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题材小说的要义是,故事须能自圆其说,人物要逼真。换句话说,就是叙事要令读者信以为真,相信小说所描写的是生活中可以而且可能发生的事情,可能存在的人物,亦即小说本身可以成立。刘广雄的长篇新著《英雄梦》在小说的自足、自立方面尽了很大努力。可以说,读者几乎找不出故事的破绽或漏洞来,这部小说起码从叙事上看是成功的。
《英雄梦》首先是一个关于梦想和追梦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刚毕业的女大学生袁满在求职过程中,经受“考验”被吸收进一个直属国家禁毒委员会的“特别行动组”担任侦查员。她始终觉得这样带有传奇色彩的经历和工作就像是一个怎么也醒不来的梦。小说叙述了她参与在公路上拦截运输毒品的车辆,“假装”与毒贩交易抢夺对方毒品,而后以“放长线钓大鱼”的方式将毒品卖给另一批毒贩,机智地冲进毒品交易现场搅黄兩个团伙的交易;去边境取货,护送运毒车辆过境,跟贩毒头目陈明富的助手“八婆”做生意,并受命杀死了“八婆”。整个过程紧张刺激,女主人公袁满义无反顾地投入“特别行动”,并在这一系列的行动中慢慢成熟起来,成长为一名堪称优秀和出色的“警察”。然而,当谜底揭开,一切真相大白之时,读者发现原来自己跟着袁满一起做了一个长长的“南柯一梦”,而且是噩梦——袁满参与的原来是一个假冒警察之名而专事贩毒的团伙。由是,前面精心编织的故事被彻底解构,袁满所参与的所有活动的意义也随之被颠覆。这个年轻的女大学生在梦醒之后,慢慢地开始觉悟。但她与男主角、“特别行动组”组长曲江之间的爱情之苗已疯狂生长,并且难以遏制。最终她作出了选择:把贩毒团伙最后一次毒品交易的情报通过短信透露给了自己的同学、真警察郑川红,并在被围捕的时候举枪自杀,将自己从噩梦中彻底唤醒,一了百了。这是一个令人难以作出正邪、善恶判断的人物。她拥有一个英雄梦,如果不是因逐步丧失警惕而被坏人利用,她本来确实可以成就自己成为英雄的梦想。但是,作者出乎意料地,并且不无“残酷”地告诉读者,她只是做了一场噩梦而已。
是梦总会醒来。梦醒时分,落英缤纷,鲜花凋零。作者把无尽的空白留给了读者,同时也把沉重的思考甩给了读者。
《英雄梦》实际上讲述的是一个走私贩毒与缉毒破案的故事。这样的题材对于刘广雄而言应该是最拿手的。一方面,他有这方面深厚的生活体验和积累。自1998年他加入了武警边防总队,深入边境地区、缉毒前沿,参与过边防警察的禁毒缉毒、反毒品犯罪斗争,耳闻目睹了大量这方面的故事,与警察、毒贩及各色人等都打过交道,对于他们的生活、心理和精神世界都比较了解和熟悉。另一方面,他的本职工作和纪实写作实践也为其小说创作创造了基础和条件。他当过边防警察,写过不少关于边防警察的通讯报道或者报告文学等,尤其是2010年为在海地维和行动中因大地震而不幸罹难的李钦、钟荐勤、和志虹等战友所作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维和英雄》更是一部生动感人的优秀作品。身为武警云南边防总队创作室之一员,应该说,写警察、写警察故事,既是他的工作,也是他的创作长项。近些年来,他已经陆续创作了如《太阳滴血》、《白领黑枪》、《缉毒警》等多部警察题材的小说。
《英雄梦》的故事主线——主人公一直被假象所蒙蔽,注定了情节的紧张与内在的巨大张力,的确能够激起读者不断往下阅读的浓厚兴趣。袁满作为一名一毕业就面临失业危险的大学生,她对工作是渴求的,她的社会经验简单或几近于无,她的性格单纯,加上内心深处的英雄情结与虚荣心,这些便决定了她会对骗子——冒充警察的犯罪团伙头目、风度翩翩的曲江充满信任,甚至爱慕和崇拜。于是,她很快全身心投入“特别行动组”一系列的工作,也就是顺理成章之事。小说对她在不明真相情况下的“奋勇工作”实则是不断沉沦的描述因此是可信的。作为“特殊警察”,她被要求严格保密,乃至不慎在父亲面前泄露“身份”时,犯罪团伙为圆谎而不断伪饰的努力促使故事情节不断向前推进,从情理上说都是成立的。读者跟随着作者的笔触和叙事,似乎到达了现场,心情焦灼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个阳光女孩儿一步步地走向堕落,沦为毒贩和匪徒。这样的情节演绎带给读者的是无尽的痛惜、悲悯与同情。从这个层面上看,《英雄梦》首先是一个悲剧故事。它通过描写女大学生袁满的不幸遭遇和命运,将有价值的东西、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昭示着一种无奈的宿命感或人生的无助感。由此,作品带给了读者一种矛盾纠结的阅读感受。这,也许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文学关注的是人的内心和灵魂的事情,不是社会政治经济学,目的不在于给出现实问题及人生困惑的答案,而是要带给人心灵的冲击和审美的触动。
《英雄梦》的情节多头交织,看得出作者具备丰富的想象力以及编织故事的能力。很显然,这部小说有着作者生活经验的影子,是反映社会现实的;但其丰富庞杂的情节,则既有作者从国内外影视作品中汲取的元素,更有作者凭空想象杜撰出来的细节。这其中最吸引人的,无疑是以曲江为首的这个伪装成“特别行动组”的团伙的所作所为,这个世界对普通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完全陌生而不乏神秘的领域。而随着故事的发展,作者自己解开“秘密”抖“包袱”——其实这只是一个贩毒团伙假借警察之名,欺瞒袁满,引诱她一起参与犯罪活动。由此,读者恍然大悟,原来先前所描写的护毒、抢毒、“钓大鱼式”贩毒实际上都是贩毒团伙之间“黑吃黑”、较量与火并的冠冕堂皇的幌子而已。于是,读者先前接受的观念被颠覆。
小说的一条主线是犯罪团伙走私贩毒的过程。与之相对应的是真警察的追捕缉毒、侦探破案的情节,郭春海带领的专案组由蛛丝马迹入手,抽丝剥茧,步步追踪,智慧推理,直至最终水落石出,真相大白,一举抓获全部罪犯。这样的故事安排无疑是山重水复、跌宕起伏的,因而也是激动人心的。同时,小说还安排了男女主角之间的爱情纠葛,设置了一个准“三角爱情”的故事。袁满和“特别行动组”组长曲江之间由彼此的好感、温存到“因工作需要”而刻意压抑情欲,令人感觉兩人之间存在着真正的爱情。他们对待情感的真挚与投入,带给读者一种矛盾纠结而复杂的阅读感受。袁满与老宋之间的关系演绎则更具波折和戏剧性。袁满在经受所谓的“考验”时,踢伤了老宋,一直对老宋心怀歉疚。而作为团伙成员的老宋,对这位年轻女性却始终有一种真诚的关爱,直至老宋冒死前来告知袁满真相并试图帮助她远走天涯,最终被曲江杀死。老宋的结局同样令读者心情纠结而复杂。作者通过这三个人物之间的纠缠揭示了人的情感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文学是对现实生活的艺术反映。小说情节的错综复杂,正是源自现实生活本身的丰富性,是对当下社会充满矛盾、纠结的现实的真实反映。袁满因求职难而误入匪窝。曲江作为社会底层草根一族,幻想着一步登天发财致富,于是不惜以身试法,走上犯罪道路。他善于揣摩人的内心,利用袁满这个刚刚毕业的女大学生的幼稚无知、崇拜英雄和虚荣的心理,钓鱼上钩,引诱她加入贩毒团伙。从这个角度看,曲江堪称“高明”的骗子。而为了掩盖真相、维持骗局,曲江又是费尽心机,使用了授衔、奖励、为袁满父亲买房、假扮情人、引见上司等各种伎俩。每当袁满发现疑点产生疑问时,他都要遍寻借口和手段来搪塞掩饰,并张弛有度地利用袁满对自己的好感及爱情,从而将其牢牢地掌控于手心。袁满对曲江,由钦慕到眷恋,到深爱,以至于不可自拔,甚至当老宋揭开谜底、曲江坦陈真相之后,她仍旧向曲投怀送抱。作者的这种描写正好表现出人物内心情感的矛盾纠结和复杂,也很好地表现了人性矛盾的兩面性,从而深化了作品主题。
责任编辑/季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