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常州市勤业中学的校园,操场边上,有一块两亩见方的土地,这块被称作“酬勤园”的田地是同学们最喜爱的“百草园”。一年四季,同学们在这里播种着,收获着,也快乐着。蚕豆、西红柿、黄豆、南瓜、莴苣、向日葵……各种农作物,在同学们关切的眼神中,竞相生长着、开放着、成熟着。这些植物都是同学们在课余时间精心种植的,从选种、松土到日常的浇水、施肥,每一个环节都是由陌生到熟悉、由茫然到有序。在这片“开心农场”里,同学们种下了希望和梦想,收获的不仅是沉甸甸的果实,更多的是知识和快乐。
我们的酬勤园很“固的”
常州市勤业中学八年级 丁 靓
那天,老师让我们为我班的酬勤园取一个名字。“百草园!”“开心农场!”教室里就像炸开了锅,大家都沸腾了。要我说的话,干脆就叫“固的”好了。“固的”是“Good”的谐音。不用怀疑,我们的酬勤园真的很“固的”……
校园里的操场边上,有一块两亩见方的土地,这里便是我们接触自然、了解自然的一方“乐土”——酬勤园。刚升入初中,莴苣、青菜、胡萝卜、生菜四种农作物是我们最先接触到的。我们从指导老师那里学会了如何使用工具,如何播种,如何照顾植物。几个月的不辞辛苦,我们的手也磨粗了,脸也晒黑了,但大家却乐此不疲。每天放学或是课外活动课都要去看两眼,生怕有什么闪失。“呀,青菜长苗了!”“萝卜又长了5厘米!”地里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使我们兴奋不已。
“这是我们自己种的菜!”收获着果实,我们可以很自豪地这么说。想想当初,大家连小麦和韭菜都分不清楚,对许多植物、蔬菜、水果的生长也一无所知,而在酬勤园里,从松土到日常的浇水、施肥,每一个环节都从陌生到熟悉、由茫然到老练,急剧上升的成就感,充溢着我们的心灵。
我们的“开心农场”与网上的开心农场不一样。在网上,人们经常半夜三更起来偷别人的菜,那又有什么意义呢?付出的是心血,收获的是幻觉。我们的开心农场是实实在在的,在种菜的过程中,我们收获的是经验与知识,还有自己亲自种植蔬菜的快乐。看着自己辛勤耕耘的土地,我们理解了“汗滴禾下土”的艰辛,明白了“付出总有回报”的含义。
这就是属于我们的“开心农场”,你说,是不是真的很“固的”呢?
酬勤园的萝卜大又甜呀
常州市勤业中学九年级 朱俊清
酬勤园,小小一块园地。在那里,我们播种绿色植物,探究学习方法,收获人生真谛。
记得在酬勤园播种时,我们的首选作物是红萝卜。从选种到播种,从除草到浇水,3个多月的辛勤耕耘,3个多月的精心呵护,萝卜终于获得了大丰收。红红的萝卜又大又甜,人人都夸“好吃”。现在想起来,我还忍不住口里生津呢。在学校组织的酬勤园“蔬菜小超市”活动中,抢购的老师和同学挤满了我们班的菜畦。
又大又甜的红萝卜到底是怎样种出来的呢?请听我慢慢跟您说——
第一步是选定蔬菜品种。“种萝卜!”这是我们全班同学经过调查研究共同商定的结果。首先是上网查资料,了解作物习性;其次是考察酬勤园的自然条件,论证其是否适合种萝卜;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全班同学举手表决。红萝卜就成了我们班秋季作物的首选。
第二步是播好种子。根据酬勤园的土壤条件,我们选择了平畦撒播。在第一次播种的时候,由于没有经验,播得很密,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又用小铲挖了些种子出来。播种要求浅、匀、遮,播种后用脚踩踩好,浇上水,并用树叶覆盖遮荫。
第三步是拔草间苗。播种后幼苗出土,此时气温较高,降雨也多,杂草生长较快,我们在烈日下边间苗边除草,汗水流到嘴里,咸咸的,很苦,但我们不怕。间苗时,看到一些绿油油的小苗不得不拔掉,心很疼,但是,考虑到未来大局,我们也只能忍痛割爱了哦。
第四步是浇水施肥。酬勤园土薄,不保水,我们就在随后的生长期里,每天都提着水桶给萝卜浇水,并及时施肥。说起来不好意思,自从拥有了酬勤园,我们班有些男同学,竟在没人的清晨及傍晚,到田里贡献过“童子尿”呢。
多浇水、多施肥,我们的萝卜宝宝越长越大,长出好几个小胖子,它们一高兴,就笑得咧开了嘴,歪歪的,丑丑的,把我们逗得好开心哦。老人说,裂口的萝卜,最甜。可是没到收获的季节,我们还舍不得尝呢。我们每天看着一个个萝卜个头越来越大,身子越来越壮,一天天地从土里往外钻,到收获时,有的甚至一半身子都跑到了土层上面,瞧它们急得……哈哈,每天聚在田里,我们的快乐真是无法形容。
辛勤的劳作终于有了收获,我们举行了一个盛大的采摘节,邀请学校的老师、同学们来我们的田里有价采摘,看着人头攒动的热闹场面,我们快活极了。
当然,最后我们每个同学也都分享了自己种的红萝卜,那甜,沁人心脾!啧啧……
“荒地”是“宝地”,实践出真知
常州市勤业中学九年级 陈 皿
我们学校的酬勤园是我的乐土。从七年级到八年级,我和同学们把一块布满了石子的废地变成了充满希望的沃土。其中有我们的汗水和心血,但更有我们的收获和快乐。
在播种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许多值得观察和思考的问题,也学到了许多的知识。
要学会等待
去年的11月,我们第一次播种。我们把地分成了四块,分别播下了青菜、菠菜、小麦和蚕豆。几样种子几乎是在同一天播下的,也同样地浇水、施肥。三四天后,青菜就悄悄露出了头。两瓣叶子在风中俏然而立,让我们着实惊喜了一下。青菜冒头大约一两天后,菠菜、小麦也开始了它们喜人的萌发和生长。
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浇水、施肥更勤了,往酬勤园跑的次数也更多了,几乎每个大课间都会去瞧瞧。有时看它们长得缓慢,真恨不得学一下古人,也来个拔苗助长。但让我们忐忑不安的是,在其他三样都在勃勃生长时,蚕豆却好像沉睡了。无论我们怎样期盼,它还是静悄悄的,无声无息。眼看两个星期快过了,它还是毫无动静。性急的我悄悄地扒开土查看,发现竟然和刚种下去时一样,几乎没有可以察觉的变化。我把我的发现告诉了老师,建议再种点别的,可老师让我们再等等。
无奈,我们只得耐下性子再等。可当又一个星期快要结束时,我们再也无法忍受,向老师提出要改种别的,老师只得同意了。于是我们在种蚕豆的那块地上重新种下了小麦,不到三天绿苗就冒出了土。和它一起发芽的还有姗姗来迟的蚕豆。那千盼万盼的蚕豆呀,终于冒头了!说实话,当时我们真的小小地兴奋了一下。但随着它们不断长大,我们很快尝到了不耐心等待的恶果。由于小麦和蚕豆种在一起,无论是小麦还是蚕豆,都长得很瘦弱。于是老师建议我们拔掉点小麦,但看着嫩嫩的小麦,我们实在下不了手,于是只能看着小麦和蚕豆挤挤挨挨。结果,今年春天,等我们收获时,发现蚕豆的豆荚都是小小的,小麦也远远没有旁边专种小麦的那块地长得好。
现在我已经知道了体积较大的种子(像蚕豆)只有吸足了水分,把子叶里的营养运送到胚根、胚芽和胚轴,种子才能萌发。而这个过程起码要三个星期左右。而且如果气温较低的话,酝酿的时间则更久。因为我们不了解作物本身的生长规律,没有学会等待,以致我们的收成受到了影响。
照顾太多也是错
一开始我们总是给青菜、小麦、菠菜和蚕豆浇同样多的水,施同样多的肥。但一段时间下来,我们发现精心侍弄的小麦和蚕豆却不如其他不管不顾的班级的作物长势好。我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又查阅资料,终于发现原来我们班的小麦、蚕豆长不好,竟然是因为我们照顾太勤了。因为作为豆科植物的蚕豆根本不需要施那么多肥,那只会让叶子疯长,对蚕豆的正常生长却毫无帮助。而小麦本身对水的需求就不大,过多浇水,只会让小麦的根扎不深,影响以后的生长。
原来不懂相关知识,光勤快,就是蛮干。虽然付出了很多,收获却可能很少。不同的事物应不同对待,有时太多的照顾反而可能会适得其反。
关于这块课程实践基地,我们的校长这样说:“荒地”是“宝地”,实践出真知。的确,酬勤园是我们接触自然、了解自然的窗口,我们在这里了解到气候、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并结合地理、生物等学科知识,培养出一棵棵蔬菜、瓜果。一切都是那么快乐而神圣,知识就在其中!快乐就在其中!成长就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