搬家。眼睛看不见,这么多东西怎么搬呵!马上就要过年了,请人都请不到,何况他们根本没钱请人。

陈燕发誓:“咱们以后一定要挣好多钱,买一套属于我们自己的房子。”他们互相擦干了眼泪,初三那天下着大雪,陈燕借了一辆三轮车,她在前面扶着把,丈夫在后面推,路上一个人也没有。那时候,郭长利什么话都没说,给她唱了一首歌,歌词,陈燕现在还记得:“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找不到我的家,在人来人往的拥挤街道,浪迹天涯,蜗牛背着重重的壳,努力往上爬。”

如今的陈燕,看上去还非常年轻,因为快乐是她最美的化妆品。2007年8月,陈燕当选为世界杰出华人协会会员。2008年9月6日第13届残奥会的开幕式上,陈燕登上了世界的舞台。同年9月,陈燕在高杰女士的资助下,创办了北京陈燕钢琴启智教育中心,还创办了国内第一家钢琴调律网。

2010年3月,陈燕意外受伤,郭长利向大连导盲犬基地提出申请,成功领养了一只名叫珍妮的导盲犬。陈燕把她当做自己的女儿,2011年夏天,他们还带着珍妮去了北戴河玩,这次的“黄金海岸之行”让陈燕很开心。她经常甜蜜地回味:“我喜欢大海的宽广,波涛的声音,听着心旷神怡,还有躺在沙滩上感受着蓝天、阳光,生活真的很美好。”这位用耳朵书写人生的坚强女性,不仅为自己赢得了美好幸福的生活,更是把优美的琴音奉献给大家。2012年2月15日,龙年春晚舞台上的那架大钢琴,就是陈燕调的音。

2012年4月初,在北京一家跆拳道馆,陈燕英姿飒爽地与人对决。只见她出手敏捷凶悍,爆发力极强,而且是连续进攻,直到把对手打懵,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感到震撼。

目前,陈燕的公司生意很兴隆,她的调琴订单已经排到两个月以后,客户中除了普通市民,还有著名钢琴家鲍蕙荞等。

除了心爱的调琴职业,陈燕还创造了中国多个“盲人第一”的奇迹。她是盲人骑独轮车的第一人,是中国盲人跆拳道第一人,并且是第一个被选入世界杰出华人协会会员的中国盲人。如今,已是国家一级钢琴调律师的她还考了深水游泳证。爱好绘画、开卡丁车、溜旱冰……陈燕说自己用实际行动证明,盲人也可以像普通人那样生活。她说:“阳光、色彩和万物在一个盲人心中,比在任何一个健全人的眼中都美丽。我相信每个盲人都会有属于他们自己的传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