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无垠》的胆、识、情

2012-04-29 00:00:00汪政张宗刚
莫愁·时代人物 2012年6期

编者按:2012年2月28日下午,著名作家庞瑞垠的最新力作《大道无垠——江苏铁路百年变迁史》研讨会在南京凤凰台饭店举行。该书被称为中国铁路发展的一个缩影,展示了在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下,从清朝末年到改革开放的今天,金戈铁马、艰苦卓绝的铁路建设场景,勾勒了百年间不同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其中有对历史的追寻,也有对现实的铺陈。作者秉承司马迁、班固“贵实者、无泛论”、“不虚美、不隐恶”的传统,将描述与评论融于一炉。揭橥时弊,臧否人物,颂扬光明,挞伐黑暗。胆识兼具,文字老辣,读之,痛快淋漓。

以下,是两位著名评论家对《大道无垠》的精彩评述——

自由的境界

文/汪政

《大道无垠》是一部臻于自由境界的作品,从这部作品看,可以说是从心所欲不逾矩,已入无人之境了。这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体现了作家的历史识见与政治智慧,秉笔直书,毫无顾忌。自由不等于胡来,自由首先是对真实、对规矩、对必然的尊重,我们有许多作品的不自由最突出的一点就体现在不敢正视历史,害怕面对真实,说假话,空话,唯别人的意志是从。作者不是这样,这与他在历史方面的修养有关,与他的人生历练有关,也与他长期对现实重大题材写作的磨练有关。史家的品格与眼光,政治家的敏锐与智慧,成就了今天的他。

第二体现为“我”的特立独行的叙事人形象,体现为浓重的评论色彩。报告文学中的“我”不同于小说中的“我”,后者是虚构文学中虚拟的叙事人,前者则是作者本人。看《大道无垠》,你会觉得是在听作者说话,听他描述,听他评议。这个声音很高亢,这个“我”的形象很强大,中气足,敢说敢言,敢爱敢恨,无遮无拦。总之,作者敢说自己想说的,或者,对他来说,就没有什么敢不敢的,这才叫自由。他把天地当作了他的讲堂,来评说江苏乃至中国百年的铁路史,许多见解都透出他独自的思考,在他身上看不出框子,在他的话音中听不出既定的调子,这是勇气,更是境界。

第三就是艺术表现,《大道无垠》的结构看上去不讲均衡,长则几万字,短则一两千字,这样的章节安排很灵动。从体式上说,有叙述,有议论,有描写,有生动的现场记事,有客观概括的史实交待,有史料的征引,是多声部的。在具体手法上融汇了报告文学与小说、散文等多种文体的表现方法。

总体来说,《大道无垠》给我的感觉是,很有创意。(作者系江苏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著名评论家)

《大道无垠》的胆、识、情

文/张宗刚

《大道无垠》投放着作者的认真观察和思考,它以大量一手材料作支撑,高扬主体性、人文性、批判性,显示出慷慨激昂的气势和磊落洒脱的风怀。

作者秉承“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传统,共时态与历时态交叉,描述与评论并举,在一个世纪的时间跨度内,在宏阔的时代背景下,展示了自清末至当今艰苦卓绝的江苏铁路建设场景,勾勒出不同时段的代表性事件和人物。全书事例生动,人物鲜活,在全景式的现实描摹与审美观照中,绘就出了多姿多彩的壮丽长卷,洋溢着丰沛饱满的人文激情。

作者纵笔写来,一如坂上走丸,行云流水,在追寻历史中铺陈现实,化枯燥为丰润,生成一部立体多维的铁路创业史、铁路文明史,散发着浓重的沧桑感。全书脉络分明,不枝不蔓,在写法上注重宏大叙事与微小叙事的结合。其中,一个个人物面影,如毁誉参半的“铁路王”刘志军、励精图治的张晓铃、“黑脸包公”杨建中、呼风唤雨的文武松、工作狂人刘建中……都获得了生动、全面、鲜活的描写,可谓是一部有胆、有识、有情,且颇富魅力的报告文学作品。(作者系南京理工大学诗学研究中心主任,著名评论家)

编辑 家英宏 xjjyh_32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