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的诞生
紫砂并非是泥,而是一种矿石,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开采的紫砂矿品相与产量最高,因此宜兴人做紫砂壶就有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在这片富饶的江南水乡上,曾出现过无数制壶工匠,他们将世代相传的制壶工艺与自己对茶、壶、文化的理解,融汇于手中紫红色的矿砂之中,每一次敲打,每一次搓揉都饱含着他们对历史的崇敬与对先辈们的缅怀。
人间日月短,壶里乾坤长。当紫砂被制成壶,一个关于茶叶,关于泉水,关于人生的故事便随着袅袅升起的热气蔓延开了。茶客们不仅仅是用紫砂壶来饮茶,更是用它来彰显一种闲适优雅的生活状态和深厚的文化功底。
紫砂壶,因茶而生,却因文人而盛。文人和茶,也因为紫砂的出现而联系更加紧密。紫砂、文人、茶表面上看似是不稳定三角,条分缕析后才看清它们实则是最稳定的几何三角形。而紫砂出江南,只因为江南浓郁的人文氛围是孕育茶文化最好的土壤。
制作紫砂壶是要看天的。过去的紫砂艺人们由于条件限制,往往选择春夏两季制壶。在春夏两季,江南的空气中水分含量较高。紫砂坯不会因为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而脱水干裂。在整个塑形的过程中,紫砂艺人要专心致志,一气呵成。
紫砂坯需要在特制的木台上敲打成型,每一下敲打看似随意,但其力道、方向没有三五年的锤炼是掌握不了的。由于在木台上敲打,紫砂壶的内部会留有天然的木纹,这也是识别紫砂壶的一个重要特征。当你看到正埋头敲打紫砂坯的工匠时,你会了解到,紫砂壶是有生命的。塑形后的紫砂,再经高温窑烧,便幻化出了凝聚着工匠们心血的紫砂壶。每一把紫砂壶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
名壶赏析
花货是紫砂壶术语,它不是常见的紫砂壶款型,而是由紫砂艺人经过独特创意而设计出来的精品紫砂壶。花货的魅力是,它不为传统紫砂壶造型所约束,独特自由,巧妙有趣。一些大师制作的花货紫砂壶,起拍价达上百万元。
曲壶就是一把富有传奇色彩的紫砂花货工艺佳作。1988年的某天,工艺美术大师张守智在宜兴紫砂厂等待前往龙泉青瓷厂的车,不料车坏了,原定早晨四点钟出发却一直没有动静。等车的过程中,张守智突然想到了蜗牛,于是产生了曲壶的设计灵感。
曲壶用的是渐开线造型,浑圆的渐开线,从壶口开始,连接提梁,转至腹部,并通过腹部延伸到壶嘴的主线,将形体结构的各部分融为一个整体,达到面、体、形与空间的和谐,是一件简练质朴、大美无言的旷世杰作。曲壶的制作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紫砂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汪寅仙也参加了曲壶的设计,她评价说:“曲壶突破了紫砂壶艺术的传统规律,是现代设计理念在传统紫砂陶艺中的体现和尝试。整个壶体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壶嘴和提梁内部形成的虚空间对比性强,更显壶体的轮廓美和韵律美。”
曲壶先后在各个国家展出,成为壶艺爱好者和收藏家青睐的宝物,有日本紫砂爱好者甚至把曲壶图样印在了名片上。
把现代造型元素融入到紫砂壶艺术之中,是现代制壶大师们孜孜追求的。神鸟出林壶同样也是一件传世之作。神鸟出林壶的壶嘴似鸟头,壶体以几条流畅的弧线构成,以鸟儿振翮高飞的姿态构成提梁,从侧面看,似一只昂首翱翔的鸟正搏击云天,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将自然界中物体的形态去粗取精,并进行艺术加工提炼,将之变成高于生活的艺术品,正是紫砂花货工艺的精髓。
将紫砂壶唤醒
紫砂壶不像一般茶壶那样,拿来便用。讲究的品茶者会将新壶做“开壶”处理,开壶是一种将紫砂唤醒的过程。开壶的做法如下:
一、将壶与壶盖分开,放置在盛满水的干净容器中,容器要足够大,水要淹没整个壶。
二、容器中同时放入一些茶叶,放在小火上慢慢煮开,但要小心防止壶与壶盖或容器壁互相撞击而造成破损。
三、煮一小时左右,移去火源,让壶仍静置在水中,慢慢冷却,放置一天。
四、次日,取出壶,倒去留在壶内的泥沙,用清水洗涤。然后再重复第一、二、三项三次。
五、重复第一、二、三项三次后,取出壶,用热水小心淋壶洗涤。
经过此番处理,壶中的气孔均已打开,具有透气不透水的特征,泡出的茶芬芳扑鼻。
编辑 钟健 124976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