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母亲”彭玉:和“三心”女儿打造幸福生活

2012-04-29 00:00:00心予
家庭百事通 2012年7期

从热播剧《空镜子》再到《浪漫的事》,彭玉塑造了一个又一个让观众印象深刻的母亲形象,被誉为“国民母亲”。2012年5月,在家庭伦理大戏《谁来伺候妈》中,彭玉和二女儿赵珈琪同台竞技。戏里,面对处心积虑时时算计自己的“恶儿媳”赵珈琪,“婆婆”彭玉悲怆地喊出一句话:“我老了,你们谁来伺候我?”但现实生活中,彭玉却拥有女儿赵珈琪最暖心的孝顺与爱,几十年来和女儿既是亲人又是同行兼密友,谱写出属于她们的幸福之歌。

“恶妈”出马,“凤凰窝”里岂能飞出“三黄鸡”?

今年78岁的彭玉出生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个铁路工人家庭,从小活泼好动,爱唱爱跳爱表演,从小学到中专都是文艺骨干,表演天赋惊人。不过,彭玉的喜好并没有得到家人的支持,特别是严厉传统的父亲。16岁那年,彭玉在学校宣传队的小歌剧《瞎子算命》中女扮男装出演一个算命的盲人,没想到偏巧被下班回家路过学校的父亲发现,没多少文化知识的父亲当即冲过去,狠狠地踹了彭玉一脚:“谁让你当戏子?再当戏子看我不打断你的腿!”

父亲粗暴的干涉并没有浇灭彭玉对艺术的痴爱之火,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她一边老老实实地在学校完成人民教师的职责,一边背着父亲,悄悄地参加了当地的业余话剧团。3年后,凭借精湛的表演水平,彭玉考入哈尔滨文化局文工团。不过,她不敢告诉父亲实情,一直谎称自己的工作是“抄剧本”。直到29岁那年,她参演了电影《千万不要忘记》。剧中,彭玉演的是一个“老妖婆子”,在北京演出时,周恩来总理看着年纪轻轻的彭玉大呼惊讶:“一个大姑娘,竟然能将一个老人演得如此出色,了不起,了不起!”正是周恩来总理的这段话,才打动了彭玉的父亲,直到这时,彭玉的父亲才真正接纳了女儿“戏子”的身份。

从爱上表演到光明正大地走上表演之路,彭玉整整花了近30年的时间,所以,当女儿赵珈琪从小就表现出对表演的兴趣时,彭玉当即举双手赞成:“只要你喜欢,妈绝对支持你!”

不过,“绝对支持”的背后意味着严厉和苛刻。彭玉对艺术的要求相当严苛,眼睛里几乎“揉不得一粒沙子”,所以,赵珈琪在备受母亲教导的同时也吃尽了苦头。18岁那年,赵珈琪第一次登台出演话剧。开演前,一位年轻男演员恶作剧,在每个人的演出服装上都涂上了臭豆腐汁,结果两场演出中所有的年轻演员都连续笑场。到第三场时,笑场情况依旧。合作搭戏的彭玉二话没说,在大幕拉上的那一刻,“啪”一声狠狠打了赵珈琪一耳光。整个现场顿时一片寂静,只剩下赵珈琪委屈的哭声:“为什么打我一个人?他们都在笑!”

这一耳光成了赵珈琪人生中最深的烙印。“当时觉得特别委屈,整整有半个月我都没理她——就因为我是她的女儿,她就拿我杀一儆百,还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实在太丢人了。但后来我才慢慢明白,妈妈只不过是想让我知道,表演过程中创作态度一定要严谨,哪怕你只是个不起眼的龙套。”事后,赵珈琪这样回忆。

在表演艺术上,彭玉对女儿非常严格,但更多的时候她的身教多于言教。2003年,彭玉和女儿赵珈琪第一次合作拍电视剧《东北一家人》,40集的电视剧,彭玉整整花了一周的时间熟悉整个剧本,每晚加班加点到深夜。赵珈琪看着心疼,委婉地劝阻:“您就把自己的台词勾出来,背自己的部分就行了。看整本剧本太辛苦了。”没想到话音未落,彭玉早已经生气地嚷嚷起来:“吃透整个剧本才能吃透与各个角色之间的关系,才能演,才能演好!”因为母亲的以身作则,只是客串的赵珈琪也认认真真地花了4天时间琢磨剧本,并最终向母亲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如今,赵珈琪早已摸清了母亲的“教导”习惯,也在母亲的“管教”下养成了严谨的表演风格。但偶尔出现意外时,她依然会受到母亲彭玉的批评。2010年初,赵珈琪和母亲再度合作电视剧《谁来伺候妈》,搭档出演“婆媳”。因为“恶儿媳”的身份与现实情形相差实在太大,在一场“婆媳大闹法庭”的戏上,赵珈琪没忍住,一下笑了场。法庭对面的“被告”彭玉当场就翻了脸,“啪”的一声拍案而起,吓得“儿子”邵峰手一哆嗦,“案件材料”散落了一地。事后,彭玉还不依不饶地说:“收拾她是必需的,这种场合我就得训她,不能怕她尴尬。拍戏是那么多人一起合作,不认真能行吗?她必须得知道演戏是一件严肃的事情。”

“我妈总是告诉我,做演员不是背背台词、有张漂亮脸蛋就行,演员要脚踏实地,不断提升自己。”正因为“同行老妈”的严厉,如今的赵珈琪已成为演艺圈的“全能型选手”,而她在《谁来伺候妈》中饰演的“心机坏媳妇”更是被观众评为“堪比《红楼梦》中的王熙凤”。

“良母”艰难护“幼雏”,母慈女孝方乃人间之大道

在表演艺术上,彭玉充当了标准的“严师”角色,然而,表演之外,她却是个再苦再难也要为女儿着想的贤良母亲。

19岁时,赵珈琪恋爱了。对方是一个“推着三轮车卖水果”的小伙子,帅气、质朴、有上进心,对赵珈琪也好。但双方的家境及身份差异毕竟很大,赵珈琪始终不敢和母亲明说,害怕一向严厉的母亲又是一“耳刮子”。不过,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在一次又一次陪着男友出摊后,赵珈琪最终被母亲的同事出卖:“老彭,你家二姑娘看上了一个卖水果的小伙子,天天和人一起在路边蹲摊呢。”见事情“败露”,赵珈琪相当忐忑,回到家正眼也不敢看母亲。然而意外的是,彭玉竟将她叫到身边,态度平和地问了两个问题:“你对他了解不?”“你真的喜欢他吗?”得到肯定答复后,彭玉便再也没有多说话。赵珈琪见母亲没有明着反对,一颗悬着的心马上舒展下来,再陪男友出摊时也不再躲躲闪闪。这天下午,赵珈琪刚从男友手中接过一个水蜜桃,正准备往嘴里塞呢,一转眼看到了不远处躲在电线杆背后的彭玉。赵珈琪顿时窘了,脸红成了一个大红苹果。磨磨蹭蹭回到家后,她一直在心里盘算怎么样才能渡过这一难关。没想到她还没开口,彭玉先说话了:“那孩子不错,也真心对你好,这事儿你们自己看着办吧。”赵珈琪瞬间傻了:“你怎么就知道他真心对我好?”彭玉叹口气,使劲地刮了刮女儿的鼻子:“你吃过人家多少桃啊梨啊,你哪次吃的不是最好的?”原来,接连一个月里,彭玉天天“盯梢”,明观察暗走访,把小伙子的底细弄了个“门儿清”!

在彭玉的“关照”下,赵珈琪顺利地结婚生子,随后又赴北京学习。见女儿忙得脚不沾地,彭玉也没闲着,除了安排好自己的工作,还包揽了照顾外孙的重担。一家人亲亲热热,日子过得暖暖和和。

然而,好日子没能过太久。正当母女俩的事业都如日中天时,彭玉的丈夫——“当家人”赵文新因严重脑出血偏瘫了。当老伴从昏迷中清醒过来后,彭玉叫来女儿们,镇定地公布了“决定”:“妈妈现在还没到50岁呢,身子也还硬朗,照顾你爸的事就由我来负责吧,你们只管干好你们的工作。至于两个小外孙,妈照样带,一来孩子都还小,正需要人管,你们都太忙,带在身边也顾不了,二来有他们在,你爸还有解乏的人。”任凭赵珈琪和姐姐如何阻拦,彭玉就是不松口。

就这样,正值事业辉煌期的彭玉放弃了演艺事业,回家当起了“全职护理”。整整8年时间,彭玉想尽办法照顾好生病的老伴,喂饭,擦身,给老伴唱歌,让老伴管财权提升他的“有用”心理……8年里赵文新没有生过一次褥疮,身上没有一丝异味,而在此之前,彭玉是那种一起床便嚷嚷“赵文新,我的袜子在哪”的“甩手大女儿”。

然而,身体上的忙碌是次要的,心灵上的冲击则更难以忍受。内退后,不断有人找到彭玉,希望她接演话剧和影视剧,北京的一个著名导演甚至专程跑到哈尔滨,开出了当时业内的最高价来请彭玉出山。可是,所有的邀请彭玉全都拒绝了:“我现在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丈夫,如果这时候我不专心照顾他,我这一辈子都会不安心!”

可是,话好说事难做,想完全摆脱从事了几十年的演艺事业几乎不可能,特别是家还住在话剧团的职工宿舍里。为了平复心境,彭玉连单位的演出也完全回避。这年中秋节,老领导特意送来几张话剧票,想让彭玉去放松放松,而躺在床上的赵文新也极力劝老伴去“散散心”,可彭玉笑着摆摆手:“中秋节,女儿、女婿、外孙全都回来了,全家人在一起吃吃饭说说话,比看什么都放松。”然而,当月上柳梢头,一切都归于寂静时,偶然间夜起的赵珈琪却看见母亲摩挲着那几张话剧票,脸上写满了温柔……赵珈琪瞬间泪如雨下。

在彭玉的全力支持下,赵珈琪才得以毫无后顾之忧地完成了北京的深造,攀上了事业的又一个高峰。与此同时,母亲的坚毅与无私让赵珈琪分外心疼,所以,只要有空都会尽量帮母亲分担。8年后父亲病逝,赵珈琪越发对母亲孝顺,她不仅将母亲带到了北京,从2003年起还开始充当母亲的“全职陪练”,只要母亲出演的剧目,她都会不计报酬地主动请缨,哪怕只是客串一下。“妈妈年岁大了,我只有陪在她身边时,才安心。”

“益友”摇身变“闺密”,我们一起幸福一起安心

老伴去世后,彭玉常常独自躲在房间里摩挲着老伴的照片掉眼泪。看着母亲的精神一天比一天萎靡,赵珈琪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妈,你跟我一起去北京,重操旧业。”话一出口,彭玉犹豫了:“妈都花甲之年了,中间还停演了这么多年,合适吗?”“合适!妈,你还年轻呢!要不我们一起比试比试赛跑?”见母亲心有所动,赵珈琪伸出手掌“啪”地击在母亲手上。

就这样,年过花甲的彭玉成了“北漂”。然而“北漂”的日子很艰难,8年的全职保姆时光早已将所有的光环撕毁殆尽,一切得从头开始。彭玉接演的第一个角色是一个守着公用电话的老太太,全剧只有一句台词:“给钱!”天上地下的差距让彭玉觉得有些“掉价”,但跟她外孙差不多年纪的小剧务却翻了翻白眼:“姥姥,您摆什么谱啊?您这不是毛遂自荐阶段吗?跟小学生有什么区别?还是刚起步,有台词就不错了。”彭玉张了张嘴,最终又将想说的话生生吞了回去,然后点点头,笑着接过了剧本。

多年后,回想起当初的辛酸,早已将业内诸多大奖收入囊中的彭玉淡淡地笑了:“当时心里其实很难受,话从那么小的一个孩子口中说出来……但转头一想,如果我老是过不去自己这个坎,就总迈不开步,那么,我女儿就会一直担心我,这得多影响她啊。当初来北京时,我俩可是击掌为誓,要互相竞争,互为榜样的!”

为了信守母女间的“诺言”,彭玉咬紧牙关挺过了最艰难的“北漂”初期,并迅速在演艺事业上焕发出第二春。但彭玉没料到的是,女儿马上又将“歪心思”放在了她的感情生活上。在父亲去世后,赵珈琪的姑姑也去世了,姑父陈久荣成了寂寞的独居老人。陈久荣退休前是沈阳医科大学的脑外科教授,人品才学风度都是一流。赵珈琪一直非常欣赏姑父,从小和姑父也特别亲。这年秋天,陈久荣来北京出席学术会议,亲人相聚分外激动,但激动之外赵珈琪却琢磨出了另一种滋味:这天傍晚回家,她看见姑父和母亲站在阳台上,一边剥着花生一边聊着天,两人聊的都是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在赵珈琪看来根本没啥可说的东西,可两个老人却谈得兴致盎然,津津有味。一瞬间,赵珈琪心中一个“浑主意”汩汩往外冒:“这两人要是生活在一起……”

亲闺女给亲妈做媒,而且是做“亲上加亲”的媒,这想法在赵珈琪姐姐的眼中那是相当“不靠谱”,可赵珈琪腰一挺头一抬:“妈就是我那被‘剩下’的小姐妹,我不操心谁操心?”

话说得毛糙,但事儿却要做得精细周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尴尬,赵珈琪先盯住了姑父:“姑父,你给我当老爸好不好?我妈要有心,你就赶紧追;她要无意,咱就当没这事,反正都是我出的馊主意。”说服完姑父,赵珈琪又开始忽悠母亲,又是条分缕析又是真情陈述,最后还来了个威逼利诱式的“激将”:“你看我姑父,气质儒雅风度翩翩,身体好才情好人品好,这样的男人最考量女人的魅力了,你试试,看能不能拿下这个‘堡垒’。”左陈情右利诱,半年后,这事还真成了——65岁的彭玉再披婚纱,收获了人生中第二段甜蜜的爱情。

喜得佳侣后,彭玉活得更加“明媚”,而她也慢慢地适应了女儿这个“闺密”角色。母女俩一起逛街,一起美容,一起玩微博,一起琢磨搞“突然袭击”,对各自的老公发动“浪漫攻势”。发展到最后,彭玉竟反守为攻,完全占领了“制高点”,成了闺密活动的“绝对主导”。2012年5月,在电视剧《谁来伺候妈》中携手出演“婆媳”的母女俩受邀参加节目《超级访问》,访谈之前,赵珈琪临时兴起置办了一身时髦“行头”,没想到,一回到家就被彭玉逮住了:“有我的没?有我的没?”赵珈琪老老实实回答:“怕你穿着不合适,所以没给你买。”“还有不合适我这种‘青春美少女’的?我看看我看看……这个,我要了,还有这个!”最后,“好东西”全被当妈的给搜刮走了,悔得“姐妹”赵珈琪直咬牙。

闹归闹抢归抢,但说起女儿时,彭玉却是一脸的得意和满足:“有她在,我特安心,活得特有滋味。”而女儿赵珈琪则说:“能给这么活力四射的妈当女儿,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或许,这就是母女俩对彼此心境最好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