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品读曹宗国先生的《巴山旧事》,我在曹老生花妙笔的引领之下,乘坐满载游客的画舫,在壮丽的钟离山、秀美的清江湖之间,随着“热闹”中铿锵有力的锣鼓起舞,和着三月三忙中偷闲的歌会放歌,在红红火火的赶过年、令人唏嘘的哭嫁中,回味土家民族的民风民俗。而严正广阔的政治背景,侠骨柔情的巴山舞者,感人肺腑的儿女情长……更让人慷慨激昂,激情勃发。
《巴山旧事》以神秘的朝圣者出发,引出朝廷对本地的改土归流,继而又把视角拉到二十年前,这些场景的设置和人物性格的渲染塑造,都为情节的发展做好了铺垫。循着曹老节奏分明、时疾时缓的讲述,欣赏着舞者的粗犷和激情,感受着田虎和丹妹、二狗和青青、二娃子和秀儿以及包括黑子在内的年轻人之间那些爱情纠葛。感觉曹老就像一个魔术师,用一支笔,带着读者徜徉在无形或有形的空间,带我们尝尽人生百态:有趣之处让人忍俊不住,悲愤之处让人凄然涕下,慷慨之处又令人情绪激昂,心潮起伏。
如果说一部精彩的故事,情节是骨架,细节是筋脉,文字是血肉的话,那么本书结构分明,刚柔并济,血肉相连。情节激烈中,感情在爆发;细节和文字的发展中,又促进情节的发展,感情的爆发,这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构建出了一部难得的好书。
看得出来,此书精湛的故事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社会意义,不是凭着一两句话就可以说清楚。自然而然,我又想到这本书背后的故事——曹老是一个怎样治学严谨的作者,怎么会用十年的时间,创作出这样一本内涵丰富、韵味十足的网络文学作品?
众所周知,网络文学被称之为快餐文学,本身的确有速食快餐的特点——滋味各异,花样百出。现如今,不少网络作者以日计数万字、年计数部长篇的成绩自傲,读者为图一时之快,更是为此痴迷,追读催更。相比之下,曹老以十年之力,才成就一部《巴山旧事》,创作出别具一格的网络文字,期间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多强的信念?
谈起《巴山旧事》十年创作的时候,曹老意味深长地说:“你以为搞一个长篇那么容易?那是要拼命的啊!”当时我心底一动,一句话把我们这些文学青年的浮躁和傲气给彻底压下去了,恢复了以往的平和与恬淡。
正如曹老所说:人生在世,是要有点拼搏精神的。伏骥千里,十年一剑,是现在这个时代缺乏的一种文学精神,认真,执著,精细,是当今网络作者必须要上的一课。