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者的自行车

2012-04-29 00:00:00石述思
杂文选刊 2012年4期

最近,当着到访的南京市主要领导的面,日本名古屋市市长竟然公开否认南京大屠杀。随后,南京与该市断绝关系,并获我外交部支持。

此前,日本游客河源启一郎在武汉丢失自行车一事曾被演绎成了一段爱心传奇——武汉多少人兴师动众找自行车。

武汉市民将此上升到维护整个城市尊严的高度。你想啊,人家骑自行车周游世界,用了一年半时间,走了十几个国家,自行车都没有丢,但偏偏到了武汉被偷了。

于是,反思自身素养、社会秩序、文明水平的声音不绝于耳。

随后,河源启一郎的朋友将此事发到微博求助,很快得到五万博友响应。随后,全城警民拿出寻找失窃国宝的热情,为日本友人找车,并最终实现物归原主。

对比两件事,充分证明:即使面临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滑坡、信仰迷失等冲击,国人还是体现了一个礼仪之邦所固有的以德报怨、古道热肠的传统美德。

甚至有人说,拥有如此珍爱国家尊严、家乡形象的国民,是中国实现大国崛起、笑傲世界的栋梁。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同胞们迸发出这一宝贵情感仅仅针对“外宾”。

以武汉为例,由于国民素养、公民意识和社会管理的缺失,当地人丢自行车是司空见惯的事,平时也没有媒体乃至公权力机关对此特别关注,但这次是一个可能影响城市国际形象的外籍人士,便成了天大的事。

有人追问:整件事咋显得如此“恭外而倨内”?为什么在自己的国土上,我们受到的礼遇和尊重却不如外宾?

类似的事也许还有。2008年1月9日湖南卫视报道,由张家界开往广州的N589次旅客列车由于受冰雪影响,被困长沙西站长达二十四个小时。车上包括乘务员在内共一千六百人都处于停电、停水,缺乏食物且极度寒冷的包围中。由于是张家界始发,这趟客车上还有七十八名韩国乘客,多数在五十岁以上,列车员专门组织他们转移到卧铺车厢,而中国乘客则继续在原车厢忍受煎熬。

2008年8月22日,大连客运段2220次列车为帮助七位日籍乘客赶飞机,临时在靠近机场的车站停车一分钟。最终赶上飞机的日籍乘客事后写表扬信说:“列车临时为我们停车一分钟,这在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做不到的……”

诚然,作为一个有悠久文明史的大国,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与融合,国际间互动交流已成民间常态,对于来华的外国友人,热情、友好地对待本无可厚非。但前提是平等和真诚。

珍惜集体利益、维护国家形象是一个公民本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但城市面子大于个体权益的集体无意识仍四处弥漫,面对外宾,为了撑起这种可怕的面子,行动上往往过度牺牲本国公民权益、不计社会成本。

我有一个梦想:所有最普通的中国人——无论是农民工和流浪汉,都能在自己的国度上享有平等和尊严,像外宾那样成为全社会的VIP。

这不仅需要公民意识的全面觉醒,道德水平的提升,更需要制度文明的全面构建和社会正义的法治化实现。

否则,只能争取下辈子投胎当外宾了。

【选自新浪博客,标题有改动,本刊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