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自己的理想,做了一名老师。上世纪90年代初,任芳参与民办教育事业,让任芳觉得这是自己一生想做的事情,“当发现这就是我的价值时,就不会放弃,无论有什么样的困难和诱惑都不会放弃,会一直这样走下去”。在任芳及全体师生的努力奋斗下,西京学院已经获得社会和家长的充分认可,2011年,西京学院成为了中国第一批具有研究生教育资格的民办院校。
记者:2011年西京学院成为中国第一批具有研究生教育资格的民办院校,当时有5个,这是引人注意的成就,能不能说一下这个过程,这个目标是怎么实现的。
任芳:不能说是成就,应该说是因为我们这五所院校,标志了民办高等教育进入了另外一个时期。用我们自己的话说,我们开始了“二次创业”。假如说我们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完成了学校的基础建设,建立了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基本框架的话,那么“二次创业”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内涵建设,持续提高办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管理水平。
2011年,西京学院作为全国五所民办高校之一,取得硕士研究生教育资格,可以说是学校“二次创业”中最重大的成果。民办高校升硕是社会热议的话题,在此前,全国民办高校没有一所学校有研究生教育资格,大家对民办高校是不是要办研究生、能不能办好研究生还心存疑虑。有关专家在综合分析后认为,部分民办高校“升硕”时机已经成熟。一是《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了政策,二是部分民办高校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具备较高的办学实力和水平,三是民办高校灵活的办学机制更有利于“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项目”培养模式的创新。正是基于这些因素使得民办高校升硕成为可能。
记者:正如成功源于选择。现在学校发展可以说是欣欣向荣蒸蒸日上。但当时您从一名幼教,转变成了一个民办教育工作者、创业者,这是一个华丽转身,在我们现在看来,当时您面临很多的挑战,能不能说一下为什么选择走这样的路?
任芳:我相信我是有价值的,我也相信我父亲从小就教给我的一个道理: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一辈子,你一定要为这个世界留下一点什么,为这个社会留下一点什么,一定得有自己的价值。所以,那个时候就知道,不论我将来做什么,一定要做出一番事业。199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我们幼儿园园长说有人承包幼儿园,有人自己办幼儿园,办的比较成功。听到这个信息,我就蠢蠢欲动。这个念头一直在脑子里,想了半年多时间,想自己办幼儿园。调研了一年多以后,我和父亲开始创办民办教育。那个时候遇到包括政策的、资金的,很多困难。
记者:其实我们很渴望这个社会有越来越多,像您一样有理想主义情怀的人。那么,您在平常会不会拿自己的这种很有理想主义色彩的行为和行为方式,还有言谈举止影响带动周围的人?
任芳:开学典礼的时候我要给我的学生讲40分钟的话,每次我都用心写讲话稿,用心跟学生交流。在我的讲话中,我都会告诉大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告诉学生为什么这个很重要,并以此来教育和影响我们的职工、教师。我不能说我有多优秀,但是我必须通过自己的言行去影响身边人,让他们正确地理解工作,理解生活,理解人生。
记者:当前,民办高校发展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不少学校也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群众还是感觉民办高校形象有一点差,那么,你怎么看待民办高校的社会形象问题?
任芳:生源市场竞争激烈是社会所公认的,我们不光和民办高校要竞争,更要和国办高校展开竞争,我们需要通过竞争,赢得高质量的生源。随着学院品牌盛誉的提升及广大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对西京的信任度的提高,加之,我们不懈的努力,西京学院的发展前景将更加美好。
要提升自己的品牌,就必须扎扎实实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全面加强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学院提出了坚持“质量立校、管理治校、人才强校、品牌兴校”的工作方针,努力实现 “增强教学实力、培育科研能力、激发管理活力、形成西京亲和力、提高学院核心竞争力”的工作目标,采取了“管理重心下移、管理权限下放”、“中层干部年终述职”、“优化教学管理”等一系列措施,理顺管理的各个环节,激活管理中各种要素的活力,充分发挥民办机制优势,推动学院快速发展。
从一定意义上讲,毕业生就是我们的品牌。我们内涵建设的重要目标就是要培养基础好、素质高、能力强的社会急需的人才。学院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教学相长,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效显著。我们的学生拥有一项专长,掌握外语、计算机两项基本技能,练好书法、写作、表达能力三项基本功,具备“诚、健、博、能”四项基本品质,也赢得了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